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北张村仨民间“史官”的百年村庄纪事

深入农户搜集史料

三位离退休干部,在自己晚年时光里,和12位村里资料采集员,常年深入村庄、档案馆,翻阅省市区县十多部史册资料,遍寻有关自己村子的历史资料,查阅了周边区县有关本村的所有历史档案,走访群众2000余人,各自动笔,根据负责章节撰写,再碰面讨论研究,历经10年编写,九易其稿,终于将25万字的村史——《北张村纪事》印刷出版。“历史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掺杂哪怕一点的私人感情。”担任民间“史官”,三位编撰者坚守“真”字当头,希望能给后人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历史工具书”。
    写村史“真”字当头
    9月16日是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村一年一度过传统古会的日子,村里除了请来戏班子唱大戏,更让村民欣喜的是,他们盼望十年的村史《北张村纪事》,要在村里城隍庙对面的戏台上,举行首发和“每家每户一本”的赠书仪式。
    当该书作者之一,已经87岁的邹圣周走进村子时,村民连忙上前搀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这位曾任长安县(区)法院副院长的“老政法”。在他们印象里,十年前,脚蹬布鞋的老邹常回村,走东家进西家找人了解“过去几十年的陈芝麻烂谷子”。
    “当年老邹一进门就喊着泡茶,我们抽着他带来的纸烟,一聊就是多半天。”在老乡长石勃甫记忆里,“他手里不离本子,还像年轻时做‘文学青年’那样,把我们说的都记在上面。”
    另一位作者,81岁的张鸿济身材瘦弱,言语不多,出身书香门第的他在县(区)档案馆和党史研究室工作过,他向记者谨慎地强调:书名之所以叫《北张村纪事》,不敢叫成村史,是因为第一次接触编撰史志类书籍,难免有不是非常精确的地方。72岁的蓝信鼎在三位作者中算是“少壮派”,教师出身的他告诉记者,这本书只收录了他们三位作者和12位资料收集员十年来搜集资料的七成,文稿付梓刊印前,又把近一成让大家心里感觉不踏实的素材也删掉了。一件史实未经三人以上确认,就不能写进书里,大家集体吃不准的事情就在后面注明“待考”,或者直接拿掉。

这本书在三位作者心里是一部百年纯历史。从2005年6月开始动笔,“重在资料和史实的准确与真实,力争不虚假、不夸张,存真求实。文字通俗、朴实活泼,让男女老少都看得懂”被奉为采编过程不可逾越的总原则。
    三位老人说他们都是“从青年起就出村给公家干事,直到退休也没给村上和村民帮过什么忙”。十年前,三人闲聊时就萌发了把村里的历史变迁、贤人达事、经济发展、风土民俗记录下来,以此昭示后人的想法。面对越来越丰富的资料,最后拍板决定了为村里写一部村史的“宏伟计划”。
    25万字诉说百年沧桑巨变
    他们三人在村里张贴“给北张村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希望大家提供史料,积极参与。村里的企业家、省政协常委张占胜和省人大代表兰喜吉闻讯后表示:给你们安排车,再给些启动资金。同时也提议,除了记录村里的大事,也把村里典型、带头人都写上,哪怕当年是最早的养猪专业户,第一个到县城韦曲镇摆凉皮摊子的,虽然是小事、小人物,但让后人能知道咱北张村如今的变化是怎么过来的。三位作者婉拒了两位企业家的好意:“怕村里人说闲话,认为我们在给一部分人树碑立传。”

文革期间破“四旧”,兰喜吉家多亏又准备了一份家谱,“否则现在自己家的过去,全都没有了记忆。”在他看来,三个老人义务为村里写村史,等于给全村记家谱。这不是给后人摆功劳,而是让晚辈牢记长辈传下来的艰苦奋斗精神。
    兰喜吉向记者感慨道:自己的商业头脑就是跟着祖父、父亲耳濡目染培养来的。他的祖父在当地是最早一批搞长途运输和物品兑换贸易的农民商人,“把村里出产的手工纸用马车运送到咸阳、宝鸡等地,换来当地富余的粮食;常年在一里外的秦镇集市上卖簸箕、筛子等时令农具。”他父亲用粮食、蔬菜给村里的加工厂兑换回来了原材料,“那时候我经常帮着守摊子看管东西,耳濡目染也就明白了无商不富的道理。”

出身商业世家的兰喜吉坦言自己真正走上从商之路,是受了村里先行一步的企业家张占胜的影响,“他让我给工地送白灰,带着我搞工程,算是扶上马,还送了一程。这样的传、帮、带模式,也是我们村的好传统。”兰喜吉认为,作为后来人要讲良心,把这些都应该记下来,对晚辈也是个启发和教育。

