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相连的房子

10000+藏书、2000+藏品、连成街景的乐高、满屋老家具……把家当成博物馆来装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今天要分享的“博物馆之家”来自台湾,屋主是一对小夫妻。他们买下了两套相连的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给女主人的父亲住,两套房子并没有打通,而是保持独立。

女主人说,这样既能照顾到老人,也保留了各自的独立空间。这大概是“与父母同住”最好的方式了吧!

单套房的室内面积有79㎡,都是三室一厅的格局,父亲家中没有设置厨房,基本上都是女主人做好给父亲送去,或是父亲过来一起用餐。

79㎡不算很大,却藏下了屋主20多年的藏品,上万件的藏品在她的家中找到了归宿,而她的家也因为这些物件变得与众不同。

玄关:推开门即是温柔

比起一般狭长的玄关,屋主家的玄关很大,且是方方正正的格局,显得很宽敞。

大量留白,也为之后生活中添加物件或藏品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进门右手边做了一组柜子,蓝色木质搭配草编质感,扑面而来一种自然、朴素的气息。柜子下方留了空间,用来摆放访客的鞋子。

另一边,放着简易的衣帽架和藤编框,用于收纳日常衣物、帽子以及包包。

柜子对面有一面大镜子,深棕色的木质边框,十分古朴~站在这面镜子前,会感觉到时光也慢了下来。

客餐厅:沉醉在旧时光里

从玄关往里走,左手边是一个清新绿的厨房,正前方就是客餐厅区域。

进入客餐厅的第一眼,就是满屋的老家具、小物件,深棕色的家具搭配奶油色的墙壁,整体色系自然温润。一瞬间,就让人沉醉在旧时光的氛围里。

客餐厅的格局是开放式的,有一整面墙的大落地窗,采光和视野都很好。

在一个博物馆式的家中,传统的大沙发、电视墙完全被舍弃,整个客餐厅区域,你看不到太多电子、智能化的设备,好像回到了过去。

首先引入眼帘,令人震撼的是两组顶天立地的中药柜!屋主家中一共有5组中药柜,两组放在自己家,还有3个在隔壁父亲家中。

这些中药柜都是从曾经在中医馆里淘来的,没有做任何的改造,保持着原有的模样,至今家中的中药柜还散发着若有似无的中草药香~

现在,中药柜既是家中最重要的藏品和装饰,也成了屋主众多藏品的收纳柜。从底部的柜子到中间的抽屉,再到上部开放式的,都摆满了屋主20多年来的收藏。

各种形状材质的瓶瓶罐罐、手工小玩具、木雕、瓷器、泥塑……都找到了归宿。

中药柜旁就是餐厅。

餐桌和椅子都选择了带有曲线美的细腿家具,能有效削弱大型柜体带来的压抑感,同时,餐桌的质感、色调与中药柜保持了一致。

与餐厅相连的客厅,所选的沙发椅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了,有“中式卧榻”的影子,茶几也是不规则的搭配。

沙发对面一整面墙,既是厨房的隔墙,也是客厅收纳+娱乐的主力。

各种老式的柜子、箱子,搭配深棕色的隔板、架子,组合成了一面独一无二的收纳墙+旧物展示架,就连电视机也藏进了其中。

左侧的立式柜子,藏着一台留声机。上部的柜子掀开,留声机就在里面,前面的柜门打开,里面是女主人收藏的唱片。

展示架最上面一层,留给了女主人最爱的乐高。

自从她与丈夫相恋后,丈夫每年都会送她一组乐高,这一片乐高街景见证着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成婚、相濡以沫。

看似小心翼翼的藏品、博物馆似的家,其实反应的是屋主的爱好与过往。真实的生活,才是空间的灵魂。

书房:一万本藏书

从客厅往里走,未到书房,已见书墙。

原本的书房是单独的一个空间,如果做满屋的书柜,不仅收纳空间有限,也会显得十分压抑。

屋主将墙拆除,用书柜代替原来的墙体,并在原来狭长的过道上又加了一整排书柜,将无聊的过道变成了图书馆!成为书房空间的延伸。

书房隔墙处的书柜,也是旧家具,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一组玻璃木柜,两面都是玻璃,既可方便拿取书本,又将大大增加了采光,过道也很明亮。

屋主家中一共藏有一万多本书,大部分是从前的旧书。女主人尤其喜欢上世纪五六十年的一些小说和作品,翻开泛黄的书页,读着里面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除了书籍,屋主还收藏了许多藤编筐,这些筐占空间又不好收纳,于是她在书房和过道的天花板上安装了滑轨,搭配挂钩,就可以收纳啦~

书房里的书桌,色调也十分古朴,具有包围感的弧形形状,带来“沉浸式读书”的体验。

一整面无边框的落地窗,放眼即是青山,在这样的环境里办公、看书,居然有种“悠然见南山”的隐居之感。

主卧:古早味的风格

对于屋主来说,卧室的功能便是睡觉,不需要太多其他的杂物。乍一看,居然连衣柜也没有?

实际上,主卧用一堵墙被分隔成了两部分:休息区和衣帽间。

休息区只有一张床、一个凳子充当的床头柜、还有一组简单的展示柜。

单看床,猪肝色的床架搭配浅绿碎花床品,老气中带着一丝小清新,很有台湾古早的风情。

展示柜就放在床尾的一侧,与客厅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卧室里的这组更加轻巧。

墙背后是简单的衣帽间+化妆间,这里还有一扇门,通往主卫。

主卫是直筒型的结构,超级宽敞!地窗前的浴缸,淋浴、洗漱和方便区在浴缸的另一边。

父亲的茶室:父女的闲暇时光

屋主的父亲家,面积户型是类似的,但根据实际需求和生活习惯做了调整。

父亲家这边没有厨房,因为父亲的三餐基本都由屋主负责,父亲可以自己选择和女儿一起吃,还是单独吃。

传统的客餐厅做成了茶室+餐厅的形式。

父亲家的餐厅会格外的大,这里一般会作为会客厅、开party来使用,可以容纳下更多人。

父亲的茶室里,也摆满了老家具、收藏了许多珍贵的茶具,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器,在父亲家,每一片茶叶都有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

中药柜也就放在茶室里,一组靠墙作为收纳和装饰,另一组较矮的作为茶室和餐厅的隔断。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家具,茶室从一个原本完全开放的空间,组合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又安静的空间。

闲暇时,屋主喜欢和父亲一起喝茶,从清澈的碧水中品味茶香、品味生活,即使不说话也十分美好,这是属于父女俩心照不宣的默契。

屋主说,能拥有这样一个“博物馆”式的家,她最想感谢的是丈夫。

丈夫的包容,让她可以将这么多的藏品放在家中,让自己所爱的一切融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对她而言,家中的每一件东西不只是单纯的收藏,更是她生活中常用的器具,有些陪了她许多年,有些是特殊机缘才得来的,每一件器物都是妙不可言的缘分,是构成生命的一部分。

从小到大,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收藏过某件东西的经历。小女生收藏好看的贴纸、好看的本子,小男孩收藏手办、玩具,长大后依然有人保持着某种收藏的习惯。

其实,我们收藏某件东西,大多数时候不是物件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收藏一种喜好、一种情感、一种记忆,是生活的风貌与灵魂。

有人爱断舍离,有人珍藏着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不论是怎样的家、何种生活方式,认真过日子的每一天,就是对生活的礼赞。

(文章来源梦想家颜究所,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