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大会圆满落幕,我们收获了满满干货

导读

阳春三月,小编和乳腺癌互助君还有很多乳腺癌的姐妹们一起去到了美丽的大都市上海,参加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和美国麻省总院联合举办的乳腺癌大会。

提起乳腺癌,总觉得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更加是很多女性的心理阴影。那么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

你是否了解国外发达国家的最新治疗理念?

你是否期待和一起抗癌的姐妹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见面会?

你是否也在寻找科学的专业的癌症管理信息?

这次大会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和回答这些,也给了觅友们一个非常好的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根据《2015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每年估计新发病例高达27万,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

不仅如此,如今乳腺癌在中国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女性来说,了解乳腺癌的防治已迫在眉睫。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癌症的死亡率27年都在连续地下降!根据最新出炉的《2018年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癌症死亡率又下降了!这已经是连续第27年下降,每年平均下降1.5%,整体下降26%,挽救了240万人的生命。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这4大癌种死亡率分别大幅下降39%-52%不等。过去30年中,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整体提升20%。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乳腺癌目前的5年生存率更是已经升至90%。

觅友们一定会问,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来看看在为期两天的乳腺癌大会上,国内外的专家大咖们带给我们什么新的治疗和疾病管理理念吧!

医生会场,为大家带来最前沿的乳腺癌资讯!

在乳腺癌大会开幕的当天,上海嘉会国际医院邀请了乳腺癌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中美教授们为大家讲解了一系列关于乳腺癌从概况、早期预防筛查、基因检测、治疗到治疗的副作用管理,并且和会上的医疗同仁们进行了探讨。

在简短且隆重的会议开幕,和嘉会医院国际肿瘤中心揭牌仪式之后;首先由嘉会国际肿瘤中心执行总监陈建行教授带大家总览了中国乳腺癌的概况,在这之后,嘉会乳腺外科何青主任和来自美国Connie Lehman教授从乳腺癌的预防出发,给大家讲解了乳腺癌现在早期筛查的大数据,Connie Lehman教授还为中国的医生介绍了她的团队最新的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乳腺密度分析上的应用。

基因这个肿瘤病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也由美国的专家:Leif Ellisen和Beverly Moy从乳腺癌的基因检测到不同分子分型的案例做了详细的讲解。

茶歇之前,Alphonse Taghian教授特别带了关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管理的国际新方案和新共识,特别提醒在场的医生同仁,在患者患肢淋巴水肿达到5%-10%的程度,就要进行早期干预:比如带特制的袖套;对于体重基数比较大的病人,也建议适当锻炼,均衡膳食来减低体重。

当日下午,医生们就在一起进行了相关病例的讨论和分析。

患者专场,我们收获颇丰!

3月25日,是觅友们和广大乳腺癌姐妹的主场,大家都非常激动地早早来到会场,在等待国内外的专家关于乳腺癌的讲解的同时,很多觅友终于在线下见到了一起交流和战斗的彼此。

上午专家的讲解间隙,觅友们更是有机会和国际顶尖的肿瘤专家一起探讨并且咨询自己关心的问题。

在吃了注册营养师为大家专门准备的营养午餐后,下午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还从患者角度出发,为患者准备了很多实用的小课堂,例如:【癌症患者的营养和饮食建议】、【针灸在乳腺癌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等等,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听取了各个专家的课程后,都感觉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大会开始后,首先由Daniel Haber教授为大家带了最新的癌症研究解析以及对未来癌症治疗、护理和关怀的展望。Daniel Haber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先进的肿瘤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并且向大家介绍了在美国麻省总院的乳腺癌治疗是一种多元化的合作医疗团队来共同完成的。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不成功,因为肿瘤细胞本身就不尽相同,且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和不同会为肿瘤细胞带来耐药性,致使很多治疗慢慢就失去了效果,因此科学家们才需要不断的努力研究如何对抗这些‘狡猾且可恶’的癌症细胞。

我们的必经之路——乳腺癌手术治疗

我们知道现如今中国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在城市基本已经做得很好很广泛了,所以很多乳腺癌病人在确诊后做得第一项治疗可能就是手术。

在这次的大会上,何青主任和Barbara Smith教授就给患者详细的讲解了乳腺癌手术的历史和最新进展,何青主任特别强调:

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病人都必须要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毕竟根治术由于一种切除全部乳腺、胸大小肌和周围组织淋巴,对病人的损伤和后期副作用是很多的。

而且现在乳腺癌病人的高生存率也不是依赖于全切,而是主要由乳腺癌的早期筛检和新的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新形治疗手段。在美国,做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高达70%,并且生存率也没有因此而降低。

