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姚国禄《母亲,我在生命的光阴里想念你》
【作者简介】姚国禄,笔名雅丹,河南正阳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临街的窗口》《穿越大地的箫声》,散文集《月光下的村庄》,歌词集《海棠花》,现供职一家电视台。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我静静地站在母亲的墓前,望着坟前的野花,无尽的思念化作遥远的回忆。一年一度,我总是在这个时候回到老家,给母亲的坟上添几锨土,以寄托我对母亲的缅怀之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有多少时光记忆飘逝,唯独我对母亲的怀念萦绕心间。每每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我心里便充满了无尽的歉意,遗憾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母亲,让母亲吃了不少的苦,很早地就离开了我们。我常常向我的亲朋好友们说,假如我母亲能活到现在,我一定要让她老人家享尽人间的幸福,可是,天不假年,苦命的母亲没有福分活到现在,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大憾事!
母亲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她把终生的爱都付给了我们,没有享受到一点清福。我常常在想,世上那么多长寿的老人为什么偏偏就不是我的母亲呢!她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还有我们兄姊五个,父亲在外是个小职员,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家里吃喝拉撒全靠母亲一个人扛着,生活备受艰辛,等我们长大,生活开始好转的时候,她却得了绝症,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的时候,只有六十六岁,我总觉得母亲在这个年龄去世是上天的不公,因为善良的母亲应该活得更长一些,就像天下所有的儿女都希望自己的母亲长寿一样,我当然也希望母亲更加长寿啊!
母亲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外公和舅舅都是很有名望的乡间绅士,家里置了不少的田宅,母亲在出嫁之前生活养尊处优,二十岁嫁给父亲,二十岁之前,母亲是没有受过什么委屈的。大妈活着的时候经常给我说,你娘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的漂亮,在咱们方圆几十里都是数得着的美人,你娘到咱家的时候,几个村庄的人都跑过来看,人人说长得漂亮。大妈的话应该是可信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母亲,生命中却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劳碌奔波了一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幸福。
小时候,我常常在夜里看见母亲在煤油灯下给我们兄弟几个纳鞋底,看她在昏黄的灯光下纺棉花,看她对着灯光穿针引线,长年如此,她也不觉得困。我曾天真地问母亲,娘,你怎么一点也不瞌睡,天天熬夜,母亲就对我说她瞌睡少,睡得太早了睡不着。其实,母亲哪里是睡不着呢,她白天还要挣工分,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家里还养了一头猪,喂了一群鸡,长年累月没有睡过囫囵觉,她不是瞌睡少,她是怕我们兄弟几个没有鞋子,没有衣服穿,才加班加点赶活的。那时,我哪能理解母亲的心思呢!
有一年中秋节,家里杀了一只老母鸡,吃饭的时候,母亲碗里只盛一些鸡头、鸡爪之类的鸡杂,我心里想,母亲肯定喜欢吃鸡杂,因为逢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看见母亲吃鸡头、鸡爪什么的。有一次大姑到我家走亲戚,我就对大姑说,我娘最喜欢吃鸡头、鸡爪,不好吃鸡肉,大姑说,傻孩子,你娘不是喜欢吃鸡头、鸡爪啊,她是舍不得吃鸡肉,把好吃的留给你们了。我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不是喜欢吃鸡头、鸡爪,她是怕我们兄弟受委屈啊!在那个普遍贫穷的年代,谁家要是杀只鸡,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在我们村子里,母亲的善良是出了名的,她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世无争,谁家有什么困难她都会想得到,主动去帮助他们,从来也不图别人什么,即便是一个讨饭的人,她也不低看人家一眼。那时候,农村到处可以见到一些讨饭的,多半是残疾人,母亲见他们到家门口,总是想法多给些馒头或多盛几勺饭,后来,讨饭的一进村子就先到我家,他们是看到了我母亲的善良。母亲常说,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地位的是人,要饭的就不是人了吗?谁家没有困难,有困难我们就要去帮助,这样人家才能看得起你。邻居王婶曾经借过母亲五元钱,过了些时日,王婶把钱还给了母亲,母亲硬是不要了,让来让去,母亲还是偷偷地把那五元钱放进了王婶卷起的袖口里,也没有告诉王婶。后来,那五元钱王婶在干活时弄丢了,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那时,五元钱也是很不容易挣到的。
母亲一生体弱多病,四十岁那年还做了一次大手术,从此身体就落下了毛病,经常住院治疗,家里经济状况非常的不好,父亲一点可怜的工资,只能接济一些生活。那时候,生产队干活都按人头分配,父亲不在家,我们兄弟又小,家里人口多,没有人帮她干活,身体又不好,但农活她一样也没落到别人后头,全村的人都说母亲是个铁人,她的要强在全村也是出名的。母亲经常对我说,人活着就好争口气,不能让人看笑话。
记得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舅舅家走亲戚,吃过饭后,母亲领着我来到一片庄稼地里,地里还长了几棵大柿树,母亲坐在柿树下放声大哭,一直哭了好长时间,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无缘无故的大哭呢,后来才知道,那柿树的旁边是我外公外婆还有舅舅的坟墓,他们都是在大跃进时吃食堂饿死的,母亲触景生情,伤心欲绝,想想昔日的富足生活,看看眼前的情景,怎不伤感流泪?
