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之相宜,纵横之章法——中国印
方寸间灵动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纵横之章法,淋漓尽致间,展现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回味隽永,这就是中国印。
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其间,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前者为主。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书法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
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
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
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蕴不足甚至是冒牌货。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饶情趣,这样才可供协商、玩味。
刀法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
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
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
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
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情趣和意味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
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
当我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现选其三枚为例,略加说明。
安吉吴俊章
从印面对此印的基本判断:
1)石质较硬
2)单刀为主
3)后期残破
4)边与笔画字形相应处理
图中①处,是“章”字首笔,只可见笔画下部轮廓,笔画和印边相融不分,是在对印边进行处理后出现的效果。
该印文字整体逼向上边和左边,而右部和下部留红相对较多。
图中②处,红边残破,是整印情境的需要。“安”字上部的残破与此处相呼应。
图中③处,“吴”字下部的笔画变形为短横,使整字以横向取势为主,与“吉”字相呼应,也与其他三字的纵向取势形成对比。
此印笔画整体偏细,笔画之间粘搭可以形成较有力的整体感。图中④处“安”与“吴”、“俊”与“吉”形成横向的粘搭。
图中⑤处,与“吴”的残破形成呼应,同时增强了印文下部的重量,以与下部较多的留红形成抗衡。
归安施为章
此印较前印端庄,少一些荒率,字间分明有序。“安”向下压缩以让“归”,“章”左右压缩以让右
各字主笔分明,如图中所标示。
图中黄色部分,其上下左右的笔画都有向心之势,形成整印“印眼”。
在笔画形态多变、有多种运动可能的印章中,印眼尤其重要。
仁和高邕章
此印笔画形态敦厚,富于变化,平中见奇,不失将军印风的“意外之致”。
如图示,上部、中部和底边的留红因笔画长短高低形成错落。
印内印文之间有着微妙的左右关系。
笔画形态和字形取势直中有曲,在敦和的整体面貌下有活泼的内部细节。
“邕”上部三点是该印“印眼”,三点形态各异,与周边密集粗壮的笔画形成对比。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