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非登九五位,原应万年芳
王莽:非登九五位,原应万年芳
我们四川人把做事不计后果之人唤作“莽”,不过,读音为平声而不是去声,如果是形容人的话,大概是指外表健壮、性格敦厚老实或过于单纯不谙人世之人。
王莽就是属于这样一类人,名如其人,莽字是他最好的注解,实在是单纯得很,说他是一意孤行吧,好像也不是,他还是很能礼贤下士,倾听不同意见的;说他做事不计后果吧,似乎又是深思熟虑后才实行的。
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一塌糊涂,留下的是一地鸡毛任后世评价;于是,他的“莽”,便又接近了四川话中这个词的另一个含意,叫做“瓜”。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在评论王莽的诗作中,当属白居易的这首最为知名了,历代对王莽的评价非常之低,从白大诗人的这首诗中也能看出,他认为王莽的谦恭是装出来的,是为篡位作的前期准备,如果早死二十年,定是留芳千古的一代名臣。
可惜,偏偏他篡位了,把自己活活地弄成了一个乱汉贼子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遮羞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伪君子和卑鄙小人。
历史上的篡位之人,除了那开唐宋基业的赵匡胤和李渊外,包括权臣,在后世都没甚好名声,这王莽自然也是一样,他也是最能折腾的皇帝,在规模上,即使是那隋炀帝怕也望尘莫及,不同的是,王莽是改革,而杨广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我并不是跟风,说实话,我对王莽一直是很有好感的,将其定位在悲情人物的范畴,是属于历史上最难评价之人,因为,从不同角度看他,折射出来的当是完全不一样的王莽,好评恶评皆有道理。
不过,现在王莽的恶名大有翻身之势,对他的评价总离不开“穿越”二字,将其归于观念太超前,脱离实际,是希望建立如“空想社会主义”一般的“乌托邦”,所以,是一个充满正能量般的人物。
自民国始,便有很多人对王莽提出了新看法,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胡适了,他认为王莽是被冤枉的,第一次提出“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的论点,并为两千年来竟没人替他说一句公道话而愤愤不平。
王莽的确是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人格魅力爆棚,他崇尚节俭,不图奢侈;他可以将为非作歹的儿子逼令自尽,他不敛财不虐民,抑制豪强,发展生产;他礼贤下士,谦恭为人,学识丰富,通古晓今,好处一大堆。
虽说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他是属于正宗的外戚,但是,由于他父亲去世早,所以,在王家那一众高官中,他混得是最差的,几如平民一般。
他一向是以儒家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史载其为“折节行仁,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独立;恶衣恶食,陋车驽马,妃匹无二,闺门之内,孝友之德,众莫不闻;清静乐道,温良下士,惠于故旧,笃于师友。”
他母亲病了,那些高官的夫人们都来看望,王莽的夫人出来接待,粗衣短裙,“衣不曳地,布蔽膝”,大家都以为是哪位仆人,等到知道是王夫人时,皆大惊失色。
王莽这样的行世作风,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名,但不幸的是,他后来当皇帝了,这前期所有的好都变成了虚伪,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也就是说,他在早期所做的一切,都是掩人耳目,提高自己的声名,为篡位而为。
如果曹操晚死几年,肯定是要上位当皇帝的,相对于弱小皇帝,王莽篡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但他上台后一通地折腾,便将自己放在火上烤了。
说他是折腾自然是贬义,王莽要建立的是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国,也就儒家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社会,就后世来看,已是超出社会主义的范畴。
王莽的改革措施其实在他没上位之前就进行了,比如他实施的教育改革,扩充太学,让士子们上升的通道更加广阔和顺畅,他“筑舍万区”,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以德化来开太平盛世的基础,此举受到朝野一致好评。
王莽本人就是一个大儒,他改革的中心被后世称作“托古改革”,是根据他心中的《周礼》内容所勾画出的一个理想社会,也就是上古时代中传说的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是否真实存在,却是大为可疑的。
及至他当上皇帝后,便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更加疯狂的推行一切他认为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步骤,由于脱离实际而带来社会的混乱和动荡,而原来支持他的学人阶层反过来也开始疯狂地对他进行攻击。
王莽在改革的初期,是得到全国汉儒支持的,而王莽也是以倡导仁义,天下为公的面目进行改革的,但是,一旦触及到他们自身利益后,立即反戈一击,从各方面对王莽进行攻击,并在其灭亡后,将所有的不是统统地加在了王莽身上。
王莽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来复杂,简言之大概包括复井田,禁奴婢;国家经营对盐铁等关乎经济命脉的物资,实行“五均六管”,并改革币制和中央机构等一系列的措施。
对王莽新政的评价就不多说了,一是我水平低,没资格评;二是历史上一直到今天,评价之人多多,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是也评不出个结果来,后人有后人的角度,今人有今人的标准,莫衷一是。
但是,对王莽的评价却是由当时的儒生们写的,他们的一支笔对王莽是极尽诋毁之能事,而后世也只能加以沿袭和引用,是在这基础之上援引出的结果,王莽当然是以一副可憎的面目存世了。
历代儒生们其实有个很不好的传统,他们一方面宣传积极入世,但却又好古非今,自己啥事也不做,却乐于在一边评头论足,这一现象尤以明末东林士人为最。
王莽的改制脱离现实基础是肯定的,他要在封建时代将社会制度恢复到奴隶制时代的“井田制”,那书本中三代之治的虚幻世界,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用很革命的话来说,叫做“开历史的倒车”,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但是,如果从王莽个人来说,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无畏之人,作为一个皇帝,可以说,他是最勇于改革的激进派。
正如柏杨先生所说,“王莽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
要是换位想,如果王莽不去折腾,不去弄那些改制,一切沿袭旧制,即使是尽天下之财来满足他的私欲,他的皇位也是不可能被推翻的,至少在他有生之年是这样。
但坏就坏在他是一个有理想之人,而他的理想是以损害他所代表的阶级为前提,更悲催的是,那些底层民众也被折腾得够呛,没有得到实惠,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是“猪八戒照镜子”,把自己弄得是里外不是人,那他的理想就必定会破灭。
王莽是一个失败者,失败的原因是改革,如同历史上所有的改革者一样,结局都是很悲惨的,即使现在是正能量满满的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车裂、贬谪和被掘坟是这三人的结果,但他们却在现在被推崇。
而王莽呢,就因为他被认定为篡位当了皇帝,便死无葬身之地,被打下十八层地狱,万世不得翻身了,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啊。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王莽,我觉得,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是一个有文化,有抱负的士子,相比于王安石,他的魄力和手段要高出太多;作为一个君王,他是一位有道德,有理想,敢于实践的皇帝。
观中国千年历史,这样有担当的人物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他是以“天下大同”为理想而进行改革,最后却因改革而身败名裂,他是一个我们应该尊重的悲情英雄。
我对王莽的好感是缘自于他的公心,即他改革的中心,是以利民为前提的,是一位存好心做好事的人,尽管他失败了,而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于是,他便成了天下最大的恶人,成王败寇,天经地义,没办法。
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中国历史上,成功的不代表都是正义,而失败的不一定都是邪恶,王莽失败是应了一句话,这就是“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王莽的改革能够循序渐进而成功了呢?那对他的评价当是另一番光景,当然,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如果他不改革,或者在改革之前就去世了呢?我相信,他一定是个流芳千古、勤政为民,如周公和成汤一样的好官,更是一位独步千古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