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哈哈,苏东坡,我们已经为你所倾倒

温馨提示:本文约5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近日,福州一中教学公开周,数位教师执教苏东坡《赤壁赋》,方式各异,解读也不尽相同。

当晚,日亮老师微信发来他对文中“变”与“不变”的解读,不难感受到他彻悟后的畅然与释然;次日,卫民老师在语文组微信群也共享了她对此的解读,颇能体会到她对于课题研读的严谨以及闪耀其中的睿智。

读罢,也颇有感触,手痒,情不自禁提笔。

故录其言,共勉。

【陈日亮:你能享有的世界,和你的生命长短等同】

苏轼假设:当你能感觉万物不变时,有个前提条件,你一定是能“感觉”。从这一点讲,只有你不变,万物才不变;反过来说也一样,万物不变,你也不变,万物“无尽”,你也“无尽”:“我与万物皆无尽也”。但事实是人人都知道,我的感觉是有尽的,那么万物也是有尽的,我不可能看到无尽的万物。因此所谓无尽的万物对我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毫无意义的,是不值得去追慕的。这就像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不能被感知的就不存在。这当然不是唯物主义的“客观世界不以人的存在而存在”的观点,而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问题是苏轼正是以此来点破客的“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就像说,你认为万物是永恒的是吗?那我祝贺你,你放心啦,你也永恒啦!否则你怎么知道万物是永恒的呢?言下之意,你就别做梦啦,还是抓紧眼前的每一瞬享受美好的时光吧。所以读懂这一段文字,一定不能从否定唯心的观点去否定苏子的说法,而恰恰应该从苏的观点去领会他的清醒的唯物的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因为他所使用变与不变的假设论证,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苏实际上是告诉客:你能享有的世界,是和你生命长短等同。你能活多久,天地存在就多久。但他没这么说,却倒过来说物无尽而我亦无尽(“皆无尽也”)。意思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的生命和我们能够享有的世界一样长短,那我们干嘛去羡慕那不属于我们的东西(“物”)呢?所以我才说,苏轼的关于“变”的说法只是作为说服的手段而非目的(宣传)。

最好不用“说服”,用“开导”。人生观和幸福观是因人而异,不能勉强的。回到课堂,我们可以尽量简单一些,只要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宇宙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不是等同的,可又是等同的。弄明白之后,再问苏轼给客讲“不变”与“变”的意图是什么,从文本语境里能读出来么。把这个读懂了,再适当拓展开来,讲点有关哲学的知识,就可以了。

我自以为是解秘了多少人没有读懂的一句话。这里更多的是来自我对自己晚年生命的体悟。我这些年经常在想,活在当下是多么幸福!我如果能够再享受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看到我们国家从小康迈向富裕,那有多好啊,而我知道只有我的生命有足够长,能与我所欣羡的岁月相等同我的愿望才能够实现,这分明是可望不可得(“不可骤得”)。因此悲叹是没有用的,只能抓紧时间享受这新时代带来的一切,争取与同龄和不同龄的人能多一点“共适”。这样一想,我觉得我不管活得多长,能和数十年的苦难、动荡和昇平的伟大时代同龄同庚,共同经历,已是何幸之有!这可否说也是一种“以心契心”呢?

哈哈!我已经为苏轼所倾倒。

【杨卫民:一种“通乎命”的达观】

东坡先生的《前赤壁赋》中,最费解的是这样两句:“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要进行哲理探讨,自然先要明确其所谓“变者”与“不变者”各是何含义。

对于“变者”,一般人们没有争议,指的是宇宙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变化的一面。这一点,古人的世界观,恰与今人的相契合。如水者,奔腾不息,此地此时的水,已非瞬间前的水;如月者,盈亏变化,亦时时刻刻发生着。生命亦然,时刻变化,没有谁可以有片刻的停留。变化(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与“变者”相对的,要论起“不变者”,若以今人的科学世界观来说,就是相对不变的东西。长江依旧是长江,虽然其中的水滴早就不是从前的水滴;月亮依旧是月亮,虽然细究其物理(如表面风化)或许已有太多不同。今人知道“物质不灭定律”,一切存在,包括各种生命,在变化中只是改变了形态并循环往复,这也算是一种永恒了。若这样看来,客的须臾之叹,是将个体与群体相比而产生的叹息。人的个体生命,就正如一颗水滴,怎能与整条长江相比?而以生命长河的生生不息,与长江相比,那么,其实是一样“皆无尽”啊,确实没有必要叹息。

但是东坡先生是否也有这般科学的认识,不可知。但其深受儒释道三家之影响,却是确凿的。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儒释道)中的“不变”之道。

