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 ――灵魂的殿堂 】/ 刘月绒
大昭寺 ――灵魂的殿堂
刘月绒
“到西藏没有到大昭寺,等于没有到过西藏”。这是西藏一位资深的喇嘛说的。大昭寺是藏教信徒精神与信仰的殿堂,是一片酥油灯照亮心房的地方。是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殿。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佛像有关。藏传佛教认为,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见到佛像就如同见到了佛祖本人。因此,每天天刚亮,大昭寺门前广场已满是前来磕头的善男信女,虔诚的叩拜在门前,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
7月18日早上八点多,当我们来到大昭寺广场,这里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远远就看到大昭寺门口烟气氤氲。走近大昭寺,门口广场两个高大的经幡旗杆让人平添许多敬畏。广场人群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游客,另一类是来朝圣的藏族信徒。我忽然在人群缝隙间,看到一位约四十岁的男信徒正在磕着等身长头拜向大昭寺。第一次亲见传说中的磕等身长头,着实让我震撼,久久地注视着,浮想联翩——他这样要磕多少个头?从何而来?途径了多少天?身体能吃得消?是什么力量使他有这般的虔诚?
带着疑问,来到大昭寺门前。只见满地都是就地磕等身长头的信徒,男女老少皆有。他们双手合十自头顶、额头、前胸依次而下,然后双手向前伸展五体投地,不停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神情专注,满脸虔诚。导游解说道;每天清晨,晨雾尚未散尽,在一片雾霭朦朦中,寺前香火缭绕,众多信徒不论酷暑严寒,忍饥挨饿,一步一个长头磕到大昭寺释迦牟尼等身像下。藏教信徒每人一生至少要磕头十万个。他们有的来自青海,有的来自内蒙,有的来自甘肃,有的来自西藏。如果是从边远地方长途到大昭寺,有的需几年。短途的也需十天半月。不是每个信徒想到大昭寺就能到达,一部分人在磕等身长头路途中,因劳累、饥饿、疾病而身亡,后来的朝圣者会拔下亡者的一颗门牙,带在身上,就像带着亡者的肉体继续完成所有路程,那颗牙齿会如同亡者的灵魂被嵌入在檀木立柱上,已圆满陨亡者今生功德与后世轮回。导游还说:“磕长头”是信仰者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口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佛”是为意敬。藏族孩子从幼儿就耳濡目染,从少儿就跟大人磕头跪拜,这是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长此以往也就练就了一身“磕长头”的硬功夫。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要这般的苦行?当然是信徒们对信仰标示虔诚的力量,是希望解脱轮回之苦的力量。
听了导游的讲解,看着匍匐跪拜的虔诚信徒,我被信仰的力量所震撼。这些朝圣的佛教信徒,衣衫褴褛,蓬头赤脚,脏乱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忽然想起驻守在西藏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他们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常年累月不分昼夜地守卫着祖国的领土。他们用朝圣者的意志,守护着祖国的安全。我为藏信徒的虔诚感叹,更为保卫边疆的人民解放军点赞。
大昭寺门前广场酥油房与寺门中间,是文成公主来藏时亲自栽的一颗柳树,名曰“公主柳”。柳树旁是“唐蕃会盟”石壁,是汉藏友谊的见证。正大门殿堂屋顶上金色法论和鹿的雕塑,是藏传佛教的标志。进了大殿,顺时针转,大殿走廊左右供奉了好多神像,称作千佛廊。藏信徒排队一个一个跪拜,游人只是走马观花的观看。主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佛祖十二岁镀金铜像,像前的游人都面朝佛祖,顶莫相拜。我踮脚看到一位身穿红色生袍的喇嘛,手端圣水,正在佛祖面前一拜一跪做着功课。我也静立肃目,合掌顶拜。一拜佛祖,二拜大唐公主为汉藏好合,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贡献。沿千佛廊绕佛殿转一圈方为圆满,这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随人流转一圈后我们沿着楼梯来到二三层。三层没有对游人开放,二楼与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这里屋檐下,排列有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墙壁上有绝世精美的佛教壁画。站在二层露台,看见后殿四层金碧辉煌的金顶,在蓝天太阳下,熠熠生辉。从二楼沿楼梯来到大殿外,看见一个挨着一个共380个转经筒绕大殿一周排列,这是转经道中的“中圈”,藏民们边走边推动经筒,转经筒是每个信徒来大昭寺必做的功课。我也效仿着边走边转动经筒,不为来世,只为今生给我的亲朋好友祈求福运,降来安康。
之后导游领着我们绕药王山,小昭寺、布达拉宫、走完了转经道的“外圈”。我们也在佛的身边,佛的圣地完成了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听说绕佛塔、佛像、佛殿或者转经筒,对自己不但有祛除睡魔,疗神养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能消除业障,获得很大的福报。也正因为如此,绕佛成为众多信徒修行的一种重要方式。我想;与其说转塔转经筒能获得福报,还不如说在佛地佛前人们心怀虔诚,一心向善,达到忘我,业障自然消除,以后也就能淡然面对生活,坦然接受一切,才能睡也香甜,食也有味。
走不完的佛殿,看不完的佛祖,闻不尽的酥油味,听不完的诵经,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在西藏几天,我感觉西藏人好像就是为了信仰而生而存在的。他们磕长头虔诚地来大昭寺见佛,积功德不为今生,只为来世。
长期以来,宗教于我而言就是迷信的偏执,总觉得会把人引入虚妄的世界。在西藏,这里的宗教退去了灰色,呈现出一种与天空一样的蓝。佛让我们向善,控制汹涌的欲望,敬畏神明,信佛使我们领会超脱,善由心生,相信因果。这一切与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并不冲突,在这里,人与宗教就如那高山雪白一般,恒古永存。
作者简介:刘月绒,武功县退休教师。武功县作协会员,咸阳市诗词协会会员。本人热爱生活,喜欢在墨香中饱览百花暗香,喜欢在夕阳中书写生命乐章,喜欢在云彩中让思绪飞扬。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