地处沣河之滨的北张村始建于汉代,是西安市长安区有名的历史古镇,特别是从唐代开始保留至今的手工造纸,曾为宫廷御用纸张,多次出国表演,素有“纸乡”之称。历史传说称蔡伦把造纸术带到北张村,三位老人经过考证,认为那是没有的事。

“年轻人都埋怨为什么我们村耕地这么少,我们考证后了解到,和村里将手工造纸作为主业有密切关系。”蓝信鼎向记者解释道:村子里有古谚语“一合槽顶十亩地”之说,说明造纸经济价值高。手工造纸能忙一家人,古语说“有女不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立墙根”,讲的就是古法晒纸的场景。由于手工造纸在北张村非常发达且成为主业,传统耕种开始颓废,所以村里的可耕地当年逐步被转移给其他村。
    获悉三位老人将编撰的村史定稿后,该村张占胜、兰喜吉、张户生等10位企业家捐款10余万元,得以让书稿刊印出版。在新书首发当天,2000余本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免费发放到每家每户,村民们竞相翻阅,寻找家乡的过去。他们说,本村人写村史,自古到今在我们村及周边还是头一次。

追根溯源成风尚
    “看了这本村史才知道,在秦代时,秦岭山下就是皇家的狩猎场,西汉时的北张村和毗邻的南张村都是皇家捕捉和饲养各种动物的‘上林苑’。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形成村落,上千年过去了,村子的位置向沣河边位移了一里左右,原因是为了造纸取水的便利。”作为90后,刚步入大学的高佳豪对新出版的“村史”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指着书本里的一块唐永徽年间的碑石说,上面所刻文字有:“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奇兽。南开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疑惑自己村庄名字的来历,“还以为以前全村人都姓张。”
    谈及对村史的搜集,邹圣周说自己从1989年离休后就开始了,“有关村子里的史料,记满了大大小小的本子和纸片,有时候半夜做梦惊醒,都要连忙爬起来把写进文稿的资料整理出来。”听到哪里存有和北张村有关的史料,邹圣周不但自己亲自寻访,还让儿子帮忙找来咸阳、户县、灞桥、西安的地方志、地名志。为考证村民姓氏迁徙,还找来了江苏省的《金坛县志》、《秦都区志》。

“复印资料很贵的,为省钱,我们都是手抄,经常一大早就赶到档案馆,在那拿着放大镜看一整天。”三位老人还对记者说,比如村里有座占地8亩的紫禁城,相传为明代驸马或郡马、皇姑的家宅,但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考证,发现紫禁城仅是个俗称,所谓的驸马、郡马只是传说,查无实据,就如实地记载下来。
    但这一说法,资料采集员蓝善生并不同意,这位61岁的农民,自称从小就对历史很感兴趣,并且在诸多史书中找到佐证,“村里的紫禁城是慈禧御赐马姓驸马所修,且有南北两座。我还找到了他的16代孙子马培基,印证了这一切。”蓝善生说,《北张村纪事》主要记录民国末年到现在100多年的村史。自己对此前的历史更感兴趣,目前已经就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等,写成了四本教案本的文稿。“我要解密许多不为人知的和村子有关的历史,十分精彩。”

在北张村不但有邹圣周、蓝善生等这些关注村史的民间“史官”,还有张户生等一大批关注家史的个人爱好者。张户生搬出家谱告诉记者,经过考证了解,自己张姓这一支,和几十公里外的斗门街办张家同出一脉,再往上追溯,发现和台湾的张家一支是亲兄弟,“从目前了解的资料来看,老一辈从古到现代,都是抗御外敌的将领,也让大家尊称‘英雄世家’的称号实至名归。”

