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 未(wèi)时 | “过午不食”的真正内涵
文/梅全喜
博士生导师
中山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
未(wèi)时
“过午不食”的真正内涵
13:00-15:00
未时即下午1点到3点,是保养小肠的最佳时段。小肠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经过胃初步消化,小肠将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将其中的精华吸收,提供给人体使用,最再将剩下的糟粕向下传递給大肠,由大肠排出体外。
01
从“心腹之患”一词来看养生知识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中医。在中医看来,心与小肠通过经络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关系。具体来说,心为脏,对应手少阴心经,属里;腹是指小肠,为腑,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属表。心腹之患说明小肠经跟心经是一个整体,一个出了问题,另一个也有反应,比如心火旺的时候会出现小便短涩的现象。通常一个国家如果元首出了事,那么这个国家可能会出现震荡。同理,作为“君主之官”的心脏如果有毛病,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所以用心腹之患来形容最大的隐患是非常贴切的。
02
认识小肠,从“心”开始
临床上经常看到,心经的问题在小肠经上反映出来,比如心脏病发作时常伴随背痛、胳膊痛,有人甚至还会牙痛,而这些疼痛部位大多位于小肠经的循行路线。而有些看似是心脏的毛病,往往又是小肠出了问题。比如,有的病人每天下午2点多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这很有可能是小肠出了问题,因为小肠属于表,小肠出了问题,里边对应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所以,小肠经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一定要多加关注。通过小肠经,我们可以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够用调节小肠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
03
过午真的不能食吗
“过午不食”,最早源于佛门,佛教中称为“非时食戒”。也就是说从太阳升到正中天后,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之前,是不吃东西的。现代许多人为了减肥,直接把晚餐给省了,美其名日“过午不食”,其实这样做并不健康。有新闻报道,有些人坚持“过午不食”, 结果得了胃溃疡,得不偿失。
僧人们之所以“过午不食”,一是僧人的饭食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土的负担;二是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
僧人在午后会喝茶提神。这里的茶并非清茶一杯,而是茶羹一盏。茶里要放姜、枣、橘皮、(食) 茱萸和薄荷等物一起煮后才吃。别的不提,单说大枣,血糖生成指数比葡萄糖还高。除了茶羹,还有“代茶饮”。主要是将黄芪、茯苓、葛根、薏仁等先捣碎,再在炭火上烤出香味,在臼中捣成细末。吃之前加上少许盐、橘皮、荜茇等煮熟,“煎以代茶”。这方子里,茯苓、葛根、薏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多吃几盏也扛饿。
04
“过午不食” 的要义
中医认为,午时是小肠“值班”的前奏,因此,建议午餐要尽可能安排在1点前吃完。这样才能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吸收进人体,否则就会造成浪费。午餐在一日三餐中承上启下,不仅要吃好,而且要吃得丰富、吃得有营养。
“过午不食”并非禁食晚餐,而是晚餐不宜过饱,尤其是避免吃夜宵。早在唐代,医家王焘就反对夜食:“人至酉戌时后,不要吃饭。若冬月夜长,性热者须少食。”酉、戌时相当于现代17到21点,也就是说,晚上9点之后最好不再进食,即使吃也要少吃。
05
巧用小肠经穴位 (后溪穴)治疗颈椎病
现代人由于常用手机、电脑,颈椎病不知不觉找上门。因为小肠经循于肩关节及颈部,所以,找准小肠经的一个穴位自我按摩,颈椎问题便可得到缓解。
后溪穴便是首选穴位。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后溪穴。揉按后溪穴可以减少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揉按后溪穴非常简单。比如,上班时坐直,把后溪穴所在的部位放在办公桌边沿,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可逐渐减轻腰椎、颈椎的疼痛。
(本文为文章作者原创。转载、投稿请联系xujinmei@batcm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