儒家谈论“不朽”,是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的。据《左传》记载,鲁大夫叔孙豹回答范宣子问什么是“死而不朽”时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叔孙豹所谓的“三不朽”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事功、言论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建树,传之久远,他们虽死犹生,其名永远立于世人之心,才是不朽。换言之,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其不磨灭之贡献或精神,为后世所传颂,便可谓之不朽。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中,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则将之推衍而为一种自知自觉地践行“善与爱”的宗教精神,认为这是中国人信仰人类自己天性的宗教。在这种人文宗教的精神之下,人类可以从几十年的“自然生命”,转而为绵历千万年的“历史生命”和“文化生命”。这几十年的自然生命,仅如一只船,或是一座桥,用来渡过一条汹涌河流而进入不朽的生命。自然生命应好好利用来践行“爱与善”,使其达到“渡”的功能。“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最高的不朽的生命,谁都有可能获得。这或许就是儒家之“修行”,它对苏轼的影响,是成就其精神底色的,在其一贬再贬的人生遭际中,始终践行。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儒家的理解,这将自己生命践行仁善之道(信仰)而达到“不朽”的想法,倒是与西方基督教中耶稣之奉献自身为人类赎罪以求福祉是一致的,也是与“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相一致。

而中国传统的道家,自来就有神仙之说。苏轼在黄州期间,对神仙之学很感兴趣。这一点,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多有描述。“根据中国人的信念,现在的人生,只是在人间瞬息的存在,自己纵然不知道,但是很可能前生是神仙,下一辈子也会再度是神仙。”这样的道家观念,或许为今人所哂笑,但在苏轼,却可能是笃信的。且这与佛家的转世轮回之说也颇一致。在黄州,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迷上了印度的瑜伽术语中国道家的炼丹,以期延年益寿,而后灵魂飞升到神仙境界(羽化而登仙)。

当然,作为一个失意落魄同时又熟读老庄的知识者,苏轼自然也深受道家齐物我、等荣辱、同生死的道家观念的影响。而庄子的生命观,最典型的,就在《庄子·至乐》中。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人的生命,由原本的无形无气,变化而成有形有气有生,所谓“死”是又变化为原本的无形无气而已。这说法,其实,像极了现代科学之“物质不灭”,只是更其朴素宏观。这样“通乎命”的达观,何尝不也是一种“不变者”?

我们无法让苏轼死而复生来解说他的“不变者”,然而,却可以在他的文章中去思考“不朽”,这亦是他的“不朽”了。当然,作为海峡两岸华人共同爱戴的诗人,苏轼之不朽,远不止于这篇《赤壁赋》。

【孟全波:既含“渴望”,又见达观】

要解读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变”与“不变”,先要明白苏东坡缘何谈起。

其一,客之悲从何而来?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江面平阔,明月高悬,水光接天,苏子与客饮酒歌咏,在广阔的江天任意飘荡,这是何等的惬意闲适轻松自在!白露弥漫间,仿若置身仙境,自有一种遗世独立飘飘欲仙的畅然。

然则,这样的畅然只是一时,内心的怅然却时时袭来。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可见,客之悲源于“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孟德之诗犹闻,孟德之事犹见,孟德之风犹存,但是,孟德之人,终归化为历史的尘埃,已难觅踪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人的这些感触,大同小异。

如曹孟德这样的英雄人物尚且化为尘土,更何况如你我这样的目前只能飘荡于江海暂得于己的无甚功名之辈呢?你我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天地之蜉蝣。生命是如此短暂,生命是如此渺小,那种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自在闲适终归是不可多得更无法永存的。

王羲之等人的兰亭盛会,众人曲觞流水畅叙幽情,快然自足之余,也感慨系之,不由得伤怀生命之无常。苏子与客泛游赤壁所生发的情怀,与王羲之等人的感怀颇为相似。

从深层而言,这种对生命的感怀对美好的眷恋,归根结底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某些不如意。譬如苏轼,感叹生命的短暂,不也是感叹有生之年仕途失意建树不多理想难以实现吗?不也正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另一种诠释吗?

其二,客之羡从何而来?

因了前文所述之悲,自然有下文之羡!因为悲叹生命之短暂,个人之渺小,自然羡慕长江之无穷无尽,自然羡慕造化之永恒亘古。“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样的梦想,只能羡慕,不可骤得。

综上可见:客之悲源于个人的“变”,这“变”,狭隘一点说,就是生命的短暂;客之羡源于自然的“不变”,这“不变”,狭隘一点说,就是自然的永恒。

为释“客”之怀,苏轼先要解释“而又何羡乎”,最终要解释“而又何悲乎”!

