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之死:是政敌谋害,还是汉景帝昏庸,抑或是故意而为之?

  晁错是汉景帝时期最厉害的智囊,所出策令都是国策级别的,是文景之治最大的功臣。可惜的是在七国之乱期间,莫名其妙被自己的学生汉景帝刘启给腰斩了。不过先别急着骂汉景帝,晁错之死实际原因是很复杂的,背后有各种势力角逐斗争,其间还夹杂着各种私人恩怨。

  汉景帝时期的各方势力

  先说说汉景帝时期的势力分布情况,除了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联盟之外,朝廷阵营最明显的是“梁王党”与“反梁王党”两大派。所谓的“梁王党”为首的主要是窦太后与梁王刘武,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窦太后非常宠溺他,一直希望汉景帝刘启兄终及弟传位于他。“反梁王党”则主要是反对改立梁王刘武为汉景帝接班人的一拨人,包括窦婴、袁盎、晁错等大部分朝中大臣,人数较多,窦太后与梁王刘武一直拿他们没办法。

  不过“反梁王党”并非铁板一块,也分很多派系,其中窦婴为首的“太子党”最为突出。这个“太子党”不是站后来的皇后王娡与汉武帝刘彻的,而是汉景帝第一任太子刘荣。七国之乱期间窦婴举荐了袁盎、栾布,提示他们的立场跟窦婴是一致的,属于“太子党”。

  值得一提的是窦婴还是窦太后的侄子,因为反对梁王的事情一度被窦太后排挤,很后面才和解。但和解归和解,窦婴的立场仍然是不变的,在刘荣被废后还多次为其争辩——这也是日后窦婴被“武帝党”整死的原因。

  这里所说的“武帝党”主要指的是王娡(汉景帝后来的皇后)、田蚡(王娡同母弟弟、汉武帝的舅舅)、汉武帝本人、馆陶公主等人,但他们在七国之乱期间没有戏份,故而略述。

  在“太子党”之外还游离着不少未明确介入争储,或效忠汉景帝,或中立的势力,我们权且称之为“游离党”,主要成员有晁错、周亚夫、郦寄、邓先等人。不过这些人都比较老实,没有结党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晁错缺乏盟友支持,是其在七国之乱期间被腰斩的原因之一。

  晁错获得满朝政敌成就

  晁错很有才华没错,但其性格也造就了悲剧命运。晁错的思想或者政见本质上是“外儒内法”,比较推崇商鞅的重农抑商等法家特色的国策。同时与商鞅类似,都是性格很耿直,死守法令的类型,自然很容易得罪人。

  晁错担任御史大夫之后,发现了袁盎收受吴王刘濞贿赂的证据,直接给判了死刑。但是袁盎这个人既是“太子党”,又属于“反梁王党”阵营,对汉景帝刘启来说还有用,加上袁盎性格复杂也有直言进谏的时候,深受汉景帝刘启的喜欢,所以汉景帝刘启就给保了下来,只是判处贬为平民而已。因为这件事,晁错与袁盎成为死敌,势同水火。

  这里补充一下,袁盎跟吴王刘濞有瓜葛其实怨不得他,主要是因为他直言进谏触怒了汉文帝刘恒才被贬出京城的,安排到吴国任相。汉景帝刘启喜欢袁盎,且相信袁盎原因就在这里,认为他是一个正直的忠臣。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除晁错之外的一众“游离党”大臣,这导致原本晁错想利用袁盎跟吴王刘濞的历史,乘着七国之乱借题发挥处死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袁盎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所以他必须出头弄死晁错,这才连夜找了“太子党”首领窦婴,然后借着这层关系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汉景帝诛杀晁错。

  晁错本来的立场就是反对梁王当太子的,“梁王党”自然也对他恨之入骨。如此一来朝中“梁王党”、“太子党”两大主要势力都得罪了,晁错本身人缘又不好,也不善于结党,自然必死无疑。

  不过袁盎是如何说服汉景帝刘启的,倒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

  汉景帝的思想变化过程

  虽然汉景帝刘启的历史评价很高,但是我认为他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贤明。比如他宠幸男宠邓通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二,说明他是有个人欲望以及喜好的,也会犯糊涂。

