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8岁嫁于右任,婚后丈夫纳4妾,85岁离世,却留着她纳的鞋

1961年,身居台湾,已经81岁高龄的于右任收到一封信,信中有亲友为她80岁妻子高仲林过寿的照片,看到这一幕,于右任是泪眼婆娑,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年,在陕西西安的家中,也有一位老妇人,经常坐在门口的青石墩上,向西张望,盼着他早早归家。

于右任,陕西三原县人,民国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教育家,说起来,也是一位风流人物,19岁娶妻高仲林,30出头凭诗词俘获苏州大家闺秀黄仁爱芳心,即便是做妾,也愿与于右任厮守,后又娶妾陈氏、原氏,但在于右任心中,发妻高仲林,始终是一生挚爱,他曾写道:“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

一、粥场相恋

少年时的于右任,便有陕西奇才之称,1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高中秀才,18岁拜到陕西维新派领袖刘古愚门下,与吴宓、张季鸾并称“关学”余脉,19岁以岁试第一补廪膳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纵奇才,却娶了贫寒人家的女子高仲林,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陕西的一场灾荒说起。

1898年,陕西旱灾,官府把主持粥场一事,交给了于右任,在粥场,于右任发现有一位年纪与自己相仿的姑娘,每日都要搀扶着两位老太太来粥场吃饭,自己却不吃,还帮着照顾难民,这让于右任很诧异,于是托人去问明缘由。

问过之后于右任才知道,这位姑娘名叫高仲林,是当地庄户家的女儿,旱灾之后,有两位老太太无处可去,坐在她家屋檐下,于是,好心的高仲林就将二人请到家中居住,可她家也无米下锅,只能每日领着老太太来粥场吃饭。

得知事情原委,于右任对高仲林很是敬佩,当时的他已经19岁,但因忙于读书,一直未婚配,于是就托人去高家提亲。

高仲林对这位在粥场为灾民忙碌的小相公也很有好感,于是红着脸答应,就在这一年,19岁的于右任与18岁的高仲林结为夫妇。

于右任家境贫寒,再加上当时正是旱灾,家中拮据,婚礼之时,只买了两大笼白菜,给乡亲们做了一锅大杂烩。

虽然婚礼简朴至极,高仲林也是一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村妇女,但于右任却对这桩婚事儿极其满意,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恩爱异常,不久,便有了一个女儿于芝秀。

二、“请”斩慈禧,走上革命之路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因为光绪皇帝不听话,慈禧打算废掉光绪,扶持一个新皇帝,但此举却遭到洋人反对,原因很简单,慈禧是保守派,若满清是保守派当政,必定会影响他们在华的贸易收入,于是,西方列强宣布不承认新皇帝。

此举,让慈禧怒火滔天,但她也知道洋人的实力,不敢与洋人正面对抗,于是,便利用民间团体义和团给洋人添堵,在山东、天津等地杀洋人、毁教堂,此举惹怒洋人,直接要求慈禧剿灭义和团。

可义和团是慈禧对付洋人的有力武器,她怎么会自断臂膀?但慈禧也不愿义和团做大,于是,慈禧便派荣禄等人去见各国使者,希望西方列强可以为自己“排忧解难”。

随着义和团愈演愈烈,西方列强不再忍让,组成八国联军从天京出发,直逼北京。

八国联军的举动,让慈禧惊慌失措,她搞不明白,洋人是要消灭义和团还是找她麻烦,接连五次召见军机大臣,最终决定“出京暂避”。

因为匆忙,出京后的慈禧境况凄凉,日耗4万两白银的慈禧只能住破房子,吃普通食物,直到到了怀来县,被怀来县县令吴永“热烈欢迎”这才吃上第一顿肉,处于对吴永的感激,慈禧直接提拔他为直隶候补知府。

有了吴永这个人样子,沿途官员开始竞相巴结慈禧,慈禧的“西行”受到热烈欢迎,等到达西安之时,已是众星捧月,重新恢复了“老佛爷”的威仪。

慈禧到西安时,于右任也是“跪迎”慈禧的一员。

当时,慈禧被安排入住陕甘总督行轩辕,事先已花费大量物资进行修缮,结果慈禧却嫌小,要“扩充行宫”,为讨慈禧欢心,陕甘巡抚岑春煊下令强拆民房,于右任所在的陕西中学堂新建校舍也被拆除,师生被扫地出门。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烧杀抢掠,慈禧却在西安耀武扬威,这让于右任很是不耻,于是要上书请岑春煊手刃慈禧,被好友给拦了下来。

此事儿过后,于右任与好友返回老家三原县,在这里,他与“励学斋”的朱佛光、孙芷源等人走得极近,渐渐产生革命思想,几年间,于右任写下不少抨击时政的诗词。

1903年,于右任的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刊行,也因为其中的“反诗”,于右任遭到清廷捉拿,逃到了上海,进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大学”,1905年,于右任出钱处关系与马相伯等人重组“震旦”,成立复旦公学。

1906年,为创办《神州日报》,于右任赴日考察,在日本与孙中山相识,都想救国救民,两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见如故,于右任加入同盟会。

1907年,于右任回国,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宣传革命......

