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散落在秋风里的历史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散落在秋风里的北齐

作者 | 严勇

东魏,这个傀儡王朝,因权臣高欢的一句话便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邺城,邺城一时无适合宫殿,他便发动八万人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才造成新城,邺城也才真正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虽然邺城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其间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先后建都于此,但规模都不大。高欢营建的邺都规模较之曹魏时代的王都更为恢弘阔大,东西长八里,南北长八里十八步,并增修了许多奢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苑等,史称邺南城。《周书·武帝纪》云北齐:世纵淫风,事穷雕饰。或穿池运石,为山学海,或层台累构,概日凌云。以暴乱之心,极奢侈之事。又说“宫殿壮丽,华侈过度”,从侧面道出了当时的邺城是何等巍峨华美。

在此之前,邺城曾因两人而声名远扬,一个是西门豹,一个是曹操。两人祖籍、出生地都不是邺,死后却都选择长眠于此,此中深情不言而喻。在西门豹治邺之前,这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贫瘠、河水泛滥的地方。西门豹来到邺后,看穿了巫婆编织的谎言,选择在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将作恶的巫婆和三老投入漳河,为民除了一害。又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使得田地都得到灌溉。经过他认真的治理,邺地从此富裕起来。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

司马迁曾这样赞美他:“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人们为了纪念西门豹,就在漳河南岸丰乐镇建立了西门豹祠堂来奉祀。

当我达到西门豹祠的时候,正是残阳如血之时,听一当地人说它并不对外开放。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至门前,隔门而望,竟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荒树林,还有一群白鹅正呱呱的叫着向我走来,仿佛在向我这个不速之客示威。门上铁锁已锈迹斑斑,铁门的骨支架已断了两根,人可以从空隙挤进去。当我才将一只脚伸进去时,忽听得里面有一只狗狂吠不止,吓得我逡巡而不敢进。西门豹祠堂门口有四个大字“西门豹祠”,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门豹祠堂

后来检阅史料,知道了曾发生在西门豹祠的一件荒唐事。由于西门豹在百姓心中威望极高,慢慢地在百姓心中就成了神的化身,西门豹祠就成了统治者去求雨的地方。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的做法却更加极端愚昧。《北齐书·文宣帝纪》云:天宝九年,是年大旱,帝以祈雨不应,毁西门豹祠,掘其冢。意思是说文宣帝高洋因天久不降甘霖,遂向西门豹祠祈雨,然雨仍不降,高洋大怒,拆除祠庙,并挖掘了西门豹的坟墓。这位主政时只顾吃喝玩乐的皇帝,不修水利,遇到天灾,不反思自己,却迁怒于西门豹,真是无知得很。

据《河朔访古记》载,西门豹祠西不过7公里处,便是曹操的高陵所在。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文采武略俱全。战场上,“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战余时间不忘学习,将《孙子兵法》读的透熟并作注。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更是千古名篇。一代枭雄,以邺城作为王都兴起地,也将这里作为最后的归宿。

建安九年(204)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邺城遂被曹操攻破。从这一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邺城,一切政令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昌则只留些许官吏。

建安二十五年(220)三月十五日,曹操病逝于征战的路上,在击败了关羽这个最大的强敌后,选择长眠邺都。曹操死后具体葬于何地,历朝历代皆不能知,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测。历史上有七十二疑冢之说,也有人说他葬在铜雀台,抑或漳河水下,随着现在考古发现,人们才最终知道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即漳河南岸的安丰乡西高穴村。当考古者挖开曹操墓后看到那些简单的随葬品后,人们不免对于这位枭雄多了一份敬意。

曹操临终《遗令》云:“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曹操明确地要求“一切从简”——给他穿平常的服装下葬,不要陪葬金玉珍宝,文武百官不要大举服丧……比起奢靡的北齐几代帝王,曹操要节俭的多。

离开西门豹祠,本欲去高陵,但天色已晚,心中害怕夜间迷路,加之尚未对外开放,遂打消去看曹操墓的念头,就在漳河边停车驻足,对着漳河上游呆呆的凝视。漳河古渡,水脉悠悠,多少行人会在这样的黄昏里轻轻惆怅,一如我站在这漳河边,听着汩汩流逝的河水发出的声声叹息。唐代诗人岑参路过漳河旧城也曾写下这样忧伤的诗句: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这条古漳河见证了西门豹治邺,见证了曹操文治武功,见证了“六朝古都”邺都的繁华与衰亡。漳河古渡更是一跃成为东魏、北齐王朝最繁华的贸易港口,各地货物均络绎不绝的由此处运往邺都。当地文人将漳河古渡列为古邺城八景之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北齐时候的清明上河图景象:每至黄昏,日置阑干,披霞溢彩,斯山、斯水、斯人、斯物,悉入画中,美轮美奂,绝美无二。那些美丽的风物早已湮没无迹,就连眼前的漳河也渐渐沉睡在夜幕里,抚今追昔,真恍若一梦。

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曾经繁华一时的邺都在北齐国破后终不能幸免于难。北周大象二年(580),外戚杨坚纵火烧城,千古名都就此毁于一旦。铜雀台只能存在古人的记忆里了,再也不能供后人登高望远,凭河怀古了。

