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于永年先生百年诞辰——谈意拳(大成拳)的“紧松”训练

笔者是意拳(大成拳)大师王玉芳先生(王芗斋宗师之二女)的义子及弟子,受义母委托,笔者曾多次去于永年先生处探望,从义母这儿来论,我们这一支脉都亲切的管于永年先生叫于大舅。每次见于老先生,先生都要我先站一下桩,并不停的用手来捏我的脚踝、小腿、大腿、腰腹、脊背、大臂、小臂、手腕、掌指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以检查我站桩的状态是否有了进步。于老先生曾亲口对我说:“当年芗老在写大成拳的训练方法时,先写的是要进行紧松训练,但在成稿时,芗老却把紧松给划掉了,改成了松紧”。我记得于老先生当时曾非常认真的说:“芗老的学说是紧松而不是松紧,紧松与松紧不是一件事儿”。我回来查阅资料时发现芗老的文章的确多谈到的是“松紧”,但偶尔也看到了“紧松”,如芗老曾言:“……内虚灵,外挺拔,舒适得力为基本不动的原则。更以刚柔、虚实、动静、紧松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意拳总纲”——王芗斋),但芗老的这段论述,若不留意的话,很容易把“紧松”当成“松紧”来看待,若不进行特别的解释,一般的读者是不会注意到“紧松”与“松紧”有什么不同的。我义母王玉芳先生也曾特别的谈到过在训练的某一阶段要有针对性的对身体进行系统的“紧松”训练,义母的训练方法与于永年先生的训练方法略有区别,但在总体的思路上来看却是相同的。义母的训练之法是由外力而引动,在外部意念的作用下,自身的骨骼往里紧缩,而外力则在往外牵拉,这种“紧松”的训练不是持之以恒的紧缩,而是一紧即松,即在“紧松”训练时,身体只需有微微一紧的状态就可以了,随之就要松下来,然刚一松,自身的骨骼就被外力给拽开了,这时又必须不得不紧缩,一缩以后又须继续的放松,一放松又被拽开了,还又要不得不紧缩,就这样,紧紧松松以至无穷。意识由粗犷至精微,速度由慢至快,劲力由拙至巧。芗老所说的“外挺拔”也是由外力而引发的,是在意念的作用下,想象有外力在向外不断地牵扯自己,使自己不断的越长越高大。芗老有一个词儿叫“上有绳线系”。而与挺拔相对立的,正是筋骨的收缩训练。换言之,挺拔实是为收缩而服务的,即正是为了要收缩,才有了挺拔的要求,因为“发乃缩也”。回到上面芗老所谈到的话题,芗老所说的“舒适得力”,其前提应是力不能过,即不能执着,另外,也只有周身相合了,才能“舒适得力”。再有芗老所说的“刚柔、虚实、动静、紧松”,我认为是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或是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述,如能“紧松”了,自是动静的结果,能“紧松”了,自是有了虚实,能“紧松”了,必是刚柔的劲力变化。换一个角度讲,能刚柔,自是有了虚实变化,也自是一种动静变化,也是“紧松”变化。能虚实也是如此,即有虚实必有刚柔、动静与“紧松”。我历来的观点是芗老的学说是立体的,芗老不会单独的只谈一件事儿,所有的事都是有相互关联了,但又有一定的区别,这是立体观,也是他的浑圆整体观,这也正是芗老所说的“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

于永年先生所谈的“紧松”问题,是涉及到“第二随意运动”的问题(可见于永年先生所著的《大成拳站桩与道德经》),于老先生的练法有许多的独到之处,他的理论观点在许多方面丰富了芗老的理论学说。在动物界是可以见到这种“紧松”之力的,如眼镜蛇在发起攻击时会瞬间的膨胀身体,公鸡的毛也会突然的炸起来,其实人也会突然的身体膨胀。意拳(大成拳)的“紧松”训练,如果作用在精神上,并由此而带动起周身的毛发与筋骨及气血为之而“紧松”,并与身外的阻力及宇宙空间相应合,则能够吻合于芗老所说的一种至高的境界——悠扬,这种悠扬的状态若能突然的产生惊炸时,就是芗老所说的爆炸力了。故可以认为,“紧松”训练是爆炸力的基础功法,亦可称之为是爆炸力产生的前提条件。

于永年先生毕生都在坚持“紧松”训练,他也在撰写文章倡导“紧松”训练,笔者的义母恩师王玉芳先生在其家传的训练体系中也包含了“紧松”的训练内容。于老先生的腰在特殊的年代受过伤,虽然身上有伤,依旧是九十四岁的高龄(1920年3月31日—2013年10月2日),义母王玉芳先生的腿也受过伤,也是九十多岁的高龄(1921年1月7日—2012年3月14日),足见“紧松”的训练方法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紧松”训练,也正是芗老所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为生生不已之动”的一种体现,“紧松”训练在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虽然人的身体在外观上一切都看似静止不动,但周身却没有停止运动,而且是“生生不已之动”,然而所有的这些运动都不能执着,皆是要非常的轻灵,更多的都是意念在运动,筋骨只是时不时的微微的有所呼应而已,这种度的把握,是一切关键的关键。

意拳(大成拳)除了骨骼的“紧松”训练外,再往后的训练则是当骨骼在收缩时周身与之相关联的大筋皆要兴奋起来,也就是说要做到周身的大筋要动起来,要紧起来,随着大筋的运动,骨骼的“紧松”状态会进一步的加强,但大筋的运动也是要掌握尺度的,也是要一紧即松,也是要紧紧松松以至无穷,这也是与意拳(大成拳)“骨缩筋伸”的理论是相吻合的。

这种骨骼与大筋的“紧松”训练之后,再进一步的训练,则可以进行空间的收拢训练,如意念将身外的空间能量收拢到身体里,渗入到骨髓中,让骨髓在意念里也有“紧松”运动,即既要训练“骨”与“筋”,也要训练'髓',此法与“易骨,易筋,洗髓”之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述的所有这些训练都不能执着,“不执着”是中国武术内功训练的核心要求,只是“不执着”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一定那么容易了,由于“不执着”的理念看似平淡无奇,故许多人大多没有在意它。今笔者在此撰文“紧松”之功,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并借用此平台,在意拳(大成拳)大师于永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的日子里,籍以表达对已故意拳(大成拳)大师于永年先生的纪念及对意拳(大成拳)所有已故前辈的敬仰与缅怀。

2020年10月2日


张树新简介

张树新,北京人,号张三沣,一生致力于艺术设计、武术与书法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武术方面,张树新1978年开始学习意拳(大成拳),自1996年起在王玉芳大师处习练意拳(大成拳)。2002年被王玉芳大师收为入室弟子、义子及衣钵传人,并被王玉芳大师赐名“承芳”,意为“承我拳学,继往开来”。现为中国武术6段,北京王芗斋意拳发展中心秘书长,国际意拳(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海南省自由搏击运动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武学委员会副主任。在武术刊物上,曾用名:原点、张天印、张承芳。在美术方面,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青少年素养研究中心特约美术研究员,中央电视台CCTV中视购物频道书画艺术品收藏拍卖节目顾问,北京榜书书画院名誉院长。主要从事染织艺术教学、艺术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编著了包括《现代纺织品设计表现技法》、《服饰图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内的多本著作及发表数十篇美术专业论文,论文多次获奖(国家级)。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获奖和被收藏。在书法方面,现为北京榜书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榜书家协会昌平分会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书法展并多次在荣宝斋及其它拍卖行被热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