三、婚后纳4妾

自从于右任离家闹革命,便鲜有时间回家陪伴妻女,女儿于秀芝,几乎是高仲林一人拉扯长大。

虽然常年在外,但于右任也算“安分守己”,直到1911年左右遇到黄仁爱。

当时的于右任跟朋友前往苏州办事儿,恰巧碰到苏州的大家小姐黄仁爱抛绣球招亲。

当时的黄仁爱出了诗句,想寻求一位才子结合,于右任是“陕西奇才”,于是,朋友们便起哄让于右任对句。

诗词之道,于右任自然不惧,很轻易便对了出来,没想到的是,这位黄仁爱小姐,真的将绣球抛向了于右任。

此事儿,让于右任有些尴尬,毕竟,当时的他已成婚多年,可令于右任没想到的是,这位黄仁爱小姐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即便是给于右任做妾,也愿跟随于右任。

于是,于右任便给家中的妻子高仲林去信说明缘由,高仲林与于右任成婚已经10余年,除了一个女儿在无所出,当时那个年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女人愿意陪伴丈夫,为丈夫生儿育女,高仲林自然不反对,于是于右任与黄仁爱成婚。

婚后不久,黄仁爱便给于右任生下儿子于望德,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高仲林还带着女儿到于右任处生活一段时间,与黄仁爱姐妹相称,相处极为融洽,可惜的是黄仁爱短命,嫁给于右任没几年便离开人世。

在黄仁爱之后,于右任又先后娶妾陈氏、原氏,原氏比于右任小十几岁,1934年前后爱上他人,当时的于右任已经五十余岁,为人豁达的他并未为难原氏,放她离去。

而陈氏,在陪伴于右任的岁月,先后给于右任四个子女。

抗战爆发后,于右任前往重庆工作,住在好友康心如,康心如让养女沈建华照顾于右任起居,虽然当时的于右任已年近花甲,但傲人的才华,依旧让这位年轻的姑娘倾心不已,于右任前往上海之时,沈建华也跟着前往,不久,二人结婚。

1939年,沈建华为于右任生育一子于中令,此时的于右任,已经60岁。

四、希望活到一百岁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横渡长江,便在这时,国军来到于右任家中,要带于右任离开,此时的于右任已经70岁,垂垂老矣,自然不愿离开,借口身体不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可来“接”他的国军根本不管这些,不由分说架着于右任便离开,不久,于右任到了上海,又到了广州,然后到了台北,因为走得太急,甚至来不及带上妻女。

于右任离开后,沈建华不愿苦等,改嫁他人,而高仲林,则一直苦苦等待丈夫回归。

很快,时间到了1956年,此时的于右任到台湾已经7年,经过种种努力,他终于联系上了大陆的妻女,于右任是开心不已,立即给妻女捎去钱财,好让他们日子好过一些。

1958年,此时的于右任已经与高仲林成婚60年,夫妻二人都已是八十余岁的老人,如此重要的日子,不能陪在妻子身边,这让于右任很是伤心,拿出妻子给他纳的布鞋,抚摸良久,含泪写下《《忆内子高仲林》:

“两界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1960年,这一年,高仲林80岁,不能给妻子祝寿,这让于右任很是失落,他把自己的遗憾写信告诉朋友,此事儿,辗转传到周总理耳中。

重庆谈判时,于右任与周总理等人有过交集,虽不是同一阵营,但却是莫逆之交,1949年,解放军渡江之前,二人还见过面,周总理还让于右任转告国军,若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我们立马渡江,还恳请于右任留在南京,将来与张澜、李济深等人筹备新协,可惜的是,于右任被蒋介石裹挟着去了台湾。

有着如此交情,周总理怎么会让于右任留下遗憾?立刻让于右任的女婿和留在大陆上的亲友去给高仲林祝寿,高仲林过寿的照片,也被寄给台湾的于右任,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对于晚年的于右任来说,最大的愿望,便是能活到100岁,看到海峡两岸统一,与妻女团聚,他曾写下一首《望大陆》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可惜的是,又有几人能真正活到百岁?况且,身在台湾的于右任并非自愿,长久的抑郁之下,于右任病倒了。

1964年,于右任离开人世,享年85岁,于右任离世后,存放物品的铁箱被打开,里面除了日记书札,便是爱妻高仲林给他纳的鞋袜。

1972年,于右任的妻子高仲林也走完人生路,享年94岁。

从1949年到1972年,高仲林苦苦等待23年,可惜的是,最终也未能等到丈夫回归。

此内容由腾讯新闻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