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000年,从一支骨笛探寻华夏文明之源(1)

说起华夏文明之源,我们大概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河图、洛书,还有《易经》八卦,而这些毫无例外地与传说中的伏羲氏密不可分,所以伏羲氏被我们炎黄子孙奉为华夏之祖。

《周易·系辞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包牺氏即伏羲氏,伏羲氏仰观日月星辰的运动,俯察地理之相应,辅以观察鸟兽生灭规律,天气冷暖的变化节奏,用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为参照创造出了八卦体系,借以描述天地变化之规律,带领着部族兴盛发达,成为天下之王者。

这段文字虽然已经揭示了伏羲氏最伟大的贡献以及王天下的缘由,但在现代人看来,并不容易理解,而且伏羲画像多与女娲以人面蛇身形象出现,很容易被认为是神话传说,所以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伏羲氏真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人物。难道伏羲和他所做的一切真的只是传说么?

所幸,在有生之年,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给了我们一个期许已久的答案。贾湖在1983-2001年间,曾先后进行了7次发掘,面积26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窑穴、陶窑、墓葬、兽坑、壕沟等各种遗迹近千处,陶、石、骨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数千件,特别是大量的栽培粳稻、30余支多音阶鹤骨笛,出现于贾湖二、三期文化的距今8600-7800年的10余个契刻而成的符号(贾湖文字),主持这次考古的张居中先生认定,这个延绵了1200年之久的历史遗迹正是传说中的太昊氏族,也就是伏羲氏所留下的,贾湖遗址的发现足以颠覆我们对自己祖先的许多认知。

贾湖遗址的发掘不仅把汉字的历史推到8000多年前,同时也因为贾湖骨笛的横空出世,把华夏音律历史推到了9000年前,贾湖骨笛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完整7个音阶的乐器。但是,贾湖骨笛并非只是一件乐器那么简单,而是一件可以作为华夏文明之源的开山神器。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胡大军先生的《伏羲密码》这本书,来一点点地揭开伏羲氏与骨笛的神秘面纱。

大家可能看了贾湖相关视频会发现,贾湖骨笛是由鹤骨制成,而且成对发现,有些骨笛在埋藏之前就出现了断折,且有明显事后被修复的痕迹,我们不由地要问:

1、为什么用鹤骨?

2、如果是吹奏乐器,折断之后,修复了吹奏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那修复还有什么用?

3、为什么成对出现在陪葬品特别多的墓中,这是不是代表骨笛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的研究答案:

(一)神鸟知天时

经鸟类学家确认,贾湖骨笛是用仙鹤尺骨制成,而且在贾湖遗址同时出土了许多丹顶鹤遗骨,贾湖被证明曾经是仙鹤的越冬地。但贾湖也出土了许多其他鸟兽的骨骸,为什么贾湖的伏羲氏一代一代对用鹤骨来制笛如此情有独钟呢?

在我国古代历法体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称作物候。物候就是指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生存规律或非生物的变化对应一定的节气、气候。我们现在沿袭的时间划分上每5日算1候,一年有72候,每1候都有对应的自然现象。由于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社会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越是时间久远的年代,人们对物候的重视程度就越高。尤其在远古的先民看来,昼夜更替,雷雨风霜都是上天的安排,候鸟如大雁、天鹅、丹顶鹤等,能够在每年固定的时节往返迁徙于南北两个相对固定的地区,这个规律就成为“神鸟知天时”的一种认知。

让我们来说说仙鹤的特别之处:

1、仙鹤体态秀美,举止轻盈,能歌善舞,尤其是鹤仰天鸣叫时最能够撼动人心。仙鹤的气管长达1.6米,可在胸骨内盘旋3周,好似一只弯曲的长号,加上胸骨壁厚,骨内有气孔,也能产生强烈共鸣,其声音可远传3000米以外,故《诗经·小雅·鹤鸣》赞叹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这就是古人将仙鹤视为通天神鸟的一个重要原因。又《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五彩之鸟仰天,名曰鸣鸟”,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最上方,也有几只仰天鸣叫的鹤类鸟,明显具有“鹤鸣通天”的象征。

2、鹤鸣报时。每天半夜时刻它都会鸣叫。《淮南子·说山训》说“鸡知将旦,鹤知夜半”;明代王象晋在《鹤》文中也说,仙鹤“常以夜半鸣,声唳霄汉”,据说它到10岁的时候,每个时辰都会鸣叫,即“十年十二时鸣”。

