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随笔】樊树林《希望“冰花男孩”的苦能照亮“未来之路”》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樊树林

【作者简介】樊树林,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七中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最近朋友圈都在心疼一个小男孩,他是云南昭通的一名小学生,被称作“冰花”男孩。天气很冷,孩子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头发都被冰霜染白。看到第一张图想笑,看到第二张图却想哭。满是裂口的手下面,是一份99分的考卷。照片是老师拍的,那天期末考试。早晨的气温只有零下几度。他以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两件衣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教室,同学提醒他才发现自己头发眉毛上全是冰霜。孩子今年八岁,是一名留守儿童。这条上学的路,他和姐姐俩人每天都要走。“上学冷,但并不辛苦。”(据1月10日中新网)

零下9度的极寒天气,姐弟俩需要步行一个小时到学校,以致于到教室后昭通的这名小学生头发眉毛上全是冰霜。当小男孩的照片发到网上之后,迅即在互联网空间“刷屏”,“冰花”男孩成了他的代名词,而这幅照片戳痛了许多人的泪点和痛点;当“冰花男孩”冻得通红的脸庞、小手与“99分”考卷两相对照,也许更多的人会在潜意识里重新认识和发现读书、求学对于改变人生的重要性吧。

改革开放40年,尽管国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了很大的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些许失衡现象,特别是在国家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寒门学子还未能充分享受到改革与发展带来的红利。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他们上好学的难度系数不容忽视。于是“出身越差,上的学校越差,将来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造成的“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还较为突出;尤其是教育的投入是长期性、持续性的,不可能一时见效,当预期与投入产生“不对称”之际,人的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于是一贫困地区青少年过早放弃教育竞争,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在一些地方成为了一种“生存哲学”。

就像文中的“冰花男孩”一样,读书苦、求学累对于他、或者这个家庭而言属于一种坚硬的现实。但正如《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的内心独白一样,“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活得不平凡”。也正是在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理念的支撑之下,农家子弟孙少平上高中时常常食不果腹,经受着饥饿的困扰,但他的精神是富有的,孙少平能有这样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他的读书。“冰花男孩”尽管年龄还小,对读书、学习在认知还处于懵懵懂懂状态,但从他的99分的考卷、天天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学校以及头发眉毛上全是冰霜的“图景”看来,至少他内心非常坚韧,对读书、学习还是非常刻苦的,这也是很多人看到这组照片后为之动容的主要理由。

命运是人用双手去争取的,精彩的人生也是靠努力打拼换来的。尽管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成功的选择千差万别,但如果有读书的机会却不去珍惜,也是对人生每个阶段价值排序的“逆袭”。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教育都是社会流动重要的通道,希望“冰花男孩”现在所承受的苦难能照亮他的“未来之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教育成就更多孩子和家庭的梦想,“教育扶贫”的精确、精准实施才能真正“拔掉穷根”。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就像新华社对“冰花男孩”一事的评论上讲,首先让“冰花男孩”暖起来;另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的很多学生,还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将求学、就业或者创业贯穿起来,不能让他们“为上学而上学”;第三,下一步,各地必须按照“十三五”规划指明的方向,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等。

“冰花男孩”也许就是下一个“孙少平”,也可能是下一个“俞敏洪”,只有国家持续推进高位的均衡、公平教育,类似“冰花男孩”的苦与痛才不会继续上演,期盼!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