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经验-调肝脾 通心肾 养气血
王某,女,52岁, 2013年3月16日就诊,时令:清明。
主诉:失眠20多年。伴口苦,多方求治效不佳。
刻诊: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甚至整夜不寐,口干口苦,手足心时有发热,乏力、短气、口渴口黏,纳可,大便每日1次,时有头晕,汗出,目花,心烦易怒。既往曾患有湿疹、肝脏囊肿,胆囊有胆固醇结晶。2012年9月子宫多发肌瘤行手术治疗。
望其面部、背部有斑疹,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诊其脉细弦。
此为肝脾不和,热扰心神,法当调和肝脾,清热安神。
方药: 炒杏仁10克,炒薏仁30克,茯苓20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柴胡15克,生牡蛎20克(先煎),百合20克,太子参15克,炒枣仁20克(打),杭白芍15克,蝉蜕10克,生谷芽30克,生麦芽30克,夜交藤30克,姜半夏12克,炒枳壳12克,甘草8克,枸杞子12克,当归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述服药1周后,仍口干,口苦,心烦,入睡难,神疲乏力,口黏有痰,气短,大便每日1行。望其舌质红、苔薄黄腻;诊其脉细弦。
路志正认为:二诊时患者水火失济、阴阳不交,当以交通心肾、清热育阴为治。故上方去炒白术、当归、生麦谷芽、枸杞子,加生龙骨30克,黄连9克,鹿角霜15克,肉桂3克,炒栀子3克,胆南星10克,阿胶10克(烊化)。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患者述服药后稍有好转,咽干有少量的黏痰,口干、口苦稍有好转,纳可,食后胃脘不舒,大便每日1行。望其舌质淡,边有齿痕, 苔薄黄腻;诊其脉细弦。上方酌加和胃理气之品,再进7剂。
方药:炒杏仁10克,炒薏仁30克,茯苓20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竹茹12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龙胆草10克,黄连8克,肉桂3克,鹿角霜15克,桔梗10克,姜半夏10克, 浙贝母12克(打),百合20克,黄精15克,阿胶10克(烊化),甘草8克,柴胡12克,炒枳壳10克,生陈皮10克,生姜1片,大枣2枚为引。水煎服,日1剂。
四诊:患者述服药后仍失眠,入睡困难,眠浅易醒,似睡非睡的状态,晨起口苦,头晕,咽不利,有痰色白,质稀易咳,烦躁,气短喜太息,时有潮热汗出,3~5天发作1次,纳可,大便调,小便可,腰酸乏力,气短心慌。望其面色少华、舌质稍暗,苔薄白,诊其脉沉细短微数。
治用益气养血以安神,燮理冲任以滋肾,佐肃肺清降。
方药:五爪龙30克,太子参15克,炒杏仁10克,炒薏仁30克,姜半夏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白芍15克,桑寄生15克,炒杜仲12克,川断12克,炒枣仁20克,茯苓30克,广木香10克(后下),仙鹤草15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牛膝15克。14剂,水煎服,日1剂。
茶饮方:太子参12克,玉竹12克,浮小麦30克,炒白术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枇杷叶12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7剂,代茶饮,2日1剂。
后复诊,服药1月后,诸证基本告愈。
按: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睡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
其病机多为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或胃气不和,夜卧不安。正如《素问·逆调论篇》所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或阴虚火旺,肝阳扰动或阳不交阴,心肾不交;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
本案不寐之治,路志正先期以调和肝脾、清热安神为主;中期以交通心肾、清热育阴为治;后期拟益气养血以安神,燮理冲任以滋肾,佐肃肺清降为法;使气血冲任调和,胃气和畅,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则寐自安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