  七国之乱的导火索表面上是晁错建议削藩引起的,但汉景帝刘启实际内心很清楚,这都是他自己造下的孽。还是太子的时候,刘启就因为下棋输赢问题,活活打死了吴王刘濞的太子。吴王刘濞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早就在暗中准备造反了。汉景帝刘启心里很清楚,即使没有削藩,吴王刘濞也必然会找其他借口起兵。汉景帝刘启与吴王刘濞的血海深仇,才是七国之乱真正的导火索,早就被点燃了。

  而七国之乱,单单吴国的兵力就30万了,相当接近朝廷直属的兵力(除梁国的兵力)。除了吴国,楚国也是很强大,他们加上一起,大有势头超过朝廷的趋势。所以最开始汉景帝刘启是被吓住了,对打赢七国之乱实在没有什么信心。

  这个时候汉景帝刘启又想起了父亲汉文帝刘恒的教诲,削藩不宜过急,要徐图缓进。然后再对比一下晁错这么猛烈的削藩策令,他马上就意识到了晁错的问题,难免会心生怪罪。所以袁盎能说动汉景帝刘启,基础是他与晁错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

  本身没信心,加上内心开始怪罪晁错,这个时候袁盎再告诉汉景帝刘启,七国起兵的借口是“清君侧”直指晁错,杀掉晁错即可免除他们的借口,然后再宣布废除削藩策令,七国自然会满意地退兵。汉景帝刘启便犯糊涂了,随即听了进去,下定决心诛杀恩师晁错,并且宣布废除削藩策令。

  等杀掉晁错之后,从前线回来的邓先劝谏他:“陛下,吴王刘濞准备造反数十年了,怎么可能因为诛杀了晁错就轻易放弃了呢?即便清君侧借口没了,他们仍然不会退兵。陛下你杀了忠臣,让敌人高兴,让自己人寒心,实在不应该啊。”

  汉景帝刘启闻言马上清醒了过来,这才意识到吴王刘濞跟他之间的血海深仇是绝对跨不过去的,他们之间必有一战;晁错本身没有大错,对自己很忠心,就这个给杀了,而且还是腰斩这种残忍的刑罚,确实会让忠臣们寒心。

  意识到错误之后,汉景帝刘启马上开始纠错模式,改动了作战部署。让大将军窦婴陈兵荥阳附近,监视赵国与吴楚联军动向;然后安排郦寄去打赵国,栾布去平地齐地;梁王刘武继续在梁国一带拖住吴楚联军,而真正的主力周亚夫则从梁国绕到吴楚联军后方去断他们的后路。结果不到三个月七国之乱就平定了,快得难以置信,同时也让汉景帝刘启更加后悔诛杀恩师晁错的决定。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汉景帝刘启的战略部署细节,给“太子党”的任务更多的辅助任务,自己新提拔的“游离党”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平叛主力。栾布平定齐地,然后回头帮助郦寄打赵国,都是在周亚夫打败吴楚联军之后的。换言之,周亚夫才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关键,提早结束叛乱的最大因素。

  综上所述,晁错虽然智商高,但情商低,先后得罪了“梁王党”、“太子党”两大主要势力,外加削藩引起的七国叛乱势力,可以说政敌实在太多太强大了。然后晁错又出于私心一心想除掉袁盎,结果引起反弹,反而被袁盎利用了正在犯糊涂的汉景帝刘启反将一军。晁错虽然忠诚,但不善于结党,也没有盟友及时保他,故而悲剧的命运就产生了。

  由此可见,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得有情商,知进退,不然祸不远矣!

(0)

相关推荐

  • 西汉七国之乱: “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于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起起兵叛乱,故又称之为"七王之乱&qu ...

  • 【景帝】三、都是借口

    千百年来,我们脑子里很容易固化一个印象,那就是藩王一定是坏人.无论是汉朝的刘氏诸王,还是晋朝的司马氏诸王,亦或是清朝的三藩王,我们很容易主观的认为他们都是坏人.那么,有根据吗?有啊,他们叛乱了. 好吧 ...

