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小城蒙自:这里肯定不只有过桥米线
文图:七月娃娃
跟蒙自这个地方有点不解之缘,原本没想到会去的,这一趟云南之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建水。从昆明到建水的火车上,做对面的回建水老家的老爷爷便提到蒙自这个地方,说建水的石榴酸,蒙自的石榴甜,于是对蒙自有了最初的一点印记,跟蒙自的过桥米线并没有太多关系。后来同行的朋友受到热情的粉丝邀请,这一趟蒙自之行,我们的奔着小敏家的石榴去了。
蒙自让人联想到的自然是过桥米线,只是旅途匆匆,关于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南湖,以及西南联大文学院旧址等必游景点,都被我忽略了。蒙自的米线店一般到了中午便关门,据说是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所以在这里每一顿早餐都是菊花米线不足为奇。
对铁路有千丝万缕的爱恨情仇的人,自然不会放过碧色寨的。当初提到蒙自,这个传说中滇越铁路的小站的名字窜入脑海。云南十八怪有说:“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滇越铁路,又跟越南扯上了关系,叫我如何不念想呢?
铁路沿用的是一米铁轨,就是我们俗称的米轨。
小站早已经荒废不再使用,偶有火车从在这里停靠或经过。火车汽笛鸣响,很多年前,作为云南的第一个通商口岸,这座小小的滇南小城,有了海关、电报局、邮政局、外国银行、领事馆等洋气的产物。
小站周围特别宁静,站区开放,但参观者几乎为零,周围开始野草丛生。
小站的几栋平房,是保存完好但已经破旧的法式建筑,也是当年蒙自海关设在车站的分关。这样的车站,让人不由地思绪万千,仿佛来到了越南的某一座小城。月台上的钟上,依稀可见“paris”的字样,时针早已经不动,时光也因此停滞了。
月台旁边是一个小院子,当年滇越铁路的帮办住所,现在是一家小卖部,院子里的狗看见生人就吠,非常敬业。
作为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碧色寨这个小村落似乎拥有了更浓厚的历史韵味。正逢中午,村子里放学的孩子聚集在村口的食堂里吃午饭。
还有大热天里跑出来嬉戏的孩子。
村民们生活的房屋,仍然是当年的木质结构,那时的云南交通落后,马帮是主要的运输力量,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碧色寨,便集结了许多运送货物的马帮队伍。
碧色寨的一些历史建筑,在没有维护的情况下变得有点破败,很难想象,在一百多年前,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巴黎香水越南咖啡美孚洋油等舶来品早已经是当地富有人家的日常必备,这里散落着一些当年外国商行的旧建筑,还有当时最豪华的酒店,如今也只能在斑驳的外墙看出个大概的印记。历史远去,滇越铁路的使命也已经终结。
在此之前,我听说过蒙自,源于历史书,源于过桥米线,但万万没想到我会来到一个叫新安所的小镇,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傍晚。
作为中国石榴之乡,新安所得幸于未被游客发觉,但是镇子里保存的一些老建筑,让这个小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面对闯进了他们生活的外地游客,新安所的姐妹两显得有点局促。
很多老房子沿用的是云南特有的三房一照壁的格式,院落里晾晒着新收成的烟草。
从蒙自坐上小敏家亲戚的车子,来到这个叫新安所的小镇,开始了农家石榴“考察之旅”。刚刚在院子里坐下,小敏奶奶便拿出新鲜的石榴来招待客人。
跟建水的红石榴不一样,蒙自的石榴,表皮呈米白色,子多味甜,但事实上我更喜欢甜中带酸的建水石榴,仿佛那才是青春年少的味道,而蒙自的石榴,俨然已是尘埃落定的成熟之相。
小敏家的石榴遍地都是,还在华南农业大学念书的小敏,为自家的石榴,开了一家淘宝店铺,遥想当年我念大学时,一副呆萌状,根本就没有现在孩子的商业头脑,枉费了不少青春时光。
小敏的哥哥带着我们去看他们家的石榴园,园子不大,树上还有尚未成熟的果子,有些用保鲜纸裹住锁水分。
也会看到红润的“建水”石榴,但橘生淮南则为橘,看它在树上孤独伶仃的样子,想必也是在哀叹生错了地方吧。
跟小敏家人的缘分因石榴而起,在小敏家,我和朋友受到了热情的招待。远在广州读书的小敏,大概也没想到因为网络,陌生人会走进她的家里来,吃到了好吃的石榴,认识了她的奶奶。奶奶拿着烟筒抽水烟,话语间慈祥温和。
小敏的家人亦是淳朴憨厚,蹲在屋檐下抽烟的叔叔,在厨房里忙里忙外的母亲和婶婶,都在为陌生客人的到来,而欢喜雀跃。
小表妹,一直都很腼腆,与小敏素不相识尚未谋面,我却在这个小女孩身上,看到了小敏成长的模样。
我想这丰盛的晚餐绝对是为客人的到来而准备的,陌生的小镇,陌生的人家,能跟当地人坐在围桌上吃一顿晚餐,聊一些家常,这样的缘分,要修多久呢?
那天吃过什么早已经忘记,偶尔会想起那样一个傍晚,想起蒙自,心中掠过一丝暖意,当别人提起蒙自,说到过桥米粉西南联大南湖等,我脑海里蹦出来的却是在新安所小镇吃到的一个甜石榴,想起那晚餐上每个人的笑脸。
我是七月娃娃,巨蟹座的七月,夏娃的娃。
微博:@七月娃娃
娃娃的杂货铺请加:13926086996
愿煮一壶好茶,等你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