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门故事】王小花细说秧歌戏
【五门故事】
王小花细说秧歌戏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我去五门金虎家游玩,临行时遇到了村民王小花。她那时虽然已经70出头,但精神矍铄,皮肤白皙,着一袭紧身的酱紫色的唐装夹袄,很是端庄利落。她家里屋内院外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在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她给人以清丽和高雅的感觉,真不像一个古稀的老人。这种情形可能缘于老人年轻时非常活泼,爱好文艺,在刚解放时就在学校学唱秧歌,文化的熏陶使她有了一种超脱于平凡的气质。回想那时,先生们在授课之余把学生组织起来,自己编戏、编调、编词,然后登场演出。大了,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就在村里比当演唱了起来。
五门村过去是泽州郡西大村,公社化时期叫五门大队,管着8个自然村,十六个生产小队,旧时光秧歌就有七八伙。村里唱秧歌的把式有在煤矿工作过的王远伙,还有铁堆的父亲。想来那时每年的阴历二月二过了,村里的这些老秧歌把式就行动起来了,他们把爱好秧歌、有一定基础的人召集起来,排演传统的节目。所谓排演也就是发唱本说词,各人是各人的,只要记住自己的角色,再记住别人的最后一句,保证到时候能接上,接上后就表演自己的。很少集中彩排的原因主要是那时候缺少场地。虽然时间短,大家都很投入。行头有旧的底子,不够自己花钱置的,还有就是借的,那年老人还自己花钱坐上汽车去下村借。当然,能对凑就对凑,花了钱是没人给报销的。
村中每年的二月十三、十四、十五有庙会三天,五门村就搭台唱三天,这些都是无偿的为大家表演的,仅仅是出于爱好。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也就是1963年,大队还集中会演了几天,各村的都来五门唱,大家登场打擂台,过戏瘾,很是热闹。
除了赶会时间演,如有外面来邀请的,五门村的秧歌也出村唱,这样可以多演几场,吃上几顿白饭,男同志也能吸上几盒洋烟。但这些秧歌也主要是在正月那几天里表演,平时没有功夫。
王小花老师记得和师傅学的第一个唱段,是弟兄三个都争着去当兵打小日本的秧歌剧,唱词能记得的几句是:
……
我老婆带上光荣花,
半晌讲不上一句话。
我说志刚你好好打,
给你爹报仇别想家,
给你爹报仇别想家。
打死那日本鬼子兵,
立功那喜报送回家。
大家说我讲得好,
区长还给我倒了茶。
区长还给我倒了茶。
……
那时排演的曲目很多,她记得的有《红罗山》、《打酸枣》、《择豆角》、《矮磨坊》、《山坡老婆》、借粮》、《下棋》等。印象最深的就是反映本地的一个传说故事,叫《原肖拖笆》。
《原肖拖笆》说的是根据本村的一个传说故事改编的秧歌戏。说有过去村里有一户五口之家,即公婆、子媳和一个孙子。公公早亡,留下单身婆婆,儿子原贵方,儿媳李金莲,还有孙子原肖。儿子靠卖五门村烧制的特产瓦盆营生,孙子仍年少读书,儿媳操持家务,一家生活清贫的很。偏婆婆饭量颇大,媳妇由此嫌弃婆婆。以至于有一天婆媳在家中打了起来。这时儿子回来,竟然偏袒着媳妇,商议着并真的将母亲背弃于五魁山深山之中,欲将其冻饿而死。年少的孙子回家,不见了奶奶,便拖着笆篱上山搜寻。历经千难万险,日夜跋涉,终于找到奶奶,并用笆篱将奶奶拖回。回家后,孙子指责父母,并说如果他们再虐待奶奶,就将效仿它们对待奶奶的态度来对待它们。结果其父母感慨颇深,自觉羞愧,于是幡然改过,决心好生善待母亲,一家人和好谢幕。
王小花讲到她家乡的这个秧歌故事,又是说又是唱,还来到院中手舞足蹈了一番,看她兴致盎然,身段柔美,唱腔悠扬,彷佛又回到了那个纯朴而红火的年代。我也没有闲着,记录下来一些唱词片段,作为此行的一个念想。其中结尾几句是:
(婆婆媳唱):
为妻敬婆婆就是大理
看起来我的娘大有福气
多亏儿寻奶奶转回家来
从今后孝老娘真心实意
说为妻为婆婆赔情送礼
(婆婆唱):
从今后你二人回心转意
说为娘以前事一概不提
(婆婆儿子唱):
从今后再不要说东道西
(婆婆媳唱):
千不怨万不怨只怨为妻
从今后你说甚再不听你
说为妻害婆婆摒口不提
落板(婆婆儿、婆婆媳):
咱夫妻扶老娘赶回屋里
掺老娘回屋里养养身体
……。
需要补充的一句是,五魁山深山中至今仍有沟痕道道。奇怪的是有一道沟痕里的两边的草茎尖梢是向坡上长的,有一道沟痕里的两边的草茎尖梢是向下长的。当然,当我们知道了原肖拖笆的故事后,这奇事也就不足怪了,传说这正是当年原肖去深山找奶奶所留下的拖痕,两道拖痕分别是上山去找和下山回来时留下的。千百年来,沟痕历历,花卉生生不息,生长在大山之中,向人们不知疲倦地讲述着一个道德教化的故事,真的是生生不息,而又永无止息。
话说回来,前几天我又到五门村,又巧遇王小花。岁月留痕,但他仍然看起来很精神,干净利落人不凡。她见到我很是惊喜,非要我到她家吃饭。当我谢绝出村,走了很远回头看,只见她还站在街口目送我。我很是感慨,对自己说,改天我一定再去五门,主动去她家,和她唠一唠,吃一顿她做的饭……。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