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与被养育中的“爱的微小时刻”(上)--怀众官方微信群微课分享文字稿(六十二)
大家好,我是思曼。
最近两三周大家过得怎么样?除了一些伙伴剁了手,大家是否能够回忆起来,11月的这20天里,有哪一些时刻,是让你内心有触动的,让你印象深刻的?那时发生了什么?你的体验是怎样的?是一些难耐的、痛苦的情绪冲击了你?还是有一些细碎的、温情的片刻让你觉得动容?
这两三周,我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哭一场。我跟朋友说,上个月27号晚上,上完课大家留在怀众一起吃饭,我后来抱着辛老师哇哇大哭。她说:“恩,你和我提过她,你很欣赏和不舍的一位老师。” 我说:“不,那是我的妈妈,一个能养育我的人。我还没被养够,她就得离开了,我难过死了。”
所以现在我每天不定时想念她,想念她摸着我的膝盖说你知道怎么才能不失去么?你曾经充分的拥有。想念她在电梯间跟大家说笑后回头望我一眼,那一眼让我知道,她看到我呢。想念她说当我走时我百分之百的离开,否则下一个地方我就无法百分之百的到达,此刻,我百分之百在这里。
我想,深情,不就是有一刻,有一个人会把你的全部都放在她的心里,去揣度去思量,然后轻轻的碰触到你,双手护着你,那里好好的盛放着你所有的好和糟。
前几天,我睡的迷迷糊糊时,听见女儿嘤嘤嗡嗡的叫妈妈并说着什么,我问,你说什么妈妈没听清楚。我听见她趴我耳边又一次跟我说她晚上已经跟我说了三次的事情。她说:“妈妈你帮我穿衣服裤子的事情能不能不要告诉杨老师王老师和童老师。”
晚上第三次听到的时候我隐约觉得这对她来说挺重要的,当时就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认真的告诉她:“我不会把帮你穿衣服裤子的事情告诉王老师杨老师童老师,这是你和我之间的事情,跟她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不会告诉她们的!” 并且和她拉了钩。
所以听到她半夜不知怎么忽然醒来还在为这件事在我耳边厮磨我感到很诧异。
我问:“宝宝老师是不是跟你说,卓彦贝在家不要老让你爸爸妈妈给你穿衣服你要自己学会穿。”
她开始抽泣起来,那我想大概是了。我说宝宝,妈妈是你的人,永远站在你这一边!你需要我帮你穿我就帮你穿,你需要我不告诉老师,我们就不告诉她们!因为这是你和妈妈之间的事,跟她们没有关系。妈妈挺你!我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划拉她的背。
她还在哭,我等了等接着说,宝宝这不是你的错!这是老师的错!因为她希望你能自己穿衣服裤子,但她没有给你的成长留有时间,她太着急了,班级里小朋友那么多,她做不到时时照料好每一个小朋友,可学会自己穿衣服需要点时间练习啊,她没有等待,没有给你的成长留有足够的时间,这是她的错!可是她还是在抽泣,就像完全没听到我说的话。还陷在那个“别告诉老师”当中出不来。我有点急了,声音提高了一点,我说你有没有听明白我在说什么?!
她哇一下哭了。
那一瞬间,我睡意全醒,我想,我在做什么?我在重复老师对待她的态度。我给了她我想给的支持,可她并不买账,于是我失去了耐心。我想老师也许并没有恶意,没故意想吓唬她,但这却让她真切的感受到,她最终还是会被这样粗暴对待。我意识到了,同时我女儿哭的很伤心了,我重新调整了自己后,说:“宝宝你想哭就哭吧。” 然后在她呼吸停顿的时候提醒她保持呼吸。弟弟也哭了起来,我就把他揽在怀里,一并轻轻拍着。
在这期间我先生被吵醒来了,他平时睡眠极轻,半夜被吵醒通常都会发飙。我已经想好了,他要是敢彪我就冷却他隔离他,甚至不惜炮轰他。因为他要是如此待我,我知道我平衡的了,但我女儿未必可以,我必须捍卫领地,我是我女儿内心“安全基地”的第一守护者,在有了孩子后,我清楚的知道了,什么叫“忽然有了软肋,也忽然有了盔甲”。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妈妈”的战斗力。
没想到的是,他嘟囔了一句,是哪个老师说的,你告诉爸爸(就好像要去打人家似的…)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感到他正在给女儿一个来自父亲的的支持。那一瞬间我也被莫名其妙的支持到了。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爸爸”,就是无论我行走在这江湖遇到什么,我都笃定的知道,我后头有人!老子不惧不怯!
我接着跟我女儿的情绪,我说:“波波你看弟弟都不哭了,转过来看着你,他也在关心姐姐,爸爸妈妈也在,家人永远都是支持你的!” 女儿哭的更大声了。我反而心安了一点点。
接着我说:“波波,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妈妈的错!我想起来你两周前就跟妈妈说过几次,你说‘妈妈我不会自己穿园服’。妈妈一直没注意,当时我觉得这不重要,反正你现在不会过一个月就会了,或者再过两个月就会了,反正最终你都会学会自己穿衣服。所以我一直没在乎,但我现在知道了,妈妈错了,妈妈没有给你的成长留有空间,没有给你空间去练习,对不起!原来你是在说‘妈妈我不会自己穿园服,你帮帮我,你教我怎么穿’,妈妈现在知道了,现在我们开始练习自己穿吧。”
女儿边抽泣边说:“嗯!妈妈以后我就告诉你,妈妈我不会自己穿园服,你教教我怎么做?”
