当代唯一教科书式的行书,写最沁人心脾的经典诗歌,好字好诗好帖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行书的便捷及主副笔变化简述:

行书书写便捷,易于识读,有广泛的应用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方法是以草书的体势、笔势作用于行书,就产生一种行草相杂的书风,即所谓的“一笔书”。宋代的米芾是继承这种笔法的典范,但“一笔书”主要还是应用于信札。献之提醒父亲改体体现了他的独特眼光,从其晚年的作品来看,他是欣然接受了这种提议,或者也可能是两人的暗合。

行、草书不仅仅主笔变异,副笔的变异更大,副笔有时可变为主笔,更多的是自身的变异。当副笔和主笔的功效特点发生变化时,对变异的副笔须作主笔看待。由于行、草书的创作有即兴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同字差别貌,同笔差别形”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技巧规则。它更须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控锋能力、变化能力、应变能力、体现力以及对字型的组塑能力等等。

专栏
赵孟頫 精品法帖集 (高清)
作者:清雅阁书画
159币
94人已购
查看

赵孟頫【zhào mèng fǔ】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技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笔上,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就一部具体的法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义。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字,就可以通过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书者介绍

卢定山,1945年生,广西邕宁县人,中书协会员,副现任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力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自成风格。

  • 行书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