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怀古
荆州怀古
张效雄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之外,荆州应该是最悠久的之一吧。可惜荆州常常被人忘却,只有一句古语“大意失荆州”,仿佛还能品味千百年的厚重与沧桑。
端午之际,与妹妹妹夫一起陪同母亲,驱车从数百里之外的长沙,斜跨洞庭湖来到荆州,住在昔日城墙之内,迈步麻石古街,慢悠悠地地回味古往今来的风风雨雨。
如果要翻古,荆州的历史并不亚于西安和洛阳,比之于六朝古都南京和元朝以后的政治中心北京,那可是真正的老大哥级别。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诗仙李白的名句“千里江陵一日还”,道出其地理上的重要位置。长江出夔门而下,百里之外便是江陵。江陵雄视长江中游两岸,近揽云梦泽洞庭湖,远眺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城池占地理之便,扼守长江咽喉,上达云贵川,下通吴楚东南富庶之地。
传说当年禹将天下分为九州,荆州就是其中之一,是当时华夏最南方的一个州。荆州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算起,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与荆州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典故数不胜数。屈原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美女王昭君从此走向京城走向大漠。三国时期,荆州是天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升降沉浮,荆州的名望和地位渐渐地被淡忘被模糊。岁月的烟云似乎要抹去人们对于荆州的记忆。而古老的城墙经历千年的洗礼之后,依然倔强地矗立在长江岸边,成为不能抹去的记忆。我们在阴雨霏霏之中登上城墙,品读其间的深邃与厚重,遥想当年,感慨不已。
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始于2600多年前的周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护卫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明代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和防御洪水泛城,在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故有“铁打荆州”之说。
荆州之古城墙,虽经千年战火洗礼,风雨侵蚀,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带末的攻城大战和五六十年代大建设热潮中,各地城墙几乎尽数被拆的大势之下,如今仍然得以完好保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其一应该归结于荆州人对于自己历史的珍视和厚爱,其二或许得归结于其地处偏远,其名望之中落。发展和破坏,常常是一把双刃剑,偏于一偶,得以保全,是荆州之大幸。
改革开放后,荆州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古城保护,分别增开了新南门和新北门。加上原改造加宽的小东门,古城有三条机动主车道和五座古城门与外界连通,做到了闭而不死,开而不乱,显著减轻了古城门的交通压力,保持了文物的完美和持久,使老城墙得以保留。
穿过历史的烟雨,我们行走在城墙之上,穿过城门之际,一步一回头,细读城墙,寻觅古老的遗迹。一块块砖一片片瓦一根根沉重的木头,都在述说千百年风云的故事,历朝历代的风霜雨雪,都不曾让它们褪出本色,褪出原味。这古老的城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是抹不去的是几千年的记忆,抹不去的是几千年的历史。
荆州,是一面的镜子,静静地映照着今人和古人,无言中透出历史的沉重。
(作者为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作家,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