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报数字报刊平台
侯家镇 在城桥镇境内。东三江口东。有公交南堡线、南裕线站点。据《鳌山乡志材料》记载,最初由侯姓在此开一爿小店,人称侯家镇。20世纪60年代初,侯家镇仍是小市面,商户不多,只有小菜场、南货店、施同白药店、仁善堂药店。相传明朝年间有一只江西碗船航行于此而沉没,1968年,侯庚生(根生)在挖掘宅沟时,挖到一根船樯木(桅杆)顶,约有水桶粗。今存1981年10月,姚永发采访原10大队3小队侯庚生、徐凤珠夫妇的记录。侯姓居住城桥镇山阳村3组,侯耀祖、侯耀章、侯庚生兄弟三人,侯庚生迁居长兴岛。因侯谐音猴(俗称活狲),俗称该镇为活狲镇。
近代,侯家镇有东、西侯家镇之别,中间有一座东西向的跨河的木桥,名通济桥。集镇西南有黄氏家族,以黄眉峰、黄醉春父子著称。
陈家镇 在崇明东部。名载清乾隆《崇明县志》卷三《津梁·济民墩附》:“原建济民墩四十二座……一在陈家镇,离海十二里。”又称下陈家镇。因陈家镇、天兴镇、中兴镇等合并改称陈家镇。近代又分东明东街、东明西街。西街有三个陆家宅,西有三个陈家宅。陈耀安宅曾设陈家镇小学分校,今为陈家镇陈南村私企小工厂。1958年后,相继成立陈家镇人民政府、陈家镇乡、陈家镇,2001年陈家镇与裕安镇合并,定名陈家镇,驻地牛棚镇。有陈海公路、公交堡陈线、南裕线等。
崇明《陈氏宗谱》记载,“磷支懋相后”的一支后代,“住崇下陈家镇东南四里”,陈廷荷,字周望,号夏亭,监名荷,太学生,清道光六年奉旨海运,享年59岁。陈姓同宗后代,“磷支懋恩后”,“住下陈家镇上”。有陈富春、陈占生、陈全兴、陈再兴、陈春大、陈富金、陈再郎等。崇明陈家镇,因该家族而得名。
崇明《陈氏宗谱》卷首道光七年杨樽《盛岩公传》记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崇明南堡镇杨樽在陈家镇东南四里陈夏亭(即陈廷荷)次兄陈芝堂(又名陈廷兰)宅四乐轩设馆授徒,弟子中有不少知名者,如祝勤,字补斋,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陈芝堂孙陈锡龄(庠名蓉镜),道光十六年(1836)秀才。
一在宝山鸭窝沙西部(东为厚朴镇)。一在崇明东南面。位于长江南支中的崇宝沙。
一在江苏海门凤凰桥。位于东天补沙。崇明《陈氏宗谱》内《怡轩公传》记载,嘉庆元年(1796),陈堂建凤凰桥,跨海界河。后形成陈家镇。陈氏家族祖上从崇明城内兴贤街迁居通州余东场,后南迁建桥、镇。
西天补沙也有陈家镇,今属万年镇耀昌村。
江苏启东惠安镇北陈家镇。清道光年间陈昌阁建。
江苏启东曹家镇。原有曹胜荣在元和镇以北大河东建房设店称曹家店,随即陈姓在大河西开店称陈家镇。
堡镇 在崇明城区东。源于明末修筑的土堡。据清雍正《崇明县志》记载,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知县袁仲锡鉴于倭患已平息,为防御海寇侵扰,呈请上级获准后挑筑于沈安状。至康熙年间,城乡“挑墩筑堡”,先后挑筑十座土堡。沈安状土堡位于大通河南、当沙头港西。集镇首先在大通河北形成,俗称大通河镇。大通河南土堡附近形成堡城,后形成堡城镇。后分别改称北堡镇、南堡镇。南堡镇从近代开始有轮埠码头,成为集镇重心。聚星桥北有正大街,聚星桥南有光明街。聚星桥东西为双十街。崇明堡镇与奉贤奉城、南汇周浦均以南北向的十里长街著称。
