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为什么?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祝大家节日愉快!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开始于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之夜,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既是庆祝元宵佳节,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闹花灯是元宵节众多习俗中最为主要的一个,何时开始,说法不一,但一般认为始于西汉,兴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故元宵节也叫灯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红灯高挂,张灯结彩,游人如织、熙来攘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南京的秦淮河灯会、上海的豫园灯会等都是元宵节灯会中的典范。
闹花灯,一个“闹”字,突出了元宵夜人们的喜悦之情;一个“闹”字,展现了一幅“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的温馨画卷。但是,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呢?
相传元宵节赏灯是从上古先民持火照明、驱赶虫兽等日常生活中逐渐衍生出来的。过去人们用火把照明、驱赶野兽,甚至在躲避盗匪时以燃放天灯作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还有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的习俗。
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具有光明与添丁之意,灯笼常用来求子添丁,元宵节时妇女们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走,好生男孩);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可求取功名。灯笼渐渐具有了降魔降福、祈许光明平安之用途,并日渐演变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视为“祈福灯”、“平安灯”。
也有人认为元宵节燃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据《后汉书》记载:公元64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梦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人在自己的金銮殿上飞来飞去。第二天,明帝召集大臣,询问这梦是怎么回事?一个叫傅毅的太史说:陛下梦见的是天竺国的佛,并建议皇帝派人西去取经。三年后,天竺僧人摩腾和竺法兰随汉使团东来传教,带回了佛像和经书,用白马驮至洛阳。
为了弘扬佛法,汉明帝在洛阳建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寺庙),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他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燃灯习俗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再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三元配三官,分管天、地、人。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故上元节必燃灯庆祝,以此成俗。
不论元宵节燃灯开始于何时,到了隋朝,元宵节赏灯已十分兴盛,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史料中有关于隋炀帝邀请外国使节来我国观灯、欣赏节目演出的记载。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下令点燃花灯上千盏,张灯三夜,允许民众昼夜观灯玩乐。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灯结彩,同时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和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成为一时之盛。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为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大词人辛弃疾为此这样描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晚上,官员派发利是、皇帝与民同乐;“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
到了乾德年间,灯节内容更加丰富:一是时间长了,由唐朝时的三天延长至五天(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二是灯笼花样增多,甚至带有恐怖色彩。除了常见的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牛郎织女灯等,还有刑狱机构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的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三是灯谜出现,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度,娱乐气氛更加浓厚,逛灯市成为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
宋代赏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在心。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随以“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应对,最终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归乡途中,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那副招亲联,结果被招为乘龙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的两大喜事。
明朝元宵节庆祝活动规模最大,灯节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以显歌舞升平。另外,又下令将白天商业区用作晚上灯展之地,北京市一个叫灯市口的地方即来源于此。“灯”,即“灯笼”,“市”,即“市场”。当时灯市口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到了清代,假日缩短,改为四天,宫廷不再举办灯会,但民间灯会依然壮观,盛况不减。灯笼更加精致奇幻,而且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习俗形式如何变化出新,元宵节古老的传统风俗依然没变,它始终是广大民众心中永远割舍不断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