长大后,我先是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心里很不安分,总是想到外面去闯荡一下,母亲知道我的想法后,就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出去,外面不好混,哪里都不容易,还是教书稳当,无论社会咋变化,也不会砸教书先生的饭碗。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里话,她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日子,所以珍惜拥有,珍惜眼前的一切。后来,我还是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从家乡去了上海。临走时,母亲满面愁容,心里很不踏实,千叮咛万嘱咐,说出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她把提前整理好的衣服被褥交给了我,送我出门,那时我真是百感交集,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走出家门,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亲。母亲的伟大就在于一生用生命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母亲爱我的那片拳拳之心,我是彻底的铭记于心了。
在上海几年,我的生活慢慢稳定了下来,母亲知道后非常的开心。她听说我经常到外地出差,就捎信给我,让我在少林寺给她买一支龙头拐杖回来,我这才想到,母亲开始老了,需要拐杖生活了。当时我也没太放在心上,几次去少林寺也忘记了给母亲买拐杖,一直到去世,她也没有用上我买的龙头拐杖,这是我一生的一个憾事。后来,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给父亲、大妈每人买了两支精美的龙头拐杖,只是母亲永远也看不到了。
晚年的母亲,多种疾病交加,有一段时间一直吃不下饭,后来到医院去检查,才知道患的是食道癌,已经到了晚期,我们兄弟几个到处找医生,寻药方给母亲医治,最终还是没有把母亲从死神手里挽救回来,临终前,母亲唯一的愿望是想吃点樱桃,因为当时正值秋天,不是樱桃上市的季节,我们跑了好多地方也没有买到樱桃,母亲甚为失望,我们兄弟也为母亲没能吃上樱桃心里非常的难过。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在病榻上奄奄一息,一个个拉着我们的手,眼泪噙满了泪花。尤其是刚会说话的小侄女扑到她怀里一直叫奶奶时,母亲更是难过到极点,眼泪也流干了。母亲去世后,我悲痛欲绝,喉咙沙哑了好长时间,喉管发硬,一直走不出失去母亲的阴影。
如今,母亲已经彻底地远离了我,远离了她深爱的亲人们。每次回家乡,我总是不忘到母亲的坟前看看,坟头上荒草凄凄,周围长满了茂盛的庄稼,看着满地的庄稼,看着母亲耕作过的田野,想起母亲生前对我的教诲,想起母亲教我怎样做人,想起九泉之下的母亲是否还在对我牵肠挂肚,我心里就一阵悲酸。此情此景,我又想起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是啊,母亲将永远地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我和她阴阳两隔,相见只能在梦里了。
作为一个浪得虚名的作家,我很早就想为母亲写点什么,以便让我的后辈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德,然而,在这样一个日益浮躁的社会大环境里,我一直未能静下心来,用我的键盘敲击一篇关于母亲生活的片段文字。时值清明前夕,我手捧着母亲发黄的照片,坐下来,努力用记忆搜寻着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我的文字记下我对母亲无声的思念,让母亲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想,这也算是对天国里的母亲的一点告慰吧?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
《琴泉》平台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