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古国”揭开神秘面纱,专家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找到了

“河洛古国”横空出世,专家: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找到了!华夏文明之源找到了:5300年前,中华先民就会养蚕制衣!

说起中国的文明史,人们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一个词:“上下五千年。”那么,中华文明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由于史前资料的缺失,一直难有定论。就在今天,专家们终于用考古实证,肯定在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华5000年文明的源头找到了,就是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

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被定性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 这个距今5300多年,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河洛中心区域的仰韶中晚期遗址被证实是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将其命名为“河洛古国”。

那么,这个河洛古国的都邑究竟是何面貌?专家又为何认为它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呢?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由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它是黄河流域唯一且规格最高的都邑性质中心聚落。

双槐树遗址残存的117万平方米的范围内,3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系统等无一不在说明这里的高规格。

另外,在双槐树遗址周边,还有青台、汪沟、秦王寨、伏羲台和洛阳的苏羊、土门、妯娌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它的北面有黄河这一道天然屏障,其他的遗址呈扇面分布在双槐树遗址的南面,各司其职,而双槐树正好位于扇把的位置。

双槐树遗址最为著名的出土物应该就是一枚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这枚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的牙雕蚕,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这正好与青台和汪沟出土的彩色丝绸相互印证。能够比较确定地说,这里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早产生丝绸的地方。

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崇尚中心和文化包容,重视民生、农桑,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的主体在后代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

专家们认为,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中国地理中心最早城市群中的核心位置等,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内涵尤其是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而绵延不绝。

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而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而以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中国地理中心最早城市群中的核心位置等,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