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粟裕是“儒将”,其实大错特错,这才是真正的粟裕

粟裕将军外表文静,性格儒雅,大有我国古代儒将风范,所以很多人都以为粟裕是一位“羽扇纶巾”式的儒将,背后的含义也有“手无缚鸡之力”之意。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粟裕将军可不是“儒将”,更不是所谓的“秀才领兵”,在他文静外表的下面,可是有着猛将都比不上的刚硬。

粟裕出生于湘西侗族,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勇猛善战的猎人民族,至今沙笆侗族还存在着我国最后的“火枪部落”,这里的男性天生就酷爱猎枪和腰刀,他们自幼跟随族人上山入林,放枪走犬,狩猎猛兽,不用上任何军事学院,不用学任何军事教科书,就天然练就了一番行军布阵的技巧和经验。

粟裕将军被人夸耀的“每临大战有静气”,其实并非古典小说所渲染的“儒将风范”,而是狩猎民族特有的静待猎物时所练就的“静默战术”,充满赤裸裸的搏击内核。

粟裕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他在童年时代和所有侗族男童一样,酷爱猎枪,常用一杆猎枪在自家池塘里打青蛙,练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枪法,在开国将帅中少有人及。

青年时期的粟裕,怀着一腔热血,出山求学,很快又投笔从戎,跟随朱老总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还是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的班长,没有几手硬功夫,可做不了这个班长!

粟裕虽然看起来个子矮小,却敢于跟最彪悍的敌人拼刺刀,直到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与日寇战斗时,粟裕依然会挺着刺刀与日军“白刃格斗”,这哪里是“临阵拒不受剑”的儒将做派?

粟裕更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枪法,小时候喜欢用猎枪,参军后,更是对枪爱不释手,甚至睡觉也要搂着步枪睡,战友们都调侃他说:“粟裕不用娶老婆了,搂着步枪过吧!”

粟裕练习枪法很有一套,尤其是注重练习手臂的力量。晚年时,粟裕有一次到部队视察,看见小战士们一边练瞄准,一边说笑,粟裕待人宽和,他也不责备战士,而是以身作则感化战士,他将一枚硬币放在步枪准星处,要战士射击,结果枪一响,硬币就会震落在地上。

粟裕接过枪,亲自给大家示范,不仅每发必中靶标,而且硬币在准星处纹丝不动,让大家叹为观止。

在战争年代,很多开国将军都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但粟裕绝对能排在前几名。

粟裕爱打猎,常借打猎减轻精神压力,别人打猎,要等猎物停下来再开枪,而粟裕,故意要惊动本来静止的猎物飞奔,然后再开枪。

1962年,粟裕在上海养病,他当年的老部下们都来看望他,包括许世友、韩先楚、王必成、陶勇等人,大家知道粟裕爱打猎,就陪着他一起去打猎。

那时候的上海郊区,还有不少荒地,野兔也不少,大家就开始比赛打野兔。

野兔奔跑的速度非常快,许世友没有打中,王必成也没打中,只有韩先楚打中了一只。但是,等到粟裕时,他专门挑了一只跑得最快的兔子,都不用瞄准,随手就是一枪,那只兔子中枪后,靠着惯性又往前跑了好几米,才一头栽在地上。

粟裕将军还善骑马,抗战时缴获的东洋高头大马,别人骑上去总觉太高不安全,粟裕坐在上面却安稳如山,纵横驰骋。

粟裕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像张果老倒骑毛驴一样,倒骑骏马。部队行军时,他倒骑着马走在最前面,脸朝后,跟后面的人研究作战方案,行军布战两不误。

这才是真实的粟裕,好像天生就是为战争而生,绝不是一个“儒将”就能概括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