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就忘,原来是根性不够好
亲近众多佛陀,亲近众多具德的善知识,依靠自己的身体等侍奉而起欢喜的承侍,而令佛陀与善知识生欢喜,这是一个合格的弟子必须要具备的功德。若总是让善知识操心,是很难得到善知识的真正摄受的。
在诸佛、诸善知识前询问般若之义,并消除疑问。具德的善知识都代表佛陀,在他们面前听闻般若波罗蜜,对于自己产生的疑惑向诸佛、善知识询问,并且得到了答案,消除了疑惑,亦即请转般若波罗蜜法,令诸佛、善知识生欢喜心。以及通过依止诸佛,在诸佛、善知识面前,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
不仅依次听闻,并且在听闻之后,也无有恐惧,领会其意义并牢记其语句。听到了这些甚深的法义,心里无有任何恐惧的感觉,非常欢喜,还能牢记在脑海里。我们现在根性不够好,学完之后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还是我们的意乐不够强,福德不够深的缘故,否则可能听一遍就记住了。例如某些事物当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掉。其实,真正的见性开悟都是一瞬间的事,可能都是突然发生的。
以内心不忘其义的思维与观修而受持等方式,通过如理作意与实修,从而生起证悟,佛陀等诸圣者即承许此等之人是堪证达之法器。能听到般若波罗蜜多这种义理的人,都是往昔亲近过佛陀,承侍过佛陀,积累过无量福德的人。否则,不可能遇到这样无量的法门。比如我们今生遇到无上密法,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佛经所说的:“若诸有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耳者,皆于往昔承事诸佛如来善根所生”等等,即是对上述诸义的诠释。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28
在诸佛、诸善知识前询问般若之义,并消除疑问。具德的善知识都代表佛陀,在他们面前听闻般若波罗蜜,对于自己产生的疑惑向诸佛、善知识询问,并且得到了答案,消除了疑惑,亦即请转般若波罗蜜法,令诸佛、善知识生欢喜心。以及通过依止诸佛,在诸佛、善知识面前,行持布施、持戒等六度。
不仅依次听闻,并且在听闻之后,也无有恐惧,领会其意义并牢记其语句。听到了这些甚深的法义,心里无有任何恐惧的感觉,非常欢喜,还能牢记在脑海里。我们现在根性不够好,学完之后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还是我们的意乐不够强,福德不够深的缘故,否则可能听一遍就记住了。例如某些事物当下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一辈子都忘不掉。其实,真正的见性开悟都是一瞬间的事,可能都是突然发生的。
以内心不忘其义的思维与观修而受持等方式,通过如理作意与实修,从而生起证悟,佛陀等诸圣者即承许此等之人是堪证达之法器。能听到般若波罗蜜多这种义理的人,都是往昔亲近过佛陀,承侍过佛陀,积累过无量福德的人。否则,不可能遇到这样无量的法门。比如我们今生遇到无上密法,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佛经所说的:“若诸有情,于此般若波罗蜜多一经耳者,皆于往昔承事诸佛如来善根所生”等等,即是对上述诸义的诠释。
——摘自《现观庄严论》讲记2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