此后,邺城一蹶不振,人口锐减,漳水泛滥,百姓陆续迁走,现在就连以邺命名的县也不存在了。据说这漳河水底,还残留着一截邺城墙基,已历经千年,等待着人们去揭开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曹操

没沿着磁县通往安阳的107国道南下,在公路旁你会看到一个北朝皇陵文化园,进去之后才发现这座园林已经荒废,池塘都已干涸,一棵棵绿油油的青菜正迎着秋风茁壮成长。园林里的亭子也久久没有人坐过,上面落满了灰尘,通往最里面的小径由于浇水施肥的原因而变得泥泞难行。

这么美丽的一座园林荒废已有许多时日了,步入正厅,里面陈列着几位当地的明贤雕像,兰陵王高长恭是其中的一位,只见他手握宝剑,神采依旧。然而厅内也仅仅限于这几座雕像,别的物件已经搬空,可谓四壁空空,无甚可观。出了门外,环视四周,触目皆荒凉,让人不禁怀想曾经繁华一世的邺城,也摆脱不了这样的下场,最终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地名与陈迹让人叹息。若是兰陵王能自立为王,力挽狂澜,也许北齐的历史会被改写,但历史是不容许被假设的。

园内静悄悄的,正可沉思,荒凉的场景,正是一种历史真实的呈现,许多修缮如旧的故居新冢其实已经失去了原汁原味,只有那些被丢弃的遗迹往往更为真实。这么大的园子留有几点残迹,仿佛是在偌大的画纸上留白,给人以情感宣泄的空间。稍坐片刻,便起身向兰陵王墓出发。由于手机版地图上标出了两个兰陵王墓,导致我离开了近在咫尺的兰陵王墓,往前方开去,至下一个路口拐进一个小道,问路过的村民才知道,原来走错了,但是掉头不易,只好沿着小路前行,途中又见墓地模样的园林,便驱车过去,却再次误入歧途,只好倒着车子原路返回,边走边问,终于在最后一丝夕阳落入云层之前赶到了兰陵王陵。

兰陵王陵的外围墙紧靠着小路边,正门却藏在里面,从小路经过如果不问人,是绝对看不到兰陵王陵几个字的。我们把车停在三岔路口的一块荒废的空地上,便急急询问路口卖糕点的小贩兰陵王墓怎么走,他淡然的把手往里一指,就在那边。我们沿着手指的方向走去,果然看到一个小门,上面用小篆写着“兰陵忠武墓”,门前的石碑上刻着“磁县北朝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的园内,只见种植了一些柳树与柏树,不远处,一个小男孩正和父亲挖山芋,不知因何事而哇哇大哭。这哭声划破了兰陵王陵的寂静,也给这座墓园蒙上了一丝的凄清与落寞。如今的陵园早已成为百姓种植蔬菜的地方了,这也跟在北朝文化园看到的景象一致。兰陵王陵里就剩下一个高高的土丘,前面立着一座兰陵王白玉雕像,只见他神情平静,目视前方,仿佛在这个世间并没有经过什么不平的事情,有一种安静肃穆之美。但他右手中提着的一副獠牙面具,则告诉我们这平静的背后曾有过多少难忘的过去。

兰陵王

在墓地的南面有一个碑亭,里面存放着兰陵王的墓碑,碑高4.21米,宽1.28米,厚0.33米。正面篆刻:齐故假黄鉞太史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墓碑记载了兰陵王的一生事迹,因其飘逸的字体、久远的年代、宽大的碑体、保存的完整被誉为“北朝第一碑”。这一碑记为人们解开了那一段久远的历史,让人触碰到那一段令人凄美的岁月。

北齐帝王几乎都是暴君,荒淫无道,使得民不聊生,然而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的石窟艺术却达到了巅峰,使得它在中国历史上还能有大量遗迹流传下来。兰陵王就生在那个山河飘零的末世,他的父亲高澄尚未来得及登基,就被厨子刺杀,留下他们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很幸运的在宫廷斗争中活了下来,并且由于战功,升为尚书令,并州刺史,手握重权,击败了周军多次进攻。兰陵王每与敌作战必戴狰狞面具,只因他长相貌美,周军从此知道齐军有此人,交战时知道对手是兰陵王便不战而逃,令敌胆寒。最为辉煌的一次则是洛阳邙山大捷,他带领五百骑士直冲周军十几万大军,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城里的守军仍然不敢相信他,他摘下了狰狞面具才相信他就是危难中来驰援的兰陵王,于是军心大振,一举击败了周军。战后,士兵们为了歌颂他还创作了一出《兰陵王入阵曲》来演绎兰陵王的“战神”风采。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引起了后主高纬的猜忌,最后被赐予鸩酒而死,北齐失去了这位战神,北周皇帝宇文邕知道后立即大赦天下,挥兵直指北齐,北齐经过象征性的阻挡之后,迅速灭亡。

