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做“善事”却没有增加福报,是怎么回事?
《了凡四训》:做“善事”却没有增加福报,是怎么回事?
这里是悦读国学。很多人学习了凡四训后,会产生这样的困扰:明明有些人做了好多的善事,但是并没有增加福报,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凡是做了善事让别人知道的,就是阳善;做善事别人不知道,就是阴德。积阴德的人,别人不知道他所做的善事,但是上天会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并且会回报他,有阳善的人,大家都称赞他,维护他,他得到了名誉和声望。
名誉声望也是一种福分,但是,天地并不喜欢贪图虚名的人。世上那些声望很高,但是德性不够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发生。
有些人做了好事,总喜欢敲锣打鼓,四处宣扬,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有名有利了,但是福报没有了。
这并不是真正的善,是伪善。这样做“善事”,又怎么会增加福报呢?想改命命运,真善,才会有效!
什么是真正的善
不为自己、不存私心,只要别人能够得到好处,自己的名利得失根本不在乎,不仅如此,做了好事,事过即忘,三体轮空,这才是真善。
这里面提到一个词:三体轮空。何为三体轮空?
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
比如说拿钱帮助别人,帮助完了就算了,事过即忘,心里面没有丝毫粘滞,即没有一个“我”在布施,也没有一个人接受我的布施,就连布施的财物也不存在。这就是三体轮空,也可以说一念清净
用《金刚经》里面的话说,就是:无所住行于布施
如果可以做到这样布施,就算是布施一斗米,也可以种无边的福报。
不计得失而利他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只要利他就是善,只要谋私就是恶。如果所做的事,可以让别人受益,即便打骂也是行善,比如:我们的人民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好事,有些时候,真的是不打不成器,老师只要是为了学生好,小惩大诫,并无不可之处,如果用世俗眼光看,体罚学生一定算得上恶,但是,其心赤诚,其意殷切,没有半点个人好恶掺杂在里面,这个学生通过老师的严厉纠正,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将来就可以不走岔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个学生一辈子都会得到益处,老师的这种行为,就是善。
反过来,你在各种人际交往的场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就会有一些人,对你无故献殷勤,帮你一些小忙,嘘寒问暖,请你吃饭,但是,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存了私心,带着目的对你好,是想让你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们自己谋求好处而已,这种人的行径,就是恶。
据说,吕洞宾跟汉钟离学习修仙之术,汉钟离告诉他,若修地仙,需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可是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实在太难了,于是汉钟离说,我教你一个点铁成金的法术,可以把废铁变成黄金,你拿了黄金去接济穷人,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就很容易积满。
吕洞宾问,那么这黄金还会不会变回废铁?
汉钟离说,五百年之后会变回去,不过那个时候你早已成仙
吕洞宾说,那我不是害了五百年之后的人?这样的事,我不会做
汉钟离听了很高兴,哈哈大笑,单你这一句话,就抵得上三千件善事,你已经功德圆满了!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善,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不计得失而利他,就是真善。你真心实意做善事,福报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