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的知识?2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学习,在现今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但工作通勤都要耗费4个多小时,哪还有心情专注投入1万小时来学习练习呢?
既然不能不学,那怎么办呢?我们开始找窍门找捷径能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技术。
自从知识付费的出现,好像只要肯花钱能让所有大牛给我们做知识仆人。
只有想不到就没有学不到的,从做饭穿衣到励志上进,简直是无所不能。况且还都告诉我们学完退款,21天速成之类的。
那还等啥呢?买!然后告诉自己花的不是钱而是投资自己,谁手机里没几个网课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上进青年。
结果就是买了很多,学了得很少,有的连打开都没打开过,我现在还存了一个网盘的资源在吃灰。
知识付费的错觉就像,在付钱的那一刻我们就学会了,实际上却连门还没看见,更别说学会了。
那到底该怎么利用资源,短时间内学会一个技能呢?4个方法让你学啥都快,学啥都能记住。
全文2000字,用时2分钟。耐心看完,肯定会给你新的启发,可以先点赞收藏哦~
再牛的知识,我们不会用,也不是自己的。
你有没有极度渴望通过一门课程改变命运,期望学完我们就能年入百万。
就像之前提到的任何知识都不会是生病了打针,比如我想看懂财报,那就打一针会计资料,我想说英语那就怼一针雅思托福。
可能么?
我们总要自己定下心去学,才能进步。
马尔茨在《心理控制论》一书提到:21天法则,就是不管多快速的学习方法,也要有一个周期,起步就是21天。
所以想学个新技能先给自己定个21天的入门期。
不要害怕成为知识付费的韭菜,换个角度我们可能都是韭菜,就像之前很多人花28万去上个湖畔大学,不也只是想让马校长给点拨一下啊。
只要我们想进步,就需要有人给我们指点,花钱买牛人的经验呗,重要的是买来要会用,怎么消化成自己的。
从对手身上取经。
你听到过这个词吗:“竞品分析”。
字面理解就是:把跟自家产品或自家准备产品化的产品创意,跟市场上已有的相关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取长补短。
直白点说就是向对手学习,我觉得这个思路也适用我们的日常学习。
我们要去看看同事是如何学习的、用的什么方法、如何记得笔记、学的什么技能等等,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自己的方法论。
既然对手比我们强,他肯定有过人之处,那直接关注对手能让我们快速掌握入门配置,这可比大海捞针书海战术,节约时间。
比如我写作,刚开始只顾着闷头写,处于一种自嗨的模式,阅读量也少得可怜,有一天我心想我看看别人怎么样写的,为什么他阅读量那么高。
我发现别人的选题更新颖、排版更舒服、价值密度更高,如果我是读者我也会看好她。
再比如同事能3分钟做好一个表格,我张口问一句:你怎么做的啊?这么厉害能教教我吗?这不比我们上网搜:怎么每页都有标题?怎么打印在一张纸上?怎么快速查找?等等问题快啊。
吉德林法则说:把问题写出来我们就解决了80%。
我们能知道是什么问题,其实还好。可怕的是,我们根本不知道3分钟做不完表格的问题在哪?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更别说上网查了。
所以,我现在会定期复盘会做对手分析,我哪落后了、哪没人家好、哪是我的优点,闭门造车不是上计,吸收百家之长才会让我们脱颖而出。
不去复制别人,而是找到自己的方法。
印南敦史先生说: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就是这1%造成了我们的不同,同样的文字你觉得哀苦,而我看到了治愈后的希望。
就像凤凰传奇唱的《海底》,同样的歌曲同样的歌词,一只榴莲唱的是绝望,而凤凰传奇是希望。
有人说我们的想法是从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里提炼出来的。那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注定和我不同,肯定各有各的想法。
比如你早上背书效率高,而我就是晚上背书能记得住,那我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早起背书。而是,我知道自己晚上效率高,我要把难点重点安排在晚上,着重来背。
不要完全去复制别人的想法、方法,而是从中碰撞出我们自己的认知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保持长期稳定的输入。
我们分析对手,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接下来就是保持稳定的输入,因为有输入才有输出。
输入就是给我们的脑袋里存入种子,有种子才能发芽才能长出自己的东西来。
比如我听课学到一个新词“边际效应”,概念是:条件固定不变,长期投入一件事,给我们的情感体验会下降。
因为这颗种子,我联想到:
比如谈恋爱,刚开始干柴烈火恨不得长在一起,但是随着长期了解,我们就没有了刚开始的冲动,甚至慢慢地会讨厌彼此最后分开,这就是因为边际效应在递减。
又比如我们假期放假,第一天在家刷剧很爽,重复刷4、5天,好像也没刚开始的快乐了,反而会无聊。
这是我的输出,那我就知道:
突然不爱了是因为回归了平静,想重燃激情,那我得改变边际效应。那我下次安排假期,一定不能每天重复做一件事,要安排得五花八门。
金一南教授说:做困难的事不仅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时候,也是快乐最多的时候。
所以,每半年给自己安排一个新技能,既能防止我们在舒适区“温水煮青蛙”,又能增加技能储备。
有目标有进步我们眼里才会一直有光!在评论区留下你最想学的技能,然后留出21天去试试吧~
有人说公开写出来我们就会怕被打脸,就一定会实实在在地完成,你敢吗?
作者介绍:
酱酱饭团,一枚自由撰稿人,专注口才思维和个人成长干货分享。关注酱酱,一起向上生长!闪闪发光!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