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疏肝利水治愈现在慢性乙...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疏肝利水治愈
现在慢性乙型肝炎是西医的棘手之病,相当难治,但此病在中医面前却并非什么大病。我们来看著名中医刘渡舟先生的一则医案:
患者刘先生,55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患者言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痠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
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牡蛎(先煎)、花粉、黄芩、炙甘草。此方仅服一剂,则夜间腹胀减半。三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桂枝、牡蛎、花粉而成,用于治疗少阳胆热兼太阴脾寒,气化不利,津凝不滋所致的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舌红苔白、脉弦而缓等症。本方和解少阳,兼温脾家寒湿,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泻阳明胃实,一实一虚,相互发明,可知少阳为病影响脾胃,需辨其寒热虚实而治之。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