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复合材料第一股”的成功经验:做企业就像写散文,形散神不散

“底层有比较通用的技术,中台有相对丰富但聚焦的产品,应用比较广阔,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有点像写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演讲: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冰泉

整理:中外管理 任慧媛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快是指执行力,慢是要耐得住寂寞,要行稳致远。不管是显形还是隐形,关键是“冠军”。当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要显示自己。“隐”是指要有静下心来做幕后英雄的心态。可能在大众面前是“隐”的,但是在客户那边一定要“显”,或者在一定的领域要声名显赫才行。

以上是第四届“中国造隐形冠军”得主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泉关于“快与慢”“隐与显”的思辨。

这是一家在民用高温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细分市场做到了全球第一的公司。2019年,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成为沪深两市民用碳/碳复合材料第一股的公司。

以“2021·隐形冠军的数字化与产业化链合”为主题,由中外管理传媒、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青岛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和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共同支持,青岛青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盛世紫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峰会,于2021年9月29日在青岛隆重举办。

王冰泉在演讲中表示,湖南金博碳素下一个阶段会向聚焦于细分材料领域的平台性公司转变,底层有比较通用的技术,中台有相对丰富但聚焦的产品,应用比较广阔,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有点像写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我们这些年的发展中可能也有一些波折,但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王冰泉说,首先,企业要剖析自身在技术、资金、运营、营销等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其次要学会取舍,抵挡住诱惑,聚焦资源发展主业,这样才能更经得起风浪。最后就是要坚持,选好了赛道就坚持跑下去。

以下是王冰泉演讲精要:

从航天到民用,从天上到人间

人类利用碳材料是非常悠久的,从最早开始用木炭生火,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用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再到天然的石墨包括第二、第三代碳素材料,而我们公司做的就是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工业化用的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它是用碳纤维作为增强体,以含碳的一些材料,比如碳分子、树脂,或者碳化硅作为一个基体,制成碳基复合材料。它结合了两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的各自优异性能,是一种人工杂交材料,说是“杂交水稻”也好,说是混血也好,其实就是把一些天然材料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本身具有的性能优势。

这个材料是美国人发明的,最早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导弹的整流罩和飞机刹车上。美国很早就应用了这种轻质耐磨材料,它使得飞机飞得更远,刹车效能更好,但它的成本比较高。而我们公司承担的使命就是将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材料用在更加广阔的民用领域,从2005年公司成立之后,我们就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聚焦于碳基复合材料领域,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多用途的材料,完成进口替代并助推下游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全球能做这种材料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的,不会超过10个,所以相对来说在工艺、装备方面都是有所限制的。但本着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我们只能去做原创,一直以来创新驱动是我们的发展动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在细分的材料领域和细分的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所对标的企业中,比如德国的希格里,就是围绕着某一细分领域进行产业或者材料拓展、应用的平台型公司,这也是我们的梦想——围绕先进碳材料来做整个产业布局和发展。

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湖南金博脱胎于中南大学,是黄伯云院士在200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将其技术成果转化而成立的一家企业。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顶着一个很耀眼的光环,或者说是拿着金饭碗做这件事情,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但探索之路其实是很艰辛的,当时的制备成本非常高,很多领域都知道这是一个好材料,但就是用不起,所以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了二次创新,完成了碳纤维预制体的产业化。实际上这也是相当复杂的技术,虽然之前有关方面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离产业化和批量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然后就是要寻找一个产业方向,当时我们也分析了类似的材料,首先就瞄准了当时国家还严重依赖进口的高纯度、高强度、高密度的石墨。我们选择了以半导体为突破口,产品在当年就上市了。但是半导体的市场空间在我们国家其实是非常小的。

比较幸运的是,从2003年开始,半导体的一个分支也就是光伏产业,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从半导体向光伏领域进行拓展,在2008年之后陆续在光伏行业有一些应用,也进入了第一波相对比较快速的发展期。但是企业的发展哪有一帆风顺的,到2010年和2011年,企业刚刚有所起色时,欧债危机加上国家光伏产业阶段性产能过剩,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当时的经营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坚持以研发或者练好内功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当时我们承担了国家的一个863计划的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联合国内的碳纤维厂和应用厂突破了低成本制备的关键技术,明确了一些发展战略。

从2016年开始,随着光伏行业的复苏,随着“金博”产品的性价比、性能优势的逐渐体现,公司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2019年,“金博”获评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5月18日,“金博”成功登陆了科创板。

“取”很容易,放弃和聚焦很难

谈到在经营管理中的收获和感悟,其实有教训,也有收获。

第一,就是战略抉择。我们这些年的发展中也有一些波折,但一定要选择一个方向、选择一个赛道,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什么叫正确的事情?对企业而言,要去剖析自己的比较优势,包括在技术、资金、运营、销售各个方面到底有哪些优势,哪些是最擅长的?比如,资金、运营、销售并不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技术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选择做一个技术型公司,这是一个聚焦的战略。

第二,学会取舍。其实有的时候“取”很容易,但面对诱惑,就不愿意去放弃,或者不愿意去聚焦。哪个挣钱就想去做哪个,这样会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太多的点上,造成了很多点好像都在开花,但是没有一个能结果。而选择聚焦,则使得我们在发展中比别人更能经得起风浪。

第三,就是要坚持下去。我们已经坚持了15年,技术还要不断创新。对创新型科技公司来说,一定要相信科学,在技术路线选择和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其实光伏产业在2012年到2015年的时候,技术主流是一种多晶铸锭的技术,而我们则将研发重心放在了“单晶”上面。当时要坚持这个路线的确也很痛苦,好在我们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大多数是理工科出身,大家有一定的判断基础,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

另外,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技术型公司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技术本位,不管外面的需求只顾闷头闭门造车。我们公司和客户的沟通交流比较多,从中发现客户的市场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闭门造车地做研发。

最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要抓住外在的机遇。2011年,我们就面临一个机遇,当时日本福岛发生了核事故,我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本身可以替代石墨,虽然很贵,但很多客户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我们的产品,这就是个机遇。其实当时石墨大涨价,而我们没有涨价,首先是选择以提高产品的渗透率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价比优势,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同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是向技术和市场这两端倾斜的,不管是激励制度还是人力制度,都是为了让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市场营销方面,To B的产品,到底怎么形成品牌呢?其实就是口碑!核心就是要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去解决客户的难点和痛点。

企业天花板和行业天花板没有一毛钱关系

在中国的竞争环境中,好像速度很慢就会被走得快的竞争对手吃掉,但有时“快与慢”又是辩证的,快是指执行力,慢是要耐得住寂寞,要行稳致远。不管是显形还是隐形,关键是“冠军”。当有机会展示自己,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源的时候,要显示自己。“隐”是指要有静下心来做幕后英雄的心态,“显”就是要有展示自己的能力,可能在大众面前是“隐”的,但是在客户那边一定要“显”,或者在一定的领域要声名显赫才行。

最后就是“小而美”和“大而全”,经常会有人问我们行业的天花板是多高?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我比较认同我们廖寄乔董事长的一个观点:如果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很高,但是企业的能力很差,就像赛道很好但是赛马很差,所以企业的天花板和行业天花板没有一毛钱关系。企业的天花板更核心的在于企业团队能力的天花板。

金博碳素下一个阶段会向聚焦于细分材料领域的平台性公司转变,底层有比较通用的技术,中台有相对丰富但聚焦的产品,应用比较广阔,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有点像写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

(本文根据现场速记精编,未经本人审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