苏轼就近取譬,拿“水”“月”说事。“水”,逝者如斯,每天都滔滔东去,但江水依然无穷无尽;“月”,总有阴晴圆缺,但月亮依旧未增未减。拓展开来,人也如水如月,大江东去,无论是千古英雄人物还是芸芸众生普罗大众,总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消消涨涨起起落落,总要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人类历史的长河却从未干涸。既然如此,长江也罢,明月也罢,如果要说变,它们也时时刻刻在变;如果要说“不变”,我们也像它们一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

“物与我皆无尽也”该怎样理解?

诚如杨卫民老师所言:“客的须臾之叹,是将个体与群体相比而产生的叹息。人的个体生命,就正如一颗水滴,怎能与整条长江相比?而以生命长河的生生不息,与长江相比,那么,其实是一样'皆无尽’啊,确实没有必要叹息。”

日亮老师的解读,更多带有自己的生命感悟:“苏(东坡)实际上是告诉客,你能享有的世界,是和你生命长短等同。你能活多久,天地存在就多久。但他没这么说,却倒过来说物无尽而我亦无尽。意思是一样的。既然我们的生命和我们能够享有的世界一样长短,那我们干嘛去羡慕那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呢?”

但日亮老师的解读,似乎没有从“不变”的角度来解释“个体生命”。倘若说生命的长短和天地存在等同,那么,这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客悲叹的正是“吾生之须臾”,而这,更应该是“变”,是“有尽”,而非“无尽”。

故言,苏轼所言“物与我皆无尽也”,大概是说无穷的长江与生生不息的生命一样。,也就是说,作为个人的生命是“须臾”的,但作为生命之长河则可以说是“无穷”的。

既然,“物与我皆无尽也”,那自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

接下来,还要解释“而又何悲乎”!

“且夫”二字,更进一步,非但无需羡慕,反而要及时行乐。“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通俗点说,不是你的,你要它干什么?那什么是“非吾之所有”?好比有一个失恋的朋友,我们劝告他,不属于你的,你抢也抢不到,强扭的瓜不甜!对苏轼而言,此时不属于他的是什么?这自不待多言!倘若结合前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而言,不难理解,“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多少少带着点仕途失意之后的聊以自慰。

不是你的,一毫莫取;是你的,尽情享受!

清风明月,为声成色!何必为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事物而伤怀,不如尽情享用眼前的无尽宝藏,这才是你我现在所拥有的。

故而,又有什么可悲的?

其实,细究“变”与“不变”,探求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可以体会到,被贬黄州的苏轼一方面有强烈的渴望东山再起的儒家式进取的心,一方面又从道家和佛家处汲取到清淡、旷达的精神力量。

而这样的进取之心,这样的清淡旷达,不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人生境界,或许才是世人为之倾倒的根源吧。

感谢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

  • 2021高考重点篇目《赤壁赋》背与练

    <赤壁赋>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

  • 苏东坡的《蝶恋花》写了什么?知己一读就落泪,不久便香消玉殒

    关于朝云之死,<冷斋夜话>等不少书中都提到一段:东坡有首名作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 ...

  •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遇见更多古典诗词 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心胸豁达,才高八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让人过目不忘,高山仰止,苏东坡的诗词我们都背过很多,在这些诗 ...

  •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美色

    颜色它是一种语言,它是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的.我们中国传统颜色,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个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这个语言,它跟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都不一样.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都是有逻辑性的,你要过 ...

  • 公共基础知识:你所不知道的人文常识汇总

    人文常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人文中把握准考点所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我们历年事业单位考察中均有个别题目与当年的重大时政新闻紧密相关.小编根据2020年以来的时政帮各位 ...

  • 细品苏东坡:波澜曲折读炎凉“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莫军炜 历史上庚子年和辛丑年,自然灾害变多,突发事件频频,世界动荡不安--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就个人而言,也是波澜曲折,惊喜与痛苦相伴,没有被新冠疫情肆虐而吓到,也没有被生活苦累折磨而退缩,依然抱 ...

  • 半手工壶,你所不知道的别样世界

    半手工壶,又称模具壶,一说起半手工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依靠模具制作,但就是这"依靠模具制作",也大有文章,不尽相同,主要在模具的运用上.而模具运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身筒的制作上. ...

  • 苏东坡:不读书,你拿什么开玩笑?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12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

  • 你所了解的“突破交易”是错的

    很少有交易策略能够像突破交易那样富有争议性--这种策略的追随者和诋毁者一样多.在Google中搜索"突破交易"就可以得出上述的结论.突破交易策略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引,但能否运用好则 ...

  • BMW M X UMA WANG:倾倒世界的东方哲学

    UMA WANG在上海新天地的店铺开在一个客流不算太大的二楼,没有涂漆的水泥墙面,顶上是裸露的黑色粗水管.水流声忽急忽徐,让人恍惚间置身世外山水. 各种黑.灰.黄褐色调的袍子,松松地悬挂着,用茶染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