在还没有发明计时用的刻漏之前,古代中国人虽然可以依照太阳的影子直接判断白天的不同时刻,但在夜晚,除了观看天上的星星之外,并没有直接判断夜间时刻的方法。而仙鹤却有“常以夜半鸣”的通天报时能力,这大大超过了常人判断夜间时刻的经验能力,这就是仙鹤被视为通天神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3、明代来知德在《周易集注》中说“鹤知秋。鸡知旦。”仙鹤在春秋分前后的迁徙规律,使其具有“通神授时”的象征,在多年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贾湖人将仙鹤春去、秋来的现象与植物的春华、秋实联系在一起,由此逐渐掌握了与农作物生长周期对应的物候知识,催生了他们的仙鹤崇拜和神鸟通天的观念。

贾湖人把仙鹤看作通天神鸟,并虔诚地将仙鹤的尺骨制成骨笛,期待用它来通晓上天的秘密。

图:鹤类尺骨的位置

鹤类的飞翔、迁徙依靠翅膀,因此对崇拜仙鹤、向往通天的贾湖人来说,翅膀是神圣的,也是通天的象征。翅膀骨中部有一根尺骨,支撑着次级飞羽,是保证仙鹤能够持续飞行的重要部分。他们便将“尺骨——飞翔、迁徙——通神授时”联想在一起。因尺骨的原始结构十分适合制作骨笛,于是贾湖人便选用了这一根神圣的材料。

(二)象征鹤鸣通天的叉形器

贾湖出土文物众多,除了骨笛之外,还有一个形制很特别的骨质器物也值得注意,几乎是比照丹顶鹤头骨的实际尺寸制作出来的。这个器物出土了不只一件,且形制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些演变。这就是象征鹤鸣通天的叉形器。

1987年,考古人员在贾湖遗址西北部探方T102的西部,发掘出一座贾湖中期的墓葬,编号为M344,墓底有一具人骨架,仰身直肢,除了没有头骨外,其他骨架保存较好,头骨部位仅见左侧下颌骨,还有几节零乱的颈椎骨。随葬品共有33件,25号砺石、3号叉形器和8副龟甲堆置于头顶部位,2件陶壶口朝东位于右肱骨上部,2件骨笛位于左肱骨外侧,上有1件A型骨饰。

在上图中,叉形器M344:3位于头顶上方的龟甲堆中,显然具有特殊含义。在贾湖人的心目中,龟甲可作为天地的模型(参见本书第六章),而这里的叉形器位于龟甲堆中,明显具有沟通天地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的6号骨饰位于骨笛正上方,虽然其右侧叉尖残损,但其外形仍然与叉形器十分相似,这似乎暗示着叉形器与骨笛可以配合使用,但两者究竟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途呢?

经过反复研究发掘资料,我们终于在该墓出土的叉形器的刀状护板上刻符上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个刻符,给我们示范了叉形器与骨笛的使用方法。

图案刻画在叉形器的刀状护板上,刻痕非常清晰,显然对叉形器主人来说,这个图案非常重要。仔细分析这个图案,有如下意义:中部的横线略向上弯曲并贯穿左右两侧,象征着骨笛;右侧偏上的那一只形象可爱的小鸟,头部后仰、嘴尖向上、昂首站立在横线的右上方,分别象征着丹顶鹤和叉形器通天、报时;左侧偏上的“V”字形折线,象征丹顶鹤的翅膀骨;下部正中的半圆形象征太阳投影,半圆左下有三条斜线,从右至左逐一加长,象征二分二至日影的长短。很明显,这个图案既可视为贾湖人对骨笛、叉形器、丹顶鹤三者之间通天报时关系的象征性表达,又可视为他们以骨笛为圭尺、以叉形器为表杆、观测二分二至日影的象形刻画,这真是一个铁证。

这个图案太重要了,它记录了骨笛、叉形器的取材来源、意义,并示意了使用这一套观天工具的方法和原理,是一把解开骨笛、叉形器配合之谜的珍贵钥匙。

除此之外,叉形器的内角也很有意思:

叉形器叉杆的内角十分逼真地来源于鹤鸣的口形,该角度又可以对应夏半年(或冬半年)的太阳视位置,甚至还与贾湖早期的黄赤交角24°15′暗中对应。

<未完待续>:下一章我们将介绍骨笛的真正威力

注:文中楷体小字为原文摘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