  • UC头条西汉最薄情的皇帝是谁, 冤杀重臣和头号大将, 连亲兄弟也不要了

    公元前二世纪中期,世界的东方,大汉帝国正在内忧外患中崛起. 从汉高祖刘邦创下基业到汉文帝时期,不到五十年,全国人口已经从秦末战乱之后的一千多万迅速繁衍到三千万.稳坐世界头把交椅. 点击加载图片 刘烨版 ...

  • 枚乘[西汉著名辞赋家]

    人物生平 两谏吴王 大约在汉高后七年(前181年),枚乘开始担任吴王刘濞的郎中.在刘濞因怨恨朝廷而谋划叛乱时,枚乘以<上书谏吴王>劝谏刘濞,用长篇比喻的形式来规劝刘濞审时度势,劝说刘濞从根 ...

  • 历史潮流(西汉)之文景之治

    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后,统一天下,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非刘姓称王,天下共诛之的"白马 ...

  • 西汉历代帝皇:(四)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57年,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葬于霸陵,随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 历史上,刘启是文景之治的重要舵手,史学家公认的圣明天子,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班固,都给于 ...

  • 晁错之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师李敖说过:弱者,多不好活:强者,多不好死.如果拿此话套在晁错这个强者身上,那是一点不为过的.抛开国家大义,从私有情绪来论,晁错削藩之计,确有离间帝王骨肉之嫌.凡是挑拨离间,不受天谴,亦受人祸.此中 ...

  • 易经(180)晁错之死

    易经(180)晃错之死 礼的秩序是维持天下安定的本,这个本就是等贤而上之,等贵而上之,被囚禁的人,在礼制下则不可为贵.因为这是一个人失信于社会而被道德选择的结果.到了汉初,高祖自己起于草莽,一开始没有 ...

  • 本是秦朝武将,熬死秦始皇、刘邦、汉景帝,成功继位,名字很耳熟

    赵佗是秦朝名将,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40年,他早早地成为了秦始皇的亲信,带领50万大军去往岭南,而这里也成为了他一生驻扎之地.秦始皇虽然有一统天下的野心,也想将皇位从自己传给子孙后代,但是他太暴戾了,惹 ...

  • 晁错必须死:正所谓无私者无畏!

    二十五年云和月,人生半百又半百 世界苟且欲繁华,远方不止远方远 岁月不曾饶过谁,我亦未曾饶岁月 读书万卷行万里,只待年华催人归 年年岁岁花不语,我欲饮尽天涯路 诗词歌赋来一首,难得清樽与人醉 莫问我等 ...

  • 看不懂汉景帝的晁错,既不善于谋国更不善谋身,必须死

    历史这样评价汉景帝! 第一个特点,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 第二个特点,传播仁义,品德坚强! 在汉景帝一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叫晁错.为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提出了两个著名治国论断! 第一.削藩! ...

  • 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进献削藩之策...

    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进献削藩之策,其父连夜从老家赶来,劝晁错停止削藩.晁错笑道:"如不削藩,天子不尊,国家不宁"!晁父哭着说道:"可是如此削藩,刘家安宁了,晁家就 ...

  • “史上开挂第一人,熬死了秦始皇、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成为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皇帝的途径无怪乎三种:第一种:开国皇帝,比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他们无一不是从基层开始,过五关斩六将,于平凡之中,成就一方霸业:开疆扩土,创建一个个伟岸的王朝.第二 ...

  •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景帝腰斩、灭族?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做出了一件让人心寒的事情,他居然将教导自己二十多年的老师晁错处死.与此同时,晁错的"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众所周知,晁错是与贾谊齐名的政论家,一直对 ...

  • 轰动德国的复仇案:法庭上开枪,她当场打死了谋害女儿的凶手!|玛丽安|安娜|克劳斯

    1981年3月,西德一个母亲在拥挤的法庭上扣动扳机,杀死了因谋杀7岁女儿而受审的凶手,轰动了世界,向公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为被害孩子复仇是否正义? 复仇母亲玛丽安 玛丽安·巴赫迈尔(Marianne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