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茫茫书海中,为你寻找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和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
喜欢我记得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给我标星哦,茫茫人海,永不失散。
结合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和阅读提示的要求,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1.认识“恰、屉”等11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喇”。2.默读课文,用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的阅读方法大致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众人放风筝的热闹场景。3.结合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对人物做出有理有据的评价)。
一、走近红楼
1.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红楼春趣》。看到这个题目,“红楼”,你想到了什么?
(2)《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题目是编者在编写课文时加上的。你对《红楼梦》有哪些了解呢?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3.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的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当过康熙乳母,后被康熙封为一品太夫人;祖父曹寅文学修养很高,是康熙的亲信;父辈曹颙、曹頫相继任袭父职,三代四人前后共做了58年的江宁(今南京市)织造。康熙帝南巡时,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亲自主持接驾四次。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显赫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雍正即位后,曹家遭冷落,雍正五年末、六年初,被下旨抄家,曹家从此败落。而此时的曹雪芹尚在幼年。因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而在《红楼梦》中被他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在小说中处处可见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4.“春趣”又作何理解呢?到底是怎样的趣事呢?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近红楼梦,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地位、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大概的了解,激发兴趣的同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浅思
1.明确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先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它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预设:能大致读懂文章,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文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3)作为一篇古典名著,其中不乏出现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比如“窗屉子、剪子股儿、籰子”,读文章时看到这些词语,你是怎么处理的呢?预设:读到“窗屉子”时,我猜测它很有可能和窗户有关,我在电视上看过古代的窗户,这个可能是窗上的木框子。读到“剪子股儿”时,我联系上下文知道丫头们是在准备放风筝,所以我猜测它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读到“籰子”时,我也猜到了它与风筝有关,后来我还去网上查找了资料验证我的猜测,知道了它是绕丝纱线等的工具。小结:第一次读课文读到这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时,我们不用反复琢磨,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也可通过联系生活中看过的电视、书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去猜一猜词语的大致意思,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课文讲述了宝玉和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回顾我们前几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大致梳理出文章主要内容?预设: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我们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后可知,文章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众人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第2—5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经过主要写了众人取风筝、放风筝的过程,结果是大家最后都把风筝放飞了。小结:课文短短5个自然段,便描绘出了一幅热闹的“红楼春趣图”。【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借助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为感悟人物形象、感受春趣做铺垫。】
三、红楼人物漫谈
1.梳理人物:
(1)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人?
预设: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黛玉(宝玉的表妹)、宝钗(宝玉的表姐)、探春(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宝琴(薛宝钗的堂妹),以及黛玉的丫鬟紫鹃、探春的丫鬟翠墨、宝玉的丫鬟晴雯、袭人等。
(2)小组讨论:这么多人物中,你觉得谁是主角?为什么?
预设:贾宝玉。文中描写宝玉用的笔墨最多,不仅前前后后反复提到,还有详细的语言、动作描写,而其他人物则写得比较简略,有的甚至只提到了名字,因此,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宝玉。小结:阅读古典名著时,根据笔墨多少、内容详略确定主要人物,也是我们常常用到的方法。
2.品味形象:
(1)宝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画出描写宝玉的语句,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旁边写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分享
①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②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宝玉一点儿也没有公子哥的架子。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螃蟹风筝给了三爷,他却一点儿也不气恼,很大气。看到美人风筝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可以看出宝玉率直、开朗的性格特点。(4)教师引导:这些语句是抓住哪些描写写出宝玉的性格特点的?预设:抓住了宝玉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他的性格特点。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这里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还能看出他是个关爱女性的人。小结:借助文章中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我们阅读古典名著时可运用的一个好方法。(5)在《红楼梦》第三回宝玉第一次与黛玉见面时,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预设:这一段通过对宝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宝玉的率真与骄纵任性。当其他人都没玉,他不觉得这是一种优越感,反而觉得没趣,这也体现了宝玉的一种叛逆。小结:宝玉不仅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角。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曾写道:“贾宝玉这个叛逆者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他对于科举、八股文、做官等一系列的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对,而且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少女们的爱悦、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也即是对于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大胆的违背上。”据统计,红楼梦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刻画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期待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去慢慢认识。【设计意图:抓住导语“宝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自主感悟、小组讨论、教师追问、文本联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人物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性格特点这一阅读方法,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四、红楼寻“趣”
1.寻红楼“春趣”:课文的题目是《红楼春趣》,这次大观园里放风筝,到底“趣”在哪里?再次浏览文章,做好批注。
(1)趣在“放晦气”的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众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都有着对美好的向往,仿佛风筝能让人忘记一切烦忧。(2)趣在大家准备放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场面:准备放风筝时,小丫头们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还搬高墩,捆剪子股儿,忙乱的场面很有趣;放风筝时大家都很兴奋,说着,笑着、闹着,这样和谐的场面很有趣……
2.教师补充: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像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众人拍手哄然一笑,说:“倒有趣,可不知那喜字是谁家的,忒促狭了些。”探春要放飞自己的凤凰风筝时,又来了一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的风筝,还带着响鞭,噼啪作响,更是让这画面热闹非凡,趣上加趣。
3.寻书中之趣:在我国,风筝可谓是历史悠久,放风筝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用放风筝来祈求健康,驱除病魔,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有很多学者认为,文章虽然写的是放风筝,但每一个风筝都是有深刻寓意的。作者曹雪芹为什么安排了不同的人放不同的风筝?不同的风筝又代表了红楼人物各自怎样的人生命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红楼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众人放风筝时热闹的场面;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敲黑板!微信改版啦!请大家将我们设为“星标”,方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不然就要跟我们走散喽!方法如下:
编辑:泡泡糖
本号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