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代,朱敦儒

夜听古诗词

晚上九点,一起聆听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赏析,用我的声音,讲述古代诗人词人的心路历程!
2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代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赏析

朱敦儒在南渡初期,曾做过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等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相见欢》,就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远眺时,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

上片写景,着意在借景抒情。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这首词上片是说,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远眺,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的景色胜地。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的作品,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私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第二句“倚清秋”,谓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朱敦儒这句词的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第三句描写清秋傍晚的景象。词人为什么捕捉“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镜头呢?他是用落日和逝水来反映悲凉抑郁的心情,和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诗意相近。

下片抒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事。“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下片是说,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长江。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最后一个长句,紧接上面词意而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这两句含蓄,有意境,感人。人在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受了,但词人又幻想着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的悲愤。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就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不难看出,末句是词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警句。词作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词人的情意却悠然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