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沛县,被誉为“包子王”的杜家煎包,一块钱俩,一天狂卖30锅!
图文:朱迅翎
在沛县,我吃过很多家的煎包,但唯有杜家包子,味道是独一无二的,温暖心扉的,深入骨髓的,令人沉醉的,难以忘怀的,是弥久生香的。因此,在大家的眼里,杜家包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包子王”。
这就是杜家煎包的创始人,名叫杜广德。今年88岁,如今住在大儿家,安享晚年。他祖籍山东聊城,解放前,跟父母逃荒来到沛县住在南关。那年他才七岁。由于年迈,至于何年何月何时干起包子营生,他也说不清了。
眼下,杜家包子的传承人,是他的女婿靳义沛,今年六十岁。1979年他在龙固三河尖煤矿是建筑技工,2000年调入沛县化纤厂工作,后工厂倒闭,于是,他跟着岳父学捏包子。
所谓吃包子喝粥,是配套的。杜家的粥,用料足,粥不但磨得够味,而且够稠,一喝一个窝儿。这样的粥喝起来发出刺刺溜溜的响声,既有节奏,还有余韵。负责做粥的,是包子王的二女儿,名叫杜爱侠。
这是靳义沛和杜爱侠的儿子,名叫靳畔勇,子传父业,如今他每天负责包子锅,这是杜家包子的关键岗位,可谓成败在此一举。如果火力太猛,易糊,火力太弱,包子半生不熟,因此,掌握好火候,才能恰到好处。
这位是靳畔勇的爱人,名叫顾刘影。小顾走进靳家,就是看中了支撑包子锅的小靳。看中他的自幼喜爱书法,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结婚后,夫唱夫随,二人齐心协力,把包子铺经营的有声有色。
包子馅两种,一种是韭菜,一种是羊肉。韭菜鲜嫩,吃起来醇香;羊肉不能注水,而且一定要山羊肉。为了保证包子的口感,他们有专门的家菜园,全部施有机肥,羊肉就要沛县朱王庄的,专人专送,保证了馅子的质量。
一锅包子一台戏,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各色齐备,这台戏才能唱响。同样,包子锅也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责。
沛县包子铺,说到哪家最好,大家货比三家之后还是心里有数。杜家包子铺,从包子王开始至今,断断续续已历三代,单从每天顾客盈门热闹非凡这点来说,应该他家的名头最响,招牌最硬,手艺自然也最地道正宗。
每天天刚朦朦亮,就有人把包子锅给围拢地密不透风,心里一边计算着包子出锅的时辰,一边警惕着周围的人可能会随时先下手为强。熬人的等待终于结束,包子在撩人的香气里出锅,大家两眼放光,一哄而上,个个手疾眼快地争抢,有时三十锅都不够卖!
在杜家包子铺里吃包子喝粥,那种滋味的地道,能存留在沛县人的味蕾上,缠绕盘桓,余香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