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门后突

我学习武术喜爱钻研,将太极拳作为最主要的武术爱好后更是希望彻底弄清楚太极拳的个中三昧以便能够真正地学练太极拳,于是十分注意搜集研读有关太极拳的书籍。
然而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中国近代著名的、60年代出版的、80年代初开始创刊的前十年左右的全国所有武术杂志、气功杂志与80、90年代出版的太极拳书籍中,我没有看到有“命门后突”的提法。
我的印象,中国近代著名的太极拳著作中有很多宝贝,60、80年代的太极拳著作不保守、大多没有卖弄玄虚的,水准也较高,但明显有所拘束,尽管后来看起来有价值的不多,但比较实事求是。
如果当时有“命门后突”流传,在太极拳著作与武术杂志上没有出现那应该是不可能的。所以,“命门后突”或“鼓命门”之说可能最早出现于90年代。
我大约是在90年代末才知道有“命门后突”的说法。对这种说法我既感到有点迷惑,又感到有点神秘。
我受家庭影响,中医也是我的长期业余爱好之一,我对“命门”还是基本了解的。我知道中医的“命门”是多概念的,其中有指脏象的,也有指穴位的。
指脏象的主要有四种不同的学说,那就是“右肾为命门说”、“两肾皆命门说”、“肾间为命门说”、“命门为功能说”等。其中“肾间为命门说”以明代虞抟的《医学正传》为代表。
对于这些中医各家学说的“命门”说,现代中医学的观点是没有哪家对哪家错,都是中医临床辩证论治的参考与依据理论。有人说中医发展到了明代,“命门”被确定为在两肾之间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而针灸穴位的“命门”是指第二、三腰椎脊柱之后再脊髓硬膜之后的棘突之间的一个点,属督脉。
那么,我想“命门后突”的“命门”当然不可能是指“肾间为命门说”的脏象之“命门”。因为这一“命门”的位置在左右两肾中间包括了脊柱之前的腹内部位,在现代解剖学中是没有器官实体的。由于脊柱不可能几节弯曲后突,所以这脏象“命门”即使是实体器官也是不可能后突的。
而针灸穴位的“命门”与脊柱没有牵带,算有粗牙签这样个范围,如果后突,岂不是像腰背插牙签了吗?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想这“命门后突”应该是说以“命门”穴这个部位为中心的脊柱向后突。如果真是这样,又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命门”穴之上隔了一个棘突又是一个督脉穴位,之下隔了两个棘突也是一个督脉穴位,而督脉两边旁开三寸内各有两排膀胱经穴位,连督脉共有5排经穴,那么,以“命门”穴为中心的后突牵带着后突幅度几乎一样的穴位就有十多个,怎么可以单称“命门后突”呢?
更难理解的是胸腰椎最前曲的不是“命门”穴处,而是第一腰椎处,就是说,腰椎后突是不可能以“命门”穴为中心顶点的。看来,这“命门后突”应该是九十年代对于针灸穴位一知半解、朦胧了解的人一种标新立异、模糊大致的说法。
因为大量竞相将经络穴位牵强附会搬到气功理论中去的现象是出现于80年代,继而,太极拳理论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几乎都是不懂装懂故意将理论画蛇添足复杂化者的所为。其中尤其滑稽的是有人出版了一本《循经二十四式太极拳》,将中医的“子午流注”也搬到了太极拳中去了,说自己怎么研究“子午流注”,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此人对“字午流注”一窍不通,纯属一派胡言。
我觉得所谓的“命门后突”有一点这样的味道,这“命门后突”应该是笼统地指“脊柱后突”,准确的说,应该是指胸腰椎交界处的“脊柱后突”。说“命门后突”无非是为了使得称谓有点神秘与高雅的气息而已。
那么,这样的“脊柱后突”到什么程度呢?是略向后鼓一下,腰椎仍然呈现前曲?还是大幅度的“后突”到腰椎变直?还是“后突”到呈现腰椎反弓?这“后突”对于太极拳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都不得而知。
终于,新世纪初,有位老师向我传授、介绍了“命门后突”的具体状态,与约去年《太极秘境》中一太极拳名家向邱慧芳女士所表演的“命门后突”是一样的。这种“后突”其实外形上也是看得出的,是动态的整条脊柱的后撑,“后突”也没有形成脊背反弓。而我摸着他的后背,果然正如我预先揣测的,最“后突”处是在胸腰椎的交界处,并不是在“命门”穴处,这样的“命门后突”其实应该称为“脊柱后撑”,不应该称为“后突”。
然而,在练拳时我仔细反复观察,没有发觉他有这样明显动态“命门后突”的出现。而之前我在许多读物中沙里淘金,已经获得了太极拳的许多动作手与身躯的运动趋向应该是相反的这样一个信息,这应该是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有前即有后”的反映。
因此,我想由腰开始的“脊柱后撑”是对的。
比如在前按时,如果这样的主动“脊柱后撑”可以感到前按的劲力更稳实,而且能够引起身体重心的后移,有利于“支撑八面”站立沉稳等等。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许多人包括某些名家练太极拳都是手往前身躯也主动前俯,这显然是错误的。