古人云:乱世出英雄。兰陵王就是这乱世的英雄,只可惜他忠心耿耿,却得来这样一个下场。想想北齐那么多兄弟相互残杀争着做皇帝,他有兵权在手却不为所动,真是难得。就是这么一个不中用的后主,他却心甘情愿的为他而死,真令人心疼。统一天下的壮志还没有实现,就被昏君所杀,真是命运的不公,齐国的不幸。若换作其他弟弟,早就谋反篡位了,比如他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就反了,自立为帝,可惜大势已去,独木难支。当他到墓前来看兰陵王的时候,他悲从中来,含泪写下了《经墓兴感诗》:“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千载而下,凭吊兰陵王陵,以此诗最能动人心魄,情感也最为真挚,诗中不仅写深了手足之情,更有英雄相惜的绝望,诗句中字字真情,当时情景如在眼前。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秋风吹过荒坟上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容貌俊美,驰骋沙场的一代战神最后也化作了一抔土,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他的妻子郑妃经过此人生大劫,看破红尘最遁入空门,在她心中永远只有那个貌美心柔的兰陵王,别人再也不能进入她的内心。从此寂寞纱窗,青灯古烛,不问今宵昨日,为之独守一方净土。每年,兰陵王陵前都迎来一批来自东瀛的演奏团体,他们演奏着古曲《兰陵王入阵曲》,来凭吊这位战神。

-作者-

严勇,网名千里守约,80后,资深媒体人,唐诗宋词古诗词(tsgsc8)专栏作家。痴迷宋词,专攻南宋词的整理与研究。这些年来,遍寻宋人足迹,写就“千里守约读宋词”系列文章,与诸君分享,一道抵达那些令人神往的现场。 文章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tsgsc8),如需转载,公众号留言!

辛弃疾专题:

词人辛弃疾:阳原山上埋忠骨,鹅湖之会美名传

辛弃疾:文武双全、相貌俊美的头号男神

辛弃疾:初出茅庐遇二世,济世伟业赋新词

一代超神名将辛弃疾,却活成了宋慈那样的“大宋提刑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

  • 85句关于相思的古诗词(精选)#唐诗宋词...

    85句关于相思的古诗词(精选)#唐诗宋词...

  • 蜷缩在秋风里

    秋风一起,一天就比一天凉了. 也许是我的胆子小,一年比一年怕冷了.这不,天稍一变凉,我就把自己包装得密不透风. 看着比我还大几岁的人穿着短袖,我却把外套都紧紧地裹在了身上,我就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这么 ...

  • 秋风里的坚持

    已经入秋多日,处暑都已经过了,但这天气倒还是像是夏季.不过在草海无所谓,反正天高云淡,反正是在高原上,热也热不到哪里去,就算是最热的季节,早晚两头还有几丝凉意,出门还得穿外衣,晚上睡在床上还要盖上被子 ...

  • 富春三小 朱镓梁 ||《档案里的历史——追寻孙晓梅事迹》

    "如果档案会说话"系列活动 寻访富阳名人足迹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 "宁死不屈的女中豪杰--孙晓梅"活动习作之10 档案里的历史 --追寻孙晓梅事迹 ...

  • 食物里的历史〡秦始皇吃过烤玉米吗

    吃都吃了,还不涨点知识啊 你猜猜看,秦始皇有没有吃过烤玉米? 你再猜猜看,墨西哥人为什么喜欢吃玉米片? 这两个问题有关系吗? 有关系. 不然怎么会放到一块儿提问呢. 根据已经掌握的史料,秦始皇先生没有 ...

  • 食物里的历史02〡不要瞧不起土豆

    吃都吃了,还不涨点知识啊 喜欢吃土豆的同学,请举手. 然后请回答:你喜欢吃哪种形状的土豆呢? 形状和味道,有关系么? 当然有啦.善于七十二变的土豆,形状不同,味道也大不同哦. 土豆是非常有性格的食物, ...

  • 食物里的历史03〡一碗大米饭里的三观

    吃都吃了,还不涨点知识啊 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每天都要吃大米饭.如果一顿饭没吃到大米,即使吃了很多东西,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没吃饱似的. 没有大米饭的日子,无法想象. 南方的朋友总喜欢问我:怎么 ...

  • 我试图待在北京菜市口的酒店里记录历史 | 一周热点总结

    · La La Land.鸽子和北京 我现在就住在菜市口大街的酒店里.距离上次我听到这个街道的名字,还是在一堆令人头脑发昏的历史书里感受英勇而无畏的革命牺牲.但就当下来说,就显得有点脊背发凉了. 为了 ...

  • 【诗艺国际】梦里太空 | 历史的一份底稿(短文二篇)​

    ▼ 历史的一份底稿(短文二篇) 作者/梦里太空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魏双成,男,汉族,笔名:梦里太空,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稍峪乡邵山村魏沟人.诗歌,曾刊,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百 ...

  • 【名家典藏】总第1042期 著名诗人 香奴诗八首 || 葡萄架在秋风里晃了又晃 母亲坐在葡萄架下

      总 第 1042 期  名家名人典藏     平 行 宇 宙       -- 诗 电 影 世 界 --     订制专属视频加微信:yspl090806 作者|浮城月 诵读者|金思 我仍爱着昼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