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的纪录片主要记录在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的爱书之人,捕捉那些与书有关的精彩故事。在这个娱乐性极强的年代,依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啊。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就是给上帝打杂的,因为作者是上帝,编辑是打杂。他的梦想,就是发现一部可以震惊世界的好书。
他有一次发现了一本好书——台湾作家袁哲生《寂寞的游戏》,朱岳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可以帮忙推广。
还讲了一对上海的80后夫妇,蜗牛和lulu,开了一家二手书旧书店。两个人一直都很想去旅行,但是又放不下自己的书店,于是最后做了一个决定,开着车,拉着一车的书去旅游。Lulu和蜗牛一边旅游,一边在各个城市的闹市区,把书摆出来,供人挑选,阅读。他们说,并不是人们不爱读书了,很多人是有阅读诉求的,只是可能没有碰到把阅读欲望勾起来的一个契机点。当阅读便捷的时候,人们就会过来读书。
他们不仅在城市里,也在没什么人乡村摆摊。对那些看上去都不怎么识字的人,他们也丝毫不嫌弃。哪怕是新书,也随便翻阅。他们给农民量身推荐书籍,居然还卖出去好几本。
他们一边把好书推荐给全中国的人,一边完成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
活在当下,别管人生的意义什么样,别管以后什么样,你现在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书籍丰富人生。
面包是平凡,空气是普遍,奇迹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样的语言风格,一是如诗一般,二是充满日语独有的调子。这一部纪录片是在日本拍摄的旅行文化类纪录片。片子饱和的色调,迷离难懂的剪辑,缓缓的推进都很带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有人说他剪辑混乱,实则这刚好反应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多元,看似混乱但这就是人生常态。
慢慢的节奏,对于大多问题浅尝辄止,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请来的嘉宾也是不同领域极具特色的嘉宾,夏雨20岁拿下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陈粒独立音乐人,西川中国当代诗人,每一集都会有个特定的目的,三位旅人回带一本和主题相符的书,一起研究探索。比如陈粒那期《任天堂的哲学》探讨集游戏的天堂,自杀的海岸于一身的日本,两种极端的碰撞,探索者之间的联系,西川讨论的二次元文化?也许有人对此偏见颇深,但从宽容的角度看,这是打破传统的世界模板,扩张自己的小世界。二次元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另类病态的生存模式,但是对一些人是自由舒服的空间。
在阅读和旅行的背后,是生活和文化的对话。
这是一部极其感人的纪录电影,记录津端夫妇的生活阅历。一栋深居林间的小屋,一年四季景致万千,庭院里栽植上百种蔬果,妻子英子一双巧手,不论烹饪,裁缝,耕作,没有一样能难倒他,丈夫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理念,希望建筑能与自然共生。两人勤奋优雅,真的将房子打造成一个藏宝盒。
他们的爱在生活的细节,一个每天用心准备你喜爱的事物,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你觉得好吃,一个怕对方磕绊到写些可爱的标语提醒,永远放手让对方做想做的事》像少女一般87岁的英子说:你看我们修一是越来越好看了。而90岁的修一逢人便说:英子对我来说,是最棒的女朋友。他们的生活充满爱却不只有爱。
在修一和英子的日常里,除去爱,还有更强大的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勇气。即便英子为了实现修一买帆船养帆船的梦想,娘家的嫁妆都拿去了当铺,虽然手头不再宽裕,她也会坚持到当地高档百货商店购买最新鲜的食材。因为修一帆船出海的梦想。在木屋外面,有桅杆,到了重要节日,桅杆会升起一面面旗帜,就像在帆船上一样。木屋内外,都挂着舵。英子形容这种日子:每天都是小阳春,过的安安稳稳的。他们坚持自给自足的生活,一起侍弄园子,照顾蔬果。两百坪的菜地分割成21块,每块种着不同的食材,周围种满果树。圆白菜、茄子、黄瓜、草莓、樱桃、梅子、柿子、无花果、小酸橘……每天拔草除虫,浇水施肥。
修一每天会写至少十封信给不相识、没有见过面的人,包括超市卖鱼的小伙子。英子买鱼的时候,小伙子会拿出修一给他写的信:鱼肉很新鲜很美味,要加油哦!大概三天就会收到一封。
英子会做各种各样的饭菜和甜点。也会将吃不完的蔬果腌制在玻璃罐,将甜品打包分装,悉心贴好标签,送给客人和朋友。
这大概就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吧,所有人都憧憬,却又遥不可及。
铲草除虫后的修一像往日一样午睡。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虽然会悲伤会流眼泪,可这一次,对死亡的畏惧感竟然凭空消失。珍惜死亡,就是珍惜活着的现在。英子那日穿着黑色连衣裙,跪坐在修一身旁,脸上仍有笑容,笑中带泪。她哽咽而坚定地对修一说:放心,剩下的日子,我会一个人好好地活下去。你在那边会孤独吧,别担心,我很快就来陪你,等着我。
之后的日子,英子看起来很孤独,但是她做起了平日不曾做都是修一做的事情,依然也会把可乐土豆饼做给修一吃,早餐仍然一人一份。她继续守护着与修一的家。这部纪录片给人舒服向往的感觉,常常笑中带泪,泪里有笑。他教人热爱生活,教人坚定理想,教人直面死亡。
文编
周钻石 | 想当个闲人
美编
撒野 | 想拥有快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