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咖啡是我的刚需,他们却非说我是装B

你知道早C晚A吗?不,不是护肤那个。

我的早C晚A是:

图源:新周刊

哪天茶水间的咖啡机要是坏掉,我会像地里蔫巴的小白菜,支楞不起来。

不只是我,我身边年轻一代的朋友们血液里都流淌着热拿铁和冰美式。

我开始好奇,让我每天精神抖擞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咖啡因,还有别的因素吗?

不只喝,看到“咖啡”俩字都提神

还在读大学的某天,我约了男神晚上出来操场上散步。因为怕自己不够精神会犯困,就喝了人生中第一杯意式浓缩。

就是下图这种纯纯的一小杯,不兑水也不兑奶的精神炸弹,一杯下肚马上变身精神小伙/小妹。

秋夜很凉爽。我跟男神踩在嘎吱作响的落叶上,我发现自己的心跳疯狂加速,好像快要跳出胸腔了。而且我发现自己的手也忍不住抖成了筛子。

我开始以为我喜欢他,回去正想着表白,室友提醒我:“你是不是,对咖啡因不耐受啊?”

后来我没爱上男神,却爱上了咖啡。

《来杯咖啡如何》

我们都知道咖啡刺激神经,让人精神倍增。但近年来爱喝咖啡的心理学家们发现,你甚至不用摄入咖啡因,只要接触跟咖啡有关的暗示,也会让头脑更清醒。

这是一项2019年的研究,心理学家首先邀请参与者随机阅读一篇关于咖啡或茶的文章,其中会提到喝这种饮料的好处,例如提高新陈代谢、减少心脏病风险等。

在读完后,还会请参与者写下另外一些他们认为可以从饮用中得到的好处。

结果发现,这些参与者在阅读了相关好处后,都会有更高的唤醒程度和理解能力,并且经历一种认知状态的转变[1]。

这说明,咖啡作为一种当代流行的大众饮料,甚至不用流淌过口腔和喉咙,就可以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了。

可能仅仅是路过一家咖啡店,看到地铁的咖啡广告,或是听到“咖啡”这两个词,就会让人精神一振。

《来杯咖啡如何》

对喝咖啡这个动作“上瘾”

1)首先我们的大脑实在被植入太多的心理暗示了!

呵,资本家的坏心眼。想到咖啡,我的脑子里会有两种画面:

第一时间就会浮现出《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妮海瑟薇的身影。穿过在繁忙街道的她,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托着咖啡。这时候咖啡不仅仅是一杯饮料,而代表了追求高效、精英般的生活方式。

《穿普拉达的女王》

也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洒落桌角的咖啡厅,播着慵懒舒缓的爵士乐,某位都市丽人正在角落享受她的下午时光。这时候,咖啡的出现意味着悠闲、惬意,让人放松的状态。

这些意象经过电影、广告商的轮番轰炸,神奇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想到咖啡,就是会让人联系到高效率,或者悠闲的时光。

久而久之,每当我需要振奋起来,或者需要小憩时,就会告诉自己“来杯咖啡吧!”

2)此外,饮咖,还成了一种颇具仪式感的行为。

人类学家Rocky L. Sexton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仪式化陶醉”(Ritualized Inebriation)的概念[2]。

他的研究对象原本是美国的一个传统节日——Mardi Gras。在这个节日上,人们会喝酒、狂欢,还时常做出暴力的举动。

他分析道,这种醉酒是一种仪式化的醉酒形式。通过饮酒的仪式,人们进入了一种自由、狂欢的角色。

同样,饮用咖啡也可以用这个概念解释。

人们不一定是因为喝了酒才撒酒疯,也不一定是因为喝了咖啡本身而感到精神畅快。

而是当我们需要清醒时,完成了“点咖啡—打开杯盖—喝一口”这个仪式,才让我们感到切换角色,进入工作状态。

《来杯咖啡如何》

这样看来,喝着咖啡的我们,和远古祖先围着篝火跳舞是一个道理呢。我们都在通过仪式转换自己的角色,达到想要的目的。

咖啡馆,我们离不开的社交空间

空间无疑会影响一个人的状态。如果你去过心理咨询室,就会发现咨询室通常会有舒适的沙发,点缀着小盆栽,会让人放松,心情愉悦。

很多咖啡馆的设计,就会和咨询室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放松下来,想要更多地谈论内心深处的东西。

在金敏喜主演的电影《草叶集》中,人们在咖啡馆谈论生死,悼念爱情。而作为作家的金敏喜,坐在咖啡馆的角落,听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的故事。

《草叶集》

现实中,甚至有心理和咖啡馆结合的实体。在巴黎,有家叫La Chope的咖啡馆,每周会有一位心理学家Maud Lehanne来这里进行类似于团体治疗的对话,人们只需要付入场费就能参与[4]。

萨特和波伏娃常去的花神咖啡馆

咖啡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咖啡,还作为第三空间,承担了我们社交的需求。

最后的话

我们越来越依赖咖啡这件事情,是好还是坏呢?

从生理上说,咖啡会成瘾吗?其实不谈剂量说坏处,都是耍流氓。

如果你每天都喝咖啡,突然有一天不喝,出现了无精打采、头痛的症状,这是正常的“戒断反应”,不会太影响健康。每天只要不摄入超过400mg的咖啡因,也就是4-5杯左右,是不会上瘾的啦。

从心理上说,如果真的爱饮咖,无可非议。

但如果只是为了头脑中“潇洒都市丽人”的形象而手捧咖啡,那可着实有些被消费主义蒙蔽了双眼~

[1]Chan, E. Y., & Maglio, S. J. (2019). Coffee cues elevate arousal and reduce level of construal.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70, 57-69.

[2]Sexton, R. L. (2001). Ritualized inebriation, violence, and social control in Cajun Mardi Gras.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28-38.

[3]Weinberg, B. A., & Bealer, B. K. (2001). The world of caffeine: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drug. London, United Kingdom: Psychology Press.

[4]Croissants and counseling? . Monitor on Psychology. October 2001, Vol 32, No. 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