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悟
而今华夏境内疫情逐渐平复,对于春瘟的认知也逐渐明了,虽然我没有到疫情前线,但是每天都在关于中医圈内防治此次瘟疫的各种报告,特别是一些一线中医分享了接诊经验,十分实用。相对于名人大咖,有太多的医者都在默默地在疫情期间一直都在埋头苦干,他们并没有发表论文,他们的治疗经验也没有被报道出来,只是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发到中医圈子里让更多的中医者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此次疫情。针对于瘟疫,每个医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也彰显了中医药“三因治宜”的特色,在人群集中的医院集体服用通用方药的同时,更多的中医者还是兼顾每个个体的不同根据自己的现场判断进行辨证用药,而这些因人而异的治疗法则一般需要专业的中医者才能理解,故而并不能刻板地复制,所以没有统一的治疗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众迷茫。中医治病模式,也只有拥有一定中医药知识的人士才能明白,即所谓“医者,意也”,很多时候只能意会,不能全部言传,特别是对于没有中医基础认知的人,就更不能解释了。
前线的医者在此次疫情中大剂量使用麻黄15—30克,借助其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很快地缓解病情,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众所周知此次疫情以风寒湿症尤为显著,麻黄一味药材就非常恰切地可以解决风寒湿邪所引发的各类病症,可谓是此次春瘟疫情的要药(近代药理学认为,麻黄能够利尿、调节血压、兴奋神经、松弛平滑肌、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肾衰、强心)!《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王幸福使用麻黄经验“治疗风寒表实证,常用生麻黄15—30克,仅服头煎的一半即可得以汗解,最大量用至60克。” 陶弘景说麻黄是“伤寒解肌第一药” 后世本草著作,亦称麻黄是“发表第一药”,“治感第一要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之多,可见对于麻黄颇为重视!《本草正》云:“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但用此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张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整个也”。盐山名医张锡纯云: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以遂发太阳风寒主治大纲”。因为疫情来之急骤,病情多险恶,故而用药应该摆脱常规,应本着重剂起沉疴力挽狂澜!我们常常说“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对于上焦病证经常使用小剂量的轻剂轻药治疗,但是对于瘟疫,因为其致病之因是戾气,非是寻常六淫之邪,比之六淫之邪更加暴戾,故而如果不能及时采用更为强盛的力度与之抗衡,就很难抑制其猖狂!中医治病犹如行兵布阵,当依据局势采用不同的战法,出奇制胜,以巧取胜!清代温热学家认为“温病初起禁止使用麻黄”,但实际上,风温初起,往往挟风寒,证见发热而渴,恶风寒,无汗,头痛身痛,虽初起就可能有里热,但同时有风寒束表的表证,何廉臣、孙纯一就认为不妨加麻黄数分,使病在表者仍从表而解。至于春温、冬温,初起既见表卫为风寒所束而又见里热,俗称“寒包火”者,麻杏石甘汤就更是的当之方了(何绍奇运用麻黄秘诀)。大剂量使用麻黄,常常需要配伍使用一些补气或滋阴的药物一起使用,以免耗气伤津,不可不知。另外,麻黄的根部也用于药用,麻黄根可以止汗,临床上遇到更年期潮热汗多的病人,常常选用麻黄根,药到汗止。
芳香类药物多数能驱虫避疫、理气开胃,在此次疫情中,多数中医者都主张使用芳香燥湿健脾的药物,譬如茅苍术、草果仁、广藿香、佩兰叶、紫苏叶、石菖蒲、炒香附、金银花、苏薄荷、香白芷、蕲艾叶、嫩桂枝、川花椒、广陈皮、春砂仁、山奈等,其中尤以草果仁最为推崇,温病大家吴又可所著《瘟疫论》中达原饮就曾使用草果仁,草果仁,辛温燥烈,功能燥湿散寒、祛痰截疟、消食开郁,能透达膜邪,辟秽化浊以除伏邪盘踞,善治太阴独胜之寒,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草果仁首见于《饮膳正要》,可见最早是作调料用之,因其具有“开郁化食,解面食鱼肉诸毒”,“消宿食,解酒毒、果积”,“除口臭”之效,一些卤料包或火锅汤底中常使用之,有增香的作用。其茎、叶、果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作调味香料。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煮肉时常用草果一二枚,与大茴、桂皮、花椒等共作调味佳品;调凉菜时如将上药泡水浇之,其味香扑鼻,能增强消化,增进食欲,且食后无碍胃壅气及寒凉伤胃之弊。临床上草果作为药用并不多见,也只有此次疫情发生后,中医界才开始普遍使用之,盖“凡舌苔白厚黏腻,中焦寒湿壅滞难化,久治效差者,常于方中加草果仁6克,用之取效尤速。”值得注意的是,草果化浊,必须用草果仁,古之所谓“草果消膨效,连壳反胀胸”之说,在临床时值得注意。
门诊地址:罗湖区人民北路1006号越港商业中心三楼
附近停车场:祥祺商厦地下停车场(越港商业中心对面)
张玉龙,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治疗: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