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细柳街办徐家寨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区正西10公里处,花卉路穿村而过,南靠楼子村,北邻肖里村,东靠等驾坡南村,西邻孙家湾村。2个村民小组,260户,900人。
村建于元末,原名徐家庄,以徐姓多而得名。明朝初期为军寨,故易为徐家寨。分南、北二村,即今天的东寨、西寨。古时东寨村南北一条街,北头由一座小庙封村口,南头有城门楼,照壁牌坊。共20余户,160多人,耕地400余亩。村东南和西北各有一座砖塔,约7米高;西村共有三条街,形成“土”字形,东西方向布局。西头也有三间庙宇,封住西村口,东头有城门楼、照壁。共45户,270多人,耕地600余亩。村四周有城壕,深约3米,为村内排水所用。村东南有一座砖塔,约9米高。东、西二村之间有座“井王大庙”。
近代,徐家寨手工产业以木器加工出名,也有铸造业等集体经济组织,最具特色的是土法榨油坊,远近闻名,百年不衰。据村中老人回忆,榨油坊兴建于20世纪40年代,规模较大,生意兴隆,可谓门庭若市,供给着方圆十村八乡群众油料加工、买卖兑换。加工原料主要是棉花籽、油菜籽,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干炒,主要设备为直径1.2米的铸铁大锅,架煤炭或柴草烧炒;第二步脱皮过箩,将炒黄皮的棉花籽用石磨脱皮过筛;第三步磨坯,将棉花籽脱皮后净仁,用石磨磨成粉状;第四步蒸坯,将磨好的粉状棉花籽仁拌水成湿而不粘、散而不干,进锅蒸煮至两小时;第五步包坯压油,用竹片编成直径约四十公分的圆圈,用稻草包坯后上大梁(一根12米长,一抱粗的大圆木),利用杠杆原理作用进行反复压榨,渗出油脂,精炼后为成品油。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古老的榨油作坊淡出了市场,直至关闭,只能给徐家寨村群众和周围村民留下深刻的记忆。
主要产业以花卉业为主,特色产业有西安市最大的草皮种植基地,占全村总地亩的1/3,供应西安市周边环境绿化所需,安置了村内大部分劳动力。近年来,村内进行道路硬化和绿化,路灯照明。行政中心和健身广场设施齐全,满足群众文化健身活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