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的中医治疗
牛皮癣即“银屑病”的俗称,祖国医学称牛皮癣为“白疕”,古医籍亦有称之为“松皮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轻者可表现为几个银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重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中医认为牛皮癣的主要病机为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毒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和有效方剂甚多根据本病的病机分别用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和滋阴养血法进行等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注重扶正祛邪、整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消除病因,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标本兼治的优点,通过中草药的调节和治疗来改善症状,并不借助激素等有害成分的作用,用药安全、可靠。
牛皮癣是一个顽固难治性疾病,所以生活中会把一些难以消除的陋习称为牛皮癣,也足以表明人们对于牛皮癣的厌恶之情。一旦患上牛皮癣很多患者就要长期忍受牛皮癣的煎熬。对于牛皮癣的治疗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可以痊愈,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俗话说“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而牛皮癣是癣中之王,治疗就更难了。
国医大师朱仁康对于牛皮癣的治疗颇有心得,所以临床上我们也多借鉴他的诊治经验。按照朱氏临床分六型进行辨证论治:
①血热风盛证: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证属: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土茯苓汤(土茯苓30克,生地黄30克,草河车15克,生槐花30克,紫草15克,山豆根9克,白鲜皮15克,大青叶15克,忍冬藤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或土茯苓丸(土茯苓310克,草河车250克,山豆根250克,夏枯草250克,白鲜皮125克,黄药子125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次3丸,每日2次。)或克银一方(土茯苓30克,草河车15克,北豆根10克,白鲜皮15克,板蓝根15克,忍冬藤15克,威灵仙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克银一方中,土伏苓甘淡而平,有解毒消肿作用;忍冬藤、北豆根、板蓝根、草河车、白鲜皮均为苦寒之品,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威灵仙性味辛温、辛能走表,温能通络,可以引经达表以清解壅于肌肤之毒热;此外在苦寒药中配威灵仙一味,以其辛温监制苦寒伐伤之弊;生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
②血虚风燥证: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汤(生熟地黄各15克,当归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丹参12克,玄参9克,天冬9克,麦冬9克,麻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或山白草丸(山豆根90克,白鲜皮90克,草河车90克,大青叶45克,鱼腥草90克,夏枯草45克,炒三棱45克,炒莪术45克,王不留行45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次3丸,每日2次。)或克银二方(生地黄30克,草河车15克,北豆根10克,白鲜皮15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麻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克银二方中,生地甘苦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参苦微寒能活血养血,元参甘苦咸寒能清热养阴解毒,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这四味药相合主要取其滋阴养血润燥作用;大青叶、北豆根、白鲜皮、草河车、连翘性味苦寒,主要能清热解毒、以上两组药物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
注意事项:Ⅰ.只要辨证准确,服药1^-3周可见效,一般平均坚持服药9^-10周,若服药1-3周效不显,可适当加重用量,如土伏苓可用40g,草河车、白鲜皮可增用到30g。Ⅱ.血热风燥证经克银一方治疗一段时间后已见效果,若皮损已由鲜红转为红褐或淡红,可改用克银二方继续治疗;血虚风燥证用克银二方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复感外邪或饮食不当,皮损加重或又有新起斑疹,这时可加重克银二方中清热解毒药的用量,或改用克银一方调治。Ⅲ.根据皮损变化和兼症进行适当加减;若皮损鲜红、面积较大,重用生地,加赤芍、丹皮、紫草以加强凉血作用,或加生石膏、知母以增强清解气分热势的力量;若皮损紫暗,加赤芍、桃仁、红花以增加活血之力;血热风燥证之鳞屑较厚者,加黄芩、大青叶;血虚风燥证之鳞屑较厚者,加当归、鸡血藤;若骚痒较甚者,加白芷,《珍珠囊》记载白芷入胃、小肠、大肠经,本病皮损好发于阳经所行部位,故加之以引经止痒,《本草求真》谓其“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白鲜皮为方中止痒药,可酌情增减;咽痛者,除适当调整北豆根、板蓝根用量外,也可选配锦灯笼、黄芩、胖大海等药,便干是银屑病患者常见症状,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生川军、大青叶、火麻仁等药调之;烦躁口渴者,加麦冬、沙、参玉竹等,甚至加生石膏、知母、山桅、竹叶等药;小便黄者,加木通、竹叶、生草梢。见瘀证可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
