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根治术】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巨结肠根治术适应症,巨结肠根治术注意事项

巨结肠根治术

巨结肠根治术禁忌

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病儿3个月以上(也有的作者主张在新生儿期手术),经过结肠造口或严格洗肠及肠道准备后,一般情况较好,无肠炎。

巨结肠根治术并发症

1.盆腔感染  此感染扩散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病儿生命。盆腔感染发生的原因较多:①肠道准备不够,术中肠道内仍有较多粪便贮留(或术前扩张段内有巨大粪石,经灌肠未能清除),致使切开肠管时污染腹腔及盆腔。②游离骶前间隙手法粗暴,撕破直肠而污染盆腔。③直肠盲端缝合不严密,或钳夹距直肠盲端过近造成盲端穿孔。④拖出肠管血运不佳,或张力过大,导致吻合口破裂。由于吻合口破裂造成盆腔感染是本术式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遇有此情况应迅速行近侧结肠造口术,加强抗感染措施及支持疗法。如形成骶前脓肿,可切除尾骨行切开引流术。引流脓肿后如已形成慢性窦道,经充分准备后择期做瘘管切除术。如坏死回缩超过2cm以上时,应再次经腹会阴拖出术。直肠盲端穿孔有粪便溢至腹腔引起腹膜炎时,应迅速行结肠造口术,待瘘口愈合后2~3个月再关闭结肠造口。

2.直肠盲袋  为本术式最常见的并发症。盲袋使大便贮留,形成粪石,并逐渐扩大,压迫膀胱影响排尿,向后方压迫结肠,引起排便不畅。盲袋内的粪石刺激病儿,经常出现排便感,甚至可因盲袋内感染而积脓及出血,久之再次出现腹胀及排便困难,酷似巨结肠复发,此时肛诊时可触及粪石,应当及时清除。小的盲袋可以用环钳钳夹切除,大的盲袋待清除粪石后,坚持扩肛、洗肠,等待其逐渐缩小后钳夹切除。

3.直肠结肠之间的间隔过大,影响排便,造成结肠内粪便贮留,症状轻时,可坚持扩肛治疗,如闸门过低,应以环钳钳夹切除。

4.大便失禁  拖出术中游离直肠下端时,应靠近肠壁,防止损伤肛门外括约肌。钳夹切除较多的肛门内括约肌后,可形成肛口关闭不全及污粪,少数为闸门过低引起的排便困难,继发便次过多,治疗方法同上。如肛门失禁经久不愈的,可二期行肛门括约肌替代性手术。

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步骤

1.切口  左下腹腹直肌切口(或旁正中切口),切口上缘达脐上3cm,下端达耻骨上缘。

2.切开腹直肌前鞘,分离腹直肌,切开后鞘及腹膜。显露痉挛肠段及扩大肥厚增粗的乙状结肠,仔细探查病变肠管的范围,确定切除肠管的界限。沿直肠膀胱陷凹的两侧切开盆腔腹膜(图12.13.1.2.1-1)。

3.显露两侧输尿管,注意保护,以防损伤。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切断肠系膜血管,近端妥为结扎。处理保留的结肠系膜血管时,应保留边缘血管弓,以保证拖出肠管的血运。为了使拖出的降结肠具有足够游离度,以便自会阴拖出时无张力,一般需要在根部切断结扎左结肠动脉及乙状结肠动脉(图12.13.1.2.1-2)。

4.直肠乙状结肠切除  于腹膜反折以上2cm及扩张的乙状结肠上方分别以带齿血管钳钳夹,在两钳间予以切除(图12.13.1.2.1-3)。直肠断端以丝线间断缝合两层。近端结肠的断端也以丝线连接缝合一层,暂时予以关闭。

5.游离降结肠及结肠左曲  常见段巨结肠一般将结肠左曲游离,即可保证拖出的降结肠在无张力下拖至会阴部。如结肠大部分受累,切断结肠后,近端结肠的长度不足以拖至肛门外, 则可将中结肠动脉结扎,保留右结肠动脉,但应保留拖出结肠的边缘血管弓,以使拖出肠段有足够的血运(图12.13.1.2.1-4A)。如左半结肠及横结 肠受累,须考虑切除乙状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左半部,此时应切开升结肠外侧腹膜,将升结肠游离后做逆时针旋转180°,从右侧绕至直肠后拖出于肛门外,此 时应保留右结肠动脉。而不可将升结肠直接下翻,以免回盲部及肠系膜血管发生扭结造成术后肠梗阻(图12.13.1.2.1-4B)。如果在结肠直肠吻合后始发现肠系膜血管压迫回肠,应将回肠切断,将系膜血管放回至背侧,消除压迫,再做回肠端端吻合术。

6.用手指或纱布球在直肠后正中线向盆腔方向分离骶前疏松结缔组织。此步骤应在骶前筋膜及直肠固有筋膜之间进行,直至齿状线的水平。分离时应紧靠直肠,动作轻柔,防止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图12.13.1.2.1-5)。

7.术者转至会阴部进行操作,先扩肛,待括约肌松弛后,以1∶5000新洁尔灭纱布清洁直肠腔,然后在肛门缘缝合4根牵引线,保持肛口开放(或用肛门牵开器牵开肛门)。助手经腹部手术野向骶前间隙放入金属扩张器支撑直肠后壁,术前在齿状线近端0.5~1cm处切开直肠后壁半周,实现与骶前间隙的贯通,注意保护肛门内括约肌(图12.13.1.2.1-6A、B)。用长弯无齿海绵钳由此切口经骶前间隙进入腹腔,钳夹结肠残端暂时缝合的缝线,助手将结肠位置放正,系膜向后,徐徐推入盆腔。注意勿使结肠扭转。术者慢慢将结肠拖出于肛门外(图12.13.1.2.1-6C)。张金哲设计应用专用套筒将拖出的结肠固定于套筒上,在套筒支撑下切开直肠后壁,结肠则随套筒一起拖出,从而减少了污染机会。

8.将拖出的结肠后壁浆肌层与肛管切口后缘皮下组织间断缝合。于浆肌层缝线的远端0.5cm处切开结肠后壁半周,然后将结肠后壁与肛管处皮肤做全层间断缝合。切除多余的结肠前壁(图12.13.1.2.1-7A~C)。将肛管前壁与结肠后壁对齐,用两把Kocher钳呈倒“V”字形钳夹,钳之一臂放在直肠腔内,另一臂置于结肠内,进入3~4cm长,两钳之顶端交叉,妥善固定两钳。数日后钳夹的肠壁坏死脱落,近端两肠壁粘连愈合,形成一个新的直肠壶腹。原直肠前壁无神经节细胞,后壁为具有正常蠕动的结肠(图12.13.1.2.1-7D、E)。

9.当术者在会阴部操作时,助手可将直肠盲端与结肠前壁固定数针,修补盆腔腹膜。关闭结肠系膜裂孔,防止术后形成内疝。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然后逐层关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