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医思维-3

(三)少阳病症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洗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用水一斗两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仲景提供了一种组方的方法,那就是在一个经方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加减,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医生所用到的方法。

如果,心中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若腹中疼痛,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心下痞满,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的时候,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服微汗就好了。

若有咳嗽的情况,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 ,干姜二两。

这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进行原则的加减,这个原则就是上焦必须要通畅,津液一定要下得去,胃气平和不逆。柴胡疏木,也就是疏肝,使侵入半表的邪气向外疏散开来,作用是解少阳之半表;黄芩清火,使得侵入半里的邪气在里化掉转化;半夏豁除痰饮,降胃中的逆气,消除呕逆之证;人参是补内虚的,帮助阳气生发;甘草辅佐柴胡、黄芩来调和内外协调,通力合作的;而生姜、大枣来辅佐人参、半夏来通达理顺荣气卫气相互协作的,使邪气不至于在半里的地方而跑到外表去治疗,保证药物的有的放矢,现代叫靶向作用。
但是,在出现烦躁但是没有呕吐的情况时,是火气干燥强大直接作用于胸部,所以要去掉人参、半夏,加上栝楼果实。
口渴的病人,是燥火已经开始损耗津液并且逼近到肺部了,所以去掉半夏而加上栝楼根。
腹中有痛的患者,是肝中邪气已散到胃中,胃阳气受到束缚,所以去掉黄芩以避免损伤胃中阳气,加上芍药以收敛肝气。
胃中痞硬的患者,是邪气滞留在胃中,那么肝气充实,所以要去掉大枣的甜性和缓慢性,加上牡蛎的咸性和软弱性。这些可以得出,就是当用一味药来治疗病症时,一定也要避免出现其他影响整个治疗内环境的药物。
当心下悸的时候,小便不利的患者,故去黄芩的苦寒,加上茯苓的淡渗之性。
当有不口渴的患者,且身体微热时,是在半表的寒邪,尚且滞留在肌肉里,所以去除人参,加上桂枝以散其寒。
有咳嗽的患者,是在半表的寒邪转化入侵到肺部,所以去掉人参、大枣,加五味子,把生姜换成干姜以温肺部。虽然肺部有寒邪但不去除黄芩,是因为有干姜来增加热量来抵消其寒凉。
不论如何,当病邪侵入少阳经,是在半里半表发热,积聚于此不升腾转化,所以用小柴胡汤治疗。平常该有的升降沉浮也就顺畅了。
不论之前是伤寒还是中风,一旦出现了柴胡证,只要是有一条就是柴胡证,没必要有全部症状。这也是说,柴胡证是可能每一条症状单独出现的,或一或三三两两或全部,要按实际情况来判断的。
仲景师曰: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在伤寒第三日左右的时候,是病邪刚好达到少阳经时,脉象假若大的患者,是邪气正盛的时候,或者继续向下一个地方去的时候;现在的情况是脉小,是邪气衰衰败了的表现,就快要治愈了。
脉小也是表明阳气和阴气互治抵消,是邪气退尽正气到来了。三天正好是少阳主导的日期,脉小表明就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