③风热兼湿证:多见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潮红或黯红,搔之浸渍黄水或见糜烂,舌红苔黄脉濡滑。治宜散风利湿清热,凉血解毒,用凉血除湿汤。处方:生地黄30克,忍冬藤15克,丹皮9克,赤芍9克,稀莶草9克,海桐皮9克,地肤子9克,白鲜皮9克,六一散(包)9克,二妙丸(包)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加减:若舌红苔黄腻者,用龙胆泻肝汤;舌苔白腻者,用除湿胃苓汤;流水多者,可加重苍术用量。
④湿热化毒证:为脓疱型银屑病或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伴有身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风热外受,湿热内蕴,外不得疏泄,内不得引导,郁久化毒,毒热内盛。治宜理湿清热,搜风解毒(土茯苓30克,乌蛇9克,生槐花9克,白鲜皮9克,秦艽9克,漏芦9克,黄连9克,苦参9克,苍术9克,白术9克,防风、大黄各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或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紫背天葵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或普济消毒饮(升麻3克,板蓝根15克,黄芩9克,玄参9克,连翘9克,牛蒡子各9克,桔梗3克,黄连6克,柴胡6克,陈皮各6克,马勃1.5克,僵蚕3克,甘草3g,薄荷(后下)各3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
⑤风湿痹滞证为关节型银屑病:肢体关节疼痛,轻者小关节红肿,重者肘膝、脊柱可变形,皮损赤红或黯红,鳞屑较厚,脉弦滑,苔薄白腻。证属:风湿之气相搏,瘅阻经络,气滞血瘀。治宜通络活血,祛风除湿(鸡血藤30克,桑寄生9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桂枝9克,知母9克,防风9克,怀牛膝9克,忍冬藤15克,桑枝15克,络石藤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或治以搜风除湿,败毒祛瘅,主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炮附子6克,麻黄6克,桂枝12克,芍药9克,白术12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生姜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或独活寄生汤。加减:关节痛加鸡血藤、秦艽;上肢为甚加姜黄、海风藤;下肢为甚加防己;关节变形加穿山甲、透骨草,或加全蝎、蜈蚣、蝉衣等驱风之品。
⑥毒热伤营证: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急骤,周身皮肤潮红、壮热面赤。证属:多由日久燥邪伤营,亦可因外用刺激性太强或剧毒药砒汞之类,毒热入营,蒸灼肌肤,气血两燔,伤阴耗液而成。治以凉营滋阴,清热解毒,主用清营汤,合养血润肤饮。加减:头皮甚者,可加升麻、荆芥;四肢甚者,可加威灵仙、桑枝;上肢为重者,可加川芎;下肢为重者,可加独活;脱屑多者,可加徐长卿;舌质紫黯者,加桃仁、红花、凌霄花;妇女月经不调者,可加当归、丹参等。
为了取精用宏,便于推广,提出克银三方和克银四方,即将克银一方8味药和克银二方9味药分别缩成4味药和6味药,且增加主药用量:①血热风燥型——用克银三方:土伏苓30克,北豆根10克,草河车30克,白鲜皮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②血虚风燥型——用克银四方:生地、元参、丹参各30克,麻仁、北豆根、苦参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外治:血热风盛证可用玉黄膏(姜黄90克,当归30克,白芷9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蜂白蜡90~125克。)或黄柏膏;血虚风燥证可用红粉膏(玉黄膏30克,红粉6克。);湿热化毒证可用黄柏膏(黄柏30克,凡士林70克。)或红粉膏;风湿瘅滞证可用玉黄膏;毒热伤营证停用药膏。皮损泛发周身或头面皮损勿用。 外擦,每日1次。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初次使用时可先选一块小皮损试用,然后再酌情使用。
止痒汤可以治疗牛皮癣的瘙痒症状。处方:夜交藤200克,苦参100克,苍耳子100克,白蒺藜100克,白藓皮50克,蛇床子50克,蝉蜕50克,防风50克、荆芥50克、花椒50克、蜂房50克,艾叶100克。用法:上药浸泡后煎水薰洗,一日四次,每次30—60分钟。
对于风热血燥型牛皮鲜临床也常用凉血解毒方——水牛角40g,生地黄、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克,蒺藜、重楼各20克,牡丹皮、赤芍各12克,当归10克,莪术、甘草各6克,青黛3克。血热盛者去当归,加羚羊角15克,服药后腹泻者,加白术15克。每天1剂,水煎服。
我个人在临床上外用药物常使用木鳖子(癣药,《本草经疏》:“木鳖子,味甘气温,无毒。味厚于气,可升可降,阳也。为散血热、除痈毒之要药。夫结肿恶疮,粉刺,肛门肿痛,妇人乳痈等证,皆血热所致。折伤则血亦瘀而发热。甘温能通行经络,则血热散,血热散则诸证无不瘳矣。其止腰痛者,盖指湿热客于下部所致,而非肾虚为病之比也,用者详之。”“味虽甘而气则大温,《本经》虽云无毒,然亦未免有毒,但宜外用,匆宜内服。”)、大枫子(《本草经疏》:“大风子,辛能散风,苦能杀虫燥湿,温热能通行经络,世人用以治大风疠疾,及风癣疥癞诸疮,悉此意耳。”《纲目》:"主风癣疥癞,杨梅诸疮,攻毒杀虫。")、重楼、苦参、黄精、五倍子、白鲜皮、白芷、猫爪草、菝葜等。
