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豪刘禹锡(第一集)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大唐故事之诗豪刘禹锡
古人说:三起三落不到老。
意思是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有些磕磕碰碰。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希望还是有的(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一帆风顺呢?是因为你没有看见他的磕磕碰碰,或者是他隐藏得好)。
或许有人会说,为啥我这种卢瑟,一辈子都在经历风雨,从来没有看见过彩虹?为啥我这一生都是在走下坡路,从来没有看见过希望?这上升到了一个很严肃的哲学问题,或者说是神学问题。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永远的成功,但确实有永远的失败。
自古以来的官场,都是烽烟弥漫。或者是因为能力问题没有顺利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或者是得罪了人遭下了套子,或者是因为自己的位置被更有能力的人瞧上了下了烂药,或者是因为站错了队伍,还有一些什么原因也没有直接就是莫名其妙……风水轮流转,于是就产生了宦海沉浮。
看历史还是很有趣的。来,随便举几个栗子。
杜审言,出生于大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杜甫的祖父,先贬吉州(江西吉安),再流放峰州(越南河内)。遭流放的原因,是因为他和武后的关系户张易之兄弟有交情,张氏兄弟遭弄下课后,他受牵连。他写过一首《渡湘江》描述自己的狼狈:“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李白,出生于大唐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有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咋一看,还以为他游山玩水,高兴得板。实际上是因为曾给永王李璘当过几天秘书,后来李鄰被兄弟唐肃宗李亨搞下课,李白获罪被流放夜郎(贵州),半路到白帝城遇赦。这首诗,实际上写的是劫后余生,跑都跑不赢的心情。
杜甫,出生于大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因为没有“文凭”,在帝都找工作,找得十分艰难。安史之乱给了机遇,他在凤翔追到逃难的皇帝,被任命为左拾遗。回长安后,遇到皇帝罢免宰相房琯之事,杜甫帮忙说情,把皇帝惹毛了,被贬为华州(陕西华县)司功参军。
韩愈,出生于大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当过刑部侍郎,高级干部,皇帝迷信宗教,想迎佛骨供奉,韩愈直谏皇上疏离佛教,把宪宗惹毛了,被贬潮州刺史。他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相当悲壮。
白居易,出生于大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本来在中央机关工作,虽职务不高,但也还体面。当朝丞相武元衡被人当街杀死,京城震动。涉及政治谋杀,没人愿意开腔。白居易主动充当了正义的出头鸟,写奏章要求朝廷彻查。不谙遭人下了黑手,以越权奏事为名将他举报了,贬为江州司马。他写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十分郁闷。
柳宗元,出生于大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21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司局级)。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谪永州司马,33岁。10年之后混回长安,谁知道二月到京,三月再贬,到“蛮夷之地”柳州,四年后离世。为官26年,被贬14年。
我们读唐诗,只看到了这些大诗人表面的光鲜。实际上,他们都很倒霉。还有谁?
太多了,一时半会还说不完。要说遭贬时间长度这方面,还真有这样一个代表。
他,20岁与柳宗元同时通过大唐公务员考试,中进士,后来三次登科,原本以为官运亨通,却不谙运气没跟上,遭贬23年。
这就是刘禹锡。
“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姓刘,名禹锡。字梦得,籍贯彭城。”刘禹锡的名片上,这样介绍自己。
人们总是评论:没水平啊,你整些三国时期刘备的台词搞啥?你这个造型,也算皇族?你考虑过刘皇叔的感受没?
面对这些质疑,刘禹锡总是不慌不忙:莫焦,我给你讲一下历史。中山靖王是西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名叫刘胜,他是汉朝中山国的第一代君王,在位42年……
那你到底是哪一支那一系哪一脉呢?人们总是要追问。
懒得给你说,说了你也不明白。刘禹锡总是语焉不详。
不管怎么说,刘禹锡说自己的皇族后裔,强调出生名门,表明他和当时的大多数文人一样,十分在意自己的出身。
到底真实情况是啥情况?我们不妨围观刘禹锡后来给自己写的自传《子刘子自传》(1103字)。开头几句在这样写的: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这样说来,刘禹锡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刘亮的后人了。但也有人说,他的祖上其实是匈奴人,汉高祖刘邦曾经将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和亲,冒顿的后代过来冒充刘氏后裔。
年代太久远,实在搞不清楚。无所谓了,出身天注定,名片是自己打出来的。
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写了父亲的经历: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他的父亲刘绪,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安史之乱的见证者和经历者。曾经在多个节度使门下当过秘书和顾问。其人品,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肯定和点赞。
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这样写母亲:
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她出身于范阳士族,属于名门闺秀。
父母的基因都很强大,那是不摆了。他们合作所生育的儿子,自然不在话下。
少年时期的刘禹锡,长在江南。吹牛打草稿,我们讲求证据。且看他写的《送裴处士应制举》(240字)。最后几句关键的:
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
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大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刘禹锡出生。直到大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这十八年中,虽然刘禹锡的父亲多次调动,但始终在江南一带。即便是最远的一次,也不过是从嘉兴到湖州,几百公里而已。
江南出才子佳人,刘禹锡正好是这种类型。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去付出
写作,是我业余的唯一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