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球丨现实和想象的距离,薄不过一张纸!

近日据相关媒体消息,由日本漫画家许斐刚创作的《网球王子》,其全新真人版剧集即将开拍,目前进入选角阶段,而闻名遐迩的于正(于妈妈)将出任总监制。

消息一出,就遭无数网民吐槽,发出“求放过”、“辣眼睛”以及“求不毁童年”的呼声,生怕将一部热血青春动漫翻拍成狗血宫斗言情剧。细细想来,这些年的跨次元翻拍趋势越演越烈,已经有不少作品被毁,前车之鉴,原著党自然是痛心疾首。

我国的网球人口中,在校学生及社会青年占最大比重,这部分人是我国网球未来十数年里,网球文化土壤上最坚实的拥趸者和传播者。而对于其中很多人来说,《网球王子》算得上是他们走进网球世界的启蒙者,即便作品后期因为各种夸张的炫技流而被黑,但绝不妨碍它作为曾经最成功的作品,被一代人奉为圭臬、视同圣经和信仰,充满了青春的回忆。

可能年纪偏大的人很难理解这种情怀,会因为一部动漫而热爱一项运动,并为之痴狂、充满执念,继而在场上奋斗勤练。而在我看来,网球从来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形而上的审美能力,才能在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以及超越多巴胺生理刺激的快感,最终使价值和意义得到释放。

为什么打球?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就是因为一部动漫而已;这是理所当然的,是文化基因传承的必然结果,是从童年还在上小学时就深埋在内心的种子,最终当环境适宜,渴望不被压抑自然会破土生长。

很多业余大咖都在吐槽我国网球硬件资源跟不上,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文化先行,一切都是在时间线上按部就班的进行。不会因为多盖几千座球场,国民的网球水准就会立杆见影地拔高,那只会造就膀大腰圆、身体失调的暴发户。

为何网球top100几乎被欧洲垄断?说起来谁都会说,孕育在法国、诞生于英国、普及和兴盛于美国。为何日本能出锦织圭为首的一批优秀选手?因为网球在日本是全民运动,1922年就成立了JIA(日本网球协会),宣传口号“For all the people who love tennis”透露出的是最纯粹的热爱,再到后来文化消费的疯狂输出,包括《网球王子》、《网球优等生》、《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以及《足球小将》等一系列动漫,到底影响了我国多少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说白了,运动文化和精神贫瘠至此的我们不过是嗷嗷待哺的嗟食者。

现实和想象的距离有多少?那些本质的东西从来都是共通的,眼神如此、动作如此、斗志如此,成长亦如此;触摸灵魂、追寻梦想,哪有什么界限分明,薄不过一张纸!(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刘逸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