对于牛皮癣临床用药有人曾统计: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治疗牛皮癣的有效药物中,有很多抑制表皮增生的中药,如大黄、虎杖、莪术、丹皮、赤芍、生地、熟地、紫草、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白芷、山豆根、侧柏叶、土茯苓、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雷公藤、白鲜皮。依据现代科学研究,牡丹皮主要含有丹皮酚、牡丹酚苷、芍药苷等,其中丹皮酚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等多种活性作用,对银屑病有明显疗效。苦参清热燥湿、抗菌消炎,能明显抑制组织胺的释放 。外用中药有 7 类: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水牛角、楮桃叶等;清热解毒药,黄芩、黄连、栀子、土茯苓、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石膏、青黛、木芙蓉、虎杖、生大黄等;清热利湿药,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苍术、黄柏、川牛膝、车前子、木通、防己、泽泻、龙胆草、茵陈蒿等;养血润燥药,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天门冬、麦门冬、火麻仁、黄精等;祛风止痒药,荆芥、防风、钩藤、刺蒺藜、徐长卿、 蝉蜕、全蝎、蜈蚣、乌梢蛇等;活血化瘀药,桃仁、红花、莪术、丹参、川芎、茜草、乳香、没药、血竭、姜黄等;解毒杀虫止痒药,蛇床子、苍耳子、硫黄、雄黄、土大黄、花椒、百部、轻粉、明矾等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这些中药有抗炎、抗肿瘤、抗血管增生、抑制细胞增殖等作用 。
针灸对于牛皮癣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腧穴有曲池、血海、大椎、委中、制污穴、肺俞、膈俞、百会、内关、外关、风池、足三里、期门、三阴交、风市、阿是穴等。
2018年3月11日,河北的一个朋友向我求救说她的对象患上牛皮癣治疗一年多了也不见起色,满身疮痍惨不忍睹。
因为距离较远,不能面诊所以只能根据舌像和患者的叙述进行诊治。要求患者把舌头的照片和病历发给我,患者说病历已经遗失(即使不遗失也不一定看懂医师的字),她自己整理了一下所用的药物和治疗经过如下:
给予处方:内服:夏枯草30克,紫草12克,半边莲15克,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30克,水牛角30克,茜草12克,赤芍30克,蒲公英12克,白茅根30克,侧柏叶12克,炒栀子12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大小蓟各10克,阿胶珠6克,白鲜皮15克,牡丹皮3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外洗处方:木鳖子10克,苦参10克,白鲜皮30克,白芷30克,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紫草12克,茜草12克,菝葜12克,黄精15克,重楼10克,猫爪草12克,藤梨根12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薄荷10克,侧柏叶30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牡丹皮30克,积雪草12克(落得打),土茯苓30克,水煎外洗。
服药五日后,3月18日复诊:
从舌像看明显好转,但是患者每日仍然瘙痒。继续给予中药调治:内服:夏枯草30克,紫草12克,半边莲15克,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茜草12克,赤芍30克,蒲公英30克,白茅根30克,侧柏叶12克,炒栀子12克,黄芪60克,乌梅30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徐长卿30克,制首乌30克,(无柄)灵芝10克,白术30克,大小蓟各10克,黄芩15克,白鲜皮15克,牡丹皮3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外洗处方:木鳖子10克,苦参10克,白鲜皮30克,白芷30克,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紫草12克,黄精15克,重楼10克,猫爪草12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侧柏叶30克,黄柏12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牡丹皮30克,积雪草12克(落得打),土茯苓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薄荷10克,海桐皮30克,水煎外洗。
3月21日复诊,发图片:
3月23日发图片反馈:
3月26日发图片反馈:
目前中药还在调治当中。
银屑病为皮肤顽疾,自古以来医家多从邪论治。早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干癣候》中载: “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沈入深,为干癣也,故无汗,其中生虫。” 首次提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是以风邪为主,受风又外感寒湿,与气血相搏发为本病。此后《普济方·干癣》 、《外科正宗·顽癣》、《医学入门·外科》等均认为外感风、热、湿、虫等外邪皆可导致本病,并明确指出与脾肺二经关系密切。直至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言: “固由风邪客皮肤,亦有血燥难荣外……此证总由风热湿邪,侵袭皮肤,郁久风盛,则化为虫,是以搔痒之无休也。” 可见清代开始意识到内因致病,主要包括血燥和血虚。古今医家大多认为银屑病的病因与外邪有关,从祛邪论治,用药多寒凉。而本病病程较长,故用药时间较长,患者用药初期效果明显,可暂时控制病情,但长期用寒凉之药必损伤正气,致虚者更虚,是导致银屑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
临证治疗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要明确的告知患者治疗需要忌口和生活调养的配合,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