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王成”,是俺乐亭庄东村人

文/何 琨

我在河北英烈展览中多次讲解过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王成式战斗英雄赵先友的事迹。 有一次,从唐山来的一位老大爷参观英烈展,听了我的讲解, 他自豪地说:“这个赵先友啊,就是电影里的王成,他是俺们乐亭庄东村人! ”老大爷之言,一下子更拉近了河北人与英雄的距离。

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英雄王成的英勇事迹, 可谓是家喻户晓,感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王成的原型, 确实是河北的英雄赵先友,当年,作家巴金在朝鲜战场上了解了赵先友烈士和其他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迹后, 满怀激情创作了小说《团圆》,后据小说拍摄成电影《英雄儿女》。

赵先友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东庄子村,他父亲常年经营小本生意。 赵先友从小读书,勤奋好学, 但是后来日本占领乐亭后,实行野蛮的 “三光 ”政策,他不得已停止了学业。 1943年8月,家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赵先友怀着对日军的仇恨,参加了儿童团、民兵自卫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勇敢机智、出色完成了站岗、放哨、送信、运军粮、送军布等各种任务。 1947年,已是支前模范、民兵队长的他,新婚不久就告别了青梅竹马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解放战争中,赵先友先后参加了几十次战斗,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等职。 由于他作战英勇顽强、灵活机智,曾3次荣立战功。

1951年,赵先友所在的部队,组成志愿军从太原千里跃进, 入朝作战。在东北一个无名小站集结待命,停留3天 , 上级通知可以让志愿军家属见上一面。 赵先友立刻给家中发了急电, 妻子接到电报后带着已经4岁的儿子匆匆上路。 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等她满怀喜悦辗转赶到无名小站时,已是5天之后,赵先友和志愿军队伍早已跨过了鸭绿江,冲锋在异国的硝烟里……

1952年,“联合国军” 无理要求我军撤出三八线以南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了教训美军,以取得谈判桌上的主动,中朝联合司令部发出在战场上反击的命令。 我军向敌人扼守的“红山包”和“67高地”发动了反击战 。我军5连占领“67高地”后,把打击敌人反扑的任务交给了6连, 当时赵先友任6连的副指导员。

战争打得相当残酷、悲壮, 双方都急红了眼。 敌人疯狂反扑5昼夜,用炮火和喷火坦克把我军阵地包围,阵地前一片火海。

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继续顽强指挥作战。

战争打得相当残酷、悲壮, 双方都急红了眼。 敌人疯狂反扑5昼夜,用炮火和喷火坦克把我军阵地包围,阵地前一片火海。

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继续顽强指挥作战。 敌人的火力越来越猛,赵先友的身上也多处受伤, 肠子都流了出来,两只眼睛也被炸瞎,但是他仍由通讯员搀扶着忍着剧痛指挥战斗。

最后,潮水般的敌人和喷火坦克涌上我军阵地,赵先友用步话机向指挥所报告了情况,并要求我军炮兵向阵地射击,他高喊:“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向我们这里打吧! ”可是,当时指挥员的心情极为矛盾,怎么能向还有自己同志的阵地开炮呢?

此时,我军观察所里仍能看到赵先友和通讯员奋力拼杀的身影。 后来,他们进了防炮洞。 紧接着,一阵手榴弹和枪声, 阵地安静沉寂下来,可能担心防炮洞里有伏兵,敌人没有敢接近防炮洞。 愤怒的我军的反击部队开始进攻, 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分两路进攻,最终夺回“67高地”。

当我军部队占领阵地后, 大家发现赵先友静静地躺在防炮洞里。 通讯员尽管已经牺牲但仍紧握冲锋枪守在洞口。 在他二人面前是二十几具敌人的尸体。 他们与敌人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阵地上的6连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年仅24岁的赵先友, 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令人遗憾的是,他至牺牲前也没能见过自己已经4岁的儿子。

战斗结束后,赵先友被志愿军总部批准为特等功臣,6连荣立特等功。

赵先友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乡以后,当时年仅22岁的妻子经受不住沉重打击,精神失常了。 经医生精心医治,病情虽有所好转,但生活仍不能自理。 让人想不到的是, 两年之后,赵先友的妻子又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担负起照顾老人,培养孩子的任务。

现在, 赵先友的儿子从部队转业回乡, 成为一名检察官,孙子在部队服役。

由于在朝鲜战场上也曾有过类似“向我开炮 ”的英雄事迹,所以对于谁是真正的王成的主要的原型,曾一度有过争议。对此,1991年作家巴金亲笔书写了 “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 赵先友遂成为世人公认的“王成”的主要原型。

半个世纪过去了,赵先友烈士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赵先友生前所在的部队矗立着这位英雄的塑像,在他的故乡也建成了赵先友烈士纪念馆。 人们将永远铭记着这位燕赵英雄。

注:赵先有 ,实际姓名 ; 赵先友,巴金用名

赵先有烈士生前照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