于是,我受此启发,之后在练拳中,每一个拳式都有意地尤其主动大幅度地“脊柱后撑”,感到胸肋关节都发生了活动,甚至到了练拳后背脊与胸肋之关节都隐隐作痛,然而我乐此不疲,因为我感到这样练拳尤其沉着稳固有味,应该作为一种过渡的基本功,而这样练引起的隐痛大约有半年左右时间才渐渐适应而消失,而且感到动态幅度不需要这么大就有原来的效果了,动态幅度也就渐渐小了。
不过,经过这些年来的体悟,在我确认了太极拳包括“劲”的“气”就是人体的“动量传递”后,渐渐我认识到这样的练拳法脊柱中上段的主动后撑是错误的,是违反“如练一气”的,对于太极拳武术效果也是有一定弊病的,因而后来就不再这样练拳了。
我现在认为“脊柱后撑”应该是由下而上波浪形动态的,身躯支配全身运动的力量应该是由腰骶部位发出的,最先的“后撑”应该还要尽量再低到腰5骶1的这个腰骶部位。
我现在感觉这样锻炼各方面的效果尤其的好。而腰5骶1的这个腰骶部位离“命门”穴有脊柱中3个最大的腰椎,如果用穴位来表示,应该称“阳关后撑”更准确些,因为腰阳关穴在第4与5腰椎棘突之间。而这腰骶部位“后撑”的力量是由沉坐由脚传递上来的,因而腰骶部位“后撑”也是有被动的。腰骶部位“后撑”后这“后撑”就再向上传递,引起整条脊柱波浪形被动后撑,所谓的“拔背”其实就是整条脊柱被动后撑的一部分。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松腰,其实是为了松命门。拳论讲,出...

    太极拳松腰,其实是为了松命门.拳论讲,出肾入肾是真决.命门松,心肾才能相交.练拳要遵循自然,正常情况下,人腰就是塌的.坚决反对命门后突的练法.[来看我][来看我]全网同步更新.

  • 命门穴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 命门穴位于腰部脊柱区,后中线,第二腰椎棘下凹陷.采用俯卧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命门的作用 主要用于腰脊.肝肾疾病等: 如腰脊神经痛.脊柱炎.急性 ...

  • 练太极拳必需“命门后突”吗?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站桩命门后突?毁腰!3d模型告诉你,错的内家拳练法伤身体

    站桩命门后突?毁腰!3d模型告诉你,错的内家拳练法伤身体

  • 练太极拳必需“命门后突”吗?“命门后突”究竟是对还是错

    太极两仪堂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不少人说练太极拳必需"命门后突".说"命门后突"是传统太极拳世代相传的一个秘要,说这是太极拳的武术与健身效果之所以能够具有的 ...

  • 练拳为什么要命门后突,看完这个视频你就彻底知道了

    "一身须具备五张弓",这是武式太极拳家郝少如曾提出的论点.那么,太极拳这五张弓究竟指的是什么喻义呢? 五弓,并非指局部的肢体的运使,而是指太极拳整体作战的态势.想要练出发人的太极功夫必须要一身备五弓才 ...

  • 关于命门后突,脊柱后撑

    我学习武术喜爱钻研,将太极拳作为最主要的武术爱好后更是希望彻底弄清楚太极拳的个中三昧以便能够真正地学练太极拳,于是十分注意搜集研读有关太极拳的书籍.   然而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中国近代著名的.60年代 ...

  • 命门后撑的细致练法

    陈式太极拳在讲究身法时,主张全身整体劲的蓄发相变需要"一身备五弓".五弓以身弓为主,身弓以腰为弓把,腰脊命门穴始终以意贯注,中定而不摇摆.动作时以命门穴为轴心,以两腰肾的抽换来变换 ...

  • ​腰椎,不能硬前逼,亦不要死劲后突

    ​腰椎,不能硬前逼,亦不要死劲后突,这都是伤害.内家拳,玩得是内腔劲.脊柱动态,是内腔劲连带效应,并非脊椎自动.隙,是空间之意.练内动,催张胸腰筋膜,催张侧腰,先走这个内压支撑,再走波浪,就出内功,不 ...

  • 练一趟拳不是所有的动作都需要命门后撑

    练拳时要求命门后撑,但何为命门后撑呢?不是命门这里往后撑,而是命门在后面撑起来,不是填平腰椎曲度,而是腰往前塌,让腰椎挺拔起来,而这才是塌腰!腰往前塌,腰椎挺拔起来,从命门处分上下两头走,上下对拉对拔 ...

  • “命门后撑”还不会?讲得太清楚了

    “命门后撑”还不会?讲得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