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子面】/ 刘昕
糁子面
刘昕
糁子面,对于70年以前出生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80、90后,记忆里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每年一次的腊八,已经都不是过去那样的期盼和渴望。年迈的老母亲辛辛苦苦做出的腊八饭,可能早已经不合乎很多人的口味。可是,我别说是腊八饭,就是糁子面,吃起来都是有滋有味,吃了这顿想着下一顿。还真是情有独钟。
70年代,我们弟兄姊妹6个,靠着生产队分的那一点点口粮,一年连六个月都吃不下来。主要的就靠野菜和粗粮来垫补。过去的糁子面,主要是野菜,然后就是糁子,面只是一点点。糁子又分为大糁子和小糁子,面有手擀的宽的和细的,放在铁勺里炒一点点的蒜苗或者葱花,馋的我们弟兄几个围在锅台边直流口水。每每饭熟的时候,父母总是给我们先盛,一个个碗里面和菜总是稠稠的,满满的。再看父母碗中,稀稀的饭汤汤里只剩下几片菜叶叶。就这样在饥饿中苦苦地熬过了几十年,把我们才一个个拉扯抚养成人。
那时,最好吃的还是腊八饭了,有的地方叫腊八粥。腊八饭用的是大糁子,宽片片面,炒的菜很有讲究:红萝卜、香菜、菠菜、黄豆、豆腐、豆芽、葱或蒜苗、有条件的再来几勺肉臊子。吃那么一大碗,你可能连正月初一的臊子面都觉得不是那样的滋润可口了。记得那时老人常说:吃过腊八饭,就把人吃糊涂了。我私下以为,恐怕就是腊八饭把人香的糊涂了吧!
现在,该不缺吃的吧,每周从没断过肉,隔一两个星期,还得换换口味,不是鸡,就是鱼。家人一个个身强体胖,妻子、女儿、儿子和我,都是超标准的,想减都减不下来。就这,我还时常惦念着糁子面,真是吃不腻,吃不厌。每当我端起糁子面的时候,就不由得想起我慈祥的父亲和母亲,在那短吃缺穿的日子,用勤劳的双手,历尽风雨坎坷,从自己的身上,从自己的嘴里,一寸寸,一口口,节省着穿的和吃的,供养我们一个个上学,一个个长大成人。 直到今天,每当我端起糁子面的时候,就感到分外的亲切和留恋。
该回家了,回家去吃妈妈做的糁子面,你去吗?
End
作者简介;刘昕,54岁,陕西兴平人。1985年乾县师范学校毕业,同年分配到兴平市赵村乡第一中学任政治,语文课教员;1992年调兴平市丰仪镇任民政、纪检干事、党政办主任、人大副主席;2007年调兴平市供销联社任纪委书记,副主任。本人酷爱打乒乓球、羽毛球,骑自行车,徒步户外等体育运动;闲时一杯清茶,偶尔拙笔随记,几首诗,几篇散文,从未见之杂志报头,仅作自娱自乐而已。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