光绪《杨舍堡城志稿》称,因“累被倭患”,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杜公华建杨舍堡城。嘉靖年间,浦东川沙有筑土堡后形成的堡城、县城。据以判断,崇明堡镇与彼建筑的背景相似,只是堡字的白话读音稍异。北方陕西有吴堡县、瓦窑堡等。
1989年版《崇明县志》第9页“县属镇——堡镇镇”以为“相传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倭寇入侵时,该地人民在今民本中学一带,筑土堡御敌”从而形成堡城、堡镇。这一说法明显有误,1659年已是清初,怎么会有倭寇、倭患?考查下来,该说法源于沿袭了20世纪末编印的《堡镇镇志》的错误表述。
王霖《瀛洲游思录》(下)第19页,在1960年初,在堡镇的一条河边亲眼见到过一块“大运轮船死难同胞纪念碑”,所刻碑文早已忘却。“大运轮船死难同胞纪念碑”原在堡镇土城头东边,水泥板,大小如杌凳面。
堡镇土城在南堡镇西南。呈正方形,边长一里三分,周长五里二分。分东城头、南城头、西城头、北城头。外有护城河。东北角有关帝庙(后为堡镇小学、民本中学)。城中心有“化人田”(义冢),土城北边为杜少如的祖坟。土城内多榆树。土城后全部铲平。南土城为化工路,西土城为堡镇港的西河沿,东土城为民本中学东侧南北向的路,土城头为东西向的向阳路。见《崇明县乡情报导》第四十七期刊登的陈懿《堡镇昔日风貌》。陈懿文中称“是否为废弃的县城,不详待考”。
民国《齐河县志》卷三十二《艺文·记》收录张溥《齐河王瑞卿(王宫臻)宰崇明生祠碑记》,崇祯初年,该地民众“聚堡内外而居”,“几与城埒”。建成于崇祯六年(1633)的王公祠原在堡镇关帝庙前,今址为民本中学。大通河南堡城除了王公祠,另有乾隆年间所建盐大使署,嘉庆年间迁建的县丞署。
康熙《苏州府志》卷首《崇明县全境图》记载有沈富堡、顾春堡、石湾堡、永宁堡、桥北堡、桥南堡、得胜堡、保安堡、平安堡、平洋堡。其中石湾堡,因石家湾得名,今址为城桥镇金月湾小区。保安堡,今址为保安镇,保安镇东河道,原为抗清名将张名振“安乐潭”,官府在南北筑刘公坝、陈公坝御之,今为太平竖河。太平竖河因河道之东太平沙而得名,太平沙有得胜堡。沈安状堡城形成堡城镇,今称堡镇。
蟠龙镇 在建设镇境内。名载清康熙《崇明县志》,因蟠龙河得名。今有“蟠南村”行政建置。原有“蟠龙村”行政建置,已并入大同村。陈海公路上有蟠龙河西桥、蟠龙东桥。
崇明“沈氏三杰”沈鼎法、沈鼎立、沈鼎台为建设镇大同村蟠龙16队人。
崇明《茅氏宗谱》记载,“三支、廷仁后裔”的一支后代,茅道荣、茅灿江父子,“住盘龙正对东”;另茅清源(陆氏),居住“盘龙正西四里”。
一在江苏启东石坨港边,原属海门。
眼馋镇 在竖新镇跃进村办事处东南。原名富安镇。镇西(跃进村7组车口前面)为清代乾隆年间沈探花墓。自南至北,有两根石旗杆、两条圆沟、石牌楼、石桌、坟墓。1958年大跃进时代墓被拆毁,旗杆、石条被用作桥梁。今眼馋镇有公交堡胜线车站站点。眼馋镇一度被改名颜兰镇。崇明《季氏宗谱》“二房孟懽支士英后”的一支,“住眼馔镇东三官堂西”。
一在江苏启东聚星镇东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