接地气的村史才更有价值
    近年来,在我省多个市县都出现了编撰村史的热潮,长安区政协也组织民间力量编撰《长安百村》的村史,旨在“见微知著,鉴古知今”。临潼区编撰村史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村史的内容多涉及村庄的历史沿革、农业生产、教育卫生、文化艺术、民情风俗等十五六个章节的内容,文中的图标、图片、碑匾、碑文都来自村民和档案馆的收藏,且多为首次亮相。有的作为内部资料在传阅,更多的仍是书稿,甚至在撰写者的箱子里沉睡。像《北张村纪事》这样被正式出版,并被档案馆认可、收藏的寥寥无几。
    不可否认的是,被长安区史志办主任、档案局长王建都称之为“志林一叶”的这些村史,从民间小事、百姓生活的细微处,反映着农村变迁的历史风貌。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继表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有些村落会失去原有的样子。在这个时候抢救村志村史,对保护我们曾经拥有的记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陈登武教授认为:以往历史写作多由地方的大家族、士绅或读书人来写,地方史多半也以大家族为中心,呈放射状式的记录,或许也能记载某一个面向的地方事务,但终无法超越单一观点,记载不同观点的地方历史。大家来写村史就是希望每一个家乡人书写自己家乡的历史,既有地方大家族的历史故事,又有地方小老百姓的悲欢离合,让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呈现多元的历史讯息,也让平日少有机会相互认识的社区乡亲,通过彼此个人历史的透露,发展出一个充满愿景的社区共同历史。

“写村史的人最起码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村史才有意义。关键是能否写出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来,不应该盲目地去提倡和鼓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良玉表示:作为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实践者,直接参与历史写作,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即使学术性不强,只要有第一手素材,对于历史研究来说都是好现象。

来自:陕西日报

(0)

相关推荐

  • 留住回忆,留住乡愁,留住美丽的念想——琶村村史馆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留住历史,留住乡愁,留住人类发展的轨迹,是一个乡村赖以生息.繁衍.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美丽乡村的基因和灵魂. 一 当你到农村寻访有关 ...

  • 文化立村

    ----参观北京高碑店村有感 去年金秋时节,我有幸进京参加文化产业学习培训.期间鉴于理论联系实际,校方中国人民大学安排了到"798".传媒基地等几处文产实地进行参观学习的内容.此中 ...

  • 义仓村写意

    水乡义仓村,位于中山民众镇东部,处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横门水道边,有着长达四公里多的海岸大堤.近年来,她的美景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美女,突然间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引得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人们对其美丽赞叹不 ...

  • 湖峰十八行村

     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湖峰十八村,有着260多年的建村史. 因村里房屋讲究风水布局规划合理具有典型的琼北农村建筑风格呈扇形排序十八行而闻名,凸显"兄弟同心.邻里无欺". 至今村里还保 ...

  • 情浓意切的结晶——写给《东洋江村志》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情浓意切的结晶  --写给<东洋江村志> 文丨杨连峰    编辑丨文姐 2018 ...

  • 长安北张村、阿底村、上南丰等9村,征地、拆迁工作计划曝光

    "高新区长安区两区联席会涉及事项统计"工作计划安排表曝光,涉及长安区兴隆街办北张二村.北张四村.北张三村:灵沼街办上南丰村.阿底村.南正庄村.东正庄村:细柳街办晨光村. 西安国际社 ...

  •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北张村(北张一 、二 、三 、四 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西安市西南20公里,长安区西20公里的沣河东岸,西与户县秦镇和灵沼乡接壤,沣惠渠和祝秦公路穿境而过,西户路沿南境而行.东门外,稻花香岸柳成行, ...

  • 长安村史 | 长安北ei张村、南张村来历概述

    "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         英雄一世的汉武帝爱好狩猎,沣河一带的北张村过去也是皇家狩猎场.汉武帝 ...

  • 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之秘

    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之秘 现笔者将此法公布,若有缘者闻见觉此可行,愿小施此法渡己渡人,扬我易学大道!此术用于本命生肖办公室,卧室使用,也可用于阳宅地基下面,威力更甚. 例如:你是属龙(甲辰,丙辰,戊辰, ...

  • 民间地师绝学: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之秘(参考)

    学霸养成 2021-02-15 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之秘 现笔者将此法公布,若有缘者闻见觉此可行,愿小施此法渡己渡人,扬我易学大道!此术用于本命生肖办公室,卧室使用,也可用于阳宅地基下面,威力更甚. 例 ...

  • ​春天漫步.北京【大美民间 苏作百年展】清晨海云.摄辑2021.5.21.

    春天漫步.北京[大美民间 苏作百年-江苏工艺美术大师展]清晨海云.美术馆-摄辑2021.5.21. [前言]. [装饰-福桃 漆艺]. [装饰-屏风 漆艺]. [装饰-屏风 漆艺]后面观. [装饰-屏 ...

  • 这仨民间偏方,很管用!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 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 1.<腺粒肿.疙瘩.疖子.针眼.无名肿痛偏方> 孔女士献方 材料:茄子裤(茄子根部扎手部位).何首乌(黑色的.熟的) 用法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一一三)兖州北张村之二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秘法(续)

    民间风水三百年不传秘法(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