Barbara Smith教授也为觅友们讲解了很多新的手术方法和如何让手术更精准的只切除肿瘤,减低对患者的伤害。

新的手术方式: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不但可以更利于日后的乳房重建和最大限度的保持乳房的完整性,更加可以矫正一些乳房下垂的情况,并且在研究中乳头的癌症复发率非常的低。

现在国际上也有更精准的定位方法,例如导丝定位、放射、磁性、射频标记等,以及新的对乳腺内导管的认识,这些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准的定位肿瘤位置和大小,从而只摘除肿瘤替代根除术和全切。

另外对于肿瘤的边缘,也可以使用定向腔缘刮除肿瘤的边缘,并且对切下的肿瘤边缘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手术是否清楚干净肿瘤了。

一个完善的医疗团队,不仅仅是关心患者的治疗,更加关注的是疾病诊疗的全程管理!

所以在下午的小课堂中,不但有皮肤科主任丁惠琳为大家讲解术后疤痕伤口护理和皮肤干燥的应对,小编已经整理成干货给大家咯!(点击蓝字获取)。

更有专业物理治疗师杨潇俊开设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运动康复】,现场为患者演示讲解如何康复锻炼患侧的上肢,后续小编也会整理专门的干货给大家哦,敬请期待。

我们关心的—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

在这次的乳腺癌大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Leif Ellisen教授也详细讲解了【基因检测如何影响和检测我的乳腺癌】,Leif Ellisen教授非常通俗易懂的讲解了什么是基因检测和其风险,以及乳腺癌患者现有可以检测并且常见的基因风险,例如BRCA1、2和HER-2。

并且用病例家族图谱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乳腺癌是如何通过基因产生遗传性的,又有哪些是高危人群。

国际前沿诊疗模式—多学科会诊(MDT)

在会后,我们的觅友,前不久确诊乳腺癌的患者朱女士,也体验了一个完善良好的医疗团队进行的多学科诊疗到底是怎么样的。在她进来之前,这个由乳腺外科主任、临床肿瘤遗传学主任、肿瘤放疗专家、资深护理人员等中外专家组成的团队,已经就她的案例讨论了2个多小时。

“病因最可能是什么?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什么优缺点?在后续康复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随后,在朱女士一个半小时的面诊过程中,这个多学科团队详细地向她传达了各自专业角度的意见。

这一次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显得有些不一样。不同于以往各科医师分病情阶段陆续介入的传统MDT模式,当天的面诊中,朱女士就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建议。

专家们当面诉说、答疑、讨论并整合观点,最终和朱女士与丈夫共同达成了一个基于病理、遗传、病理多角度考量、取舍兼顾后的整体性治疗方案。

活着,更要活好

对于乳腺癌患者,提升生存质量,在癌症患者生存率逐渐上升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后我还能吃豆制品吗?”,“针灸可以缓解术后恶心呕吐?”,“舒缓医疗就是临终关怀吗?”,“出现‘同情疲软’和‘消耗殆尽’我该如何应对?”,“家属如何做好自我照护?”“住院期间我该如何让医生了解我的需求?”

面对这些来自患者及家属关注的问题,此次大会的下午,除了手术相关的小课堂,还有一系列综合型“全人关怀”照护和康复小课堂,覆盖营养、心理、疤痕与皮肤护理、针灸管理、运动与康复、家属的照护与自我照护等课题。

由院内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中医师、肿瘤社会工作专家带来,分别以互动工作坊的形式呈现,供患者和家人选择参与。

在非常‘接中国地气’的专业中医针灸医师带来的【针灸在乳腺癌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教给姐妹们一些非常简单易用的中医方法,来应对疼痛和一些治疗中出现的副作用。

特别是由美国注册营养师李家璐给大家带来的【癌症患者的营养和饮食建议】,受到了患者的热烈欢迎,营养师不但给患者讲解了如何均衡膳食,更加现场为大家制作适合癌症患者的小小能量球,给大家分发品尝。小编也试吃了,不但营养还非常美味,之后也会为更多觅友总结相关食谱哦!

不仅治愈身体,更加关注病人和家属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美国心理医师的带领下,现场的患者和家属也学会了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和家人的需求。

也给家属们讲解了如何在院内院外照顾好癌症患者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够共同一起并肩抗癌,帮助家人早日最大程度回归日常生活。

乳腺癌大会圆满结束了,但是很多觅友们的抗癌康复还在路上,之后,觅健小编也会努力整理这些国内外专家带给大家的宝贵信息,并且为大家找到更多更好的治疗康复资讯!

其他姐妹都在看

翻转手机,开启一个乳腺癌患者“两全”其美的故事

不偏食才能更好防复发

解密3位名人身患乳腺癌 依然长寿的秘诀!

一封肿瘤专家写给患者的信:生病不是你的错,乐观积极很重要!

重拾昔日风采,乳腺癌的姐妹们,你可以很美很美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