那一刻,我心里一下被孩子对于学习和成长“成更好的自己”的那种驱动力折服了。我一直没停止手上轻抚她的脊背。然后亲了她的脸,我说:“波波谢谢你,谢谢你愿意信任妈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对不起(她马上回应说没关系),这是妈妈的错,请你原谅。”(她说我原谅)。几乎是30秒后,我听见了平稳的呼吸声。我拿起手机看时间,01:22。对于支持一个生命的成长,多用心,都不为过。
可能有一些妈妈会担心,每个人不都得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嘛?这样把责任都推给别人,会不会太骄纵孩子了。我相信这个担心一定有她非常充分的理由。这点我也慎重思考过,周四会提到。但我也相信,每个孩子和他所处的时刻,都很独特。而我的孩子在那一刻,需要我让她知道 “你曾为自己的成长做过怎样的努力,你还可以让这一刻更有效的发生,你能够如何调动周身的资源为你所用。你可以质疑权威,因为权威也会犯错,但同时你也可以原谅权威,也原谅你自己。你的感受都是对的!充分的去尊重她们。”
我注意到她是在半夜哭醒的,已经无法自己去理解、消化自己的情绪感受,就好像已经退行到七八个月大的婴儿状态,已经哭了闹着要吃奶了(当然这个吃奶指的是精神哺乳),就不能再说:“你不能马上吃奶,你要先觉察一下你的状态,你要自我负责”,那她会绝望的。她已经被逼到了墙角,依恋的本能被激活,那一刻的当务之急不是要求她自立、去觉察,这是无法被强行激活的。
所以当孩子的状态表现和书上描述介绍的不一样时,相信你的孩子,而不是那本书。当你的正面管教“失灵”,你没有可依据的育儿宝典时,相信你作为一个妈妈的直觉,而不是一个操作手册。1000个孩子,可能会有1000本手册。比如我的两个孩子性格就非常不同。假如你同样对他们说“你这样做真讨厌,以后不要再这样了。”我女儿真的会听进去,她会受伤,会害怕,会觉得自己不好,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儿子。。。现阶段最有可能是给我一巴掌吧,然后说你才讨厌,或者说我生气啦。性格不同当然有先天和性别因素,但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养育的品质。
我女儿在出生时,我还没有做好成为一个妈妈的角色转变,不敢独立承担起抚育一个生命成长的责任,她说话很早,我让她直接叫我名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女儿就像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充其量也就是有个哥哥姐姐和姥姥。一直到她一岁半左右,我才敢心安理得的跟她说,妈妈爱你。我儿子不同,他从一出生就是有爹有妈有姐姐,他自然而然的获得了他应得的爱,现在会争取自己的权益,会释放自己的攻击,会非常活在当下,愤怒了就胳膊抡圆打,一扭头兴奋了就甩开腮帮子笑,还会在姥姥给他买玩具时说,给我姐姐也买一个。
当一个人内心有了安全感和界限,她才不需要拼命的去试图控制外界环境或者迎合他人来让自己觉得安全,她才不需要用一副在人际关系中疏离而坚硬的样子来保持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安全界限,也不需要制造或者冲入冲突来感受亲密。而这个安全感的建立,就是来源于一次次的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体验。内心的安全基地建立起来,才能放心大胆的向外探索和延伸,而不是一直处于战战兢兢或破罐破摔的“自保”的生存模式。
《身体从未忘记》有一段描述,我印象深刻,分享给大家,“在儿童时期,我们都认为我们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从自我中心的角度理解世界的一切。如果我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都不断告诉我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事物,我们完全不会怀疑——我们必然是最可爱的。在我们内心深处,无论我们如何更多的了解到自我,我们都有一种最基本的感觉:我们是可爱的。结果,如果我们在后来碰到那些对我们很糟糕的人,我们就很生气。我们会感到不对:这不是我们熟悉的、被对待的方式,这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
然而,如果我们在童年时被长期虐待、忽视,或成长在一个厌恶性的家庭,我们的内在地图可能就包含了截然不同的信息。我们的自我就被打上了轻视和羞辱的烙印,更容易感到“他在知道我打什么主意”,而且让我们更难在被虐待、被忽视时保护自己。”
或者有人把内在的安全感叫做“心理皮肤”,我觉得非常恰当,当她有这个保护层,才可能执行一些基本功能,在感到寒冷时紧闭毛孔保存能量,在觉得憋闷时舒张伸展散热排毒。否则,穿行在一段段的人际关系中,随便一个评判一些情绪的冲击就能像凛冽的寒风一样,吹得裸露的肉体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有时人看起来很容易炸毛儿,似乎无法忍受一点批评指责。那可能是因为她本来(或者在某些方面)就是一个非常节制的人,她也许曾经遇到过刻薄的批评和冷酷的评判,已经内化了一个非常严苛的超我,这样的一个内在的权威为自己制定了很多规则、约束和道德、信条,让她对自己有很多评判,愧疚,羞耻,无价值感,有个描述很贴切:“自我憎恨的残忍的声音”,在脑海里不断的回放。
她也在这么遵循着,严以律己,(尽可能)宽以待人。所以已经再也无法承受来自外界、来自他人附加给她的任何苛责了。任何的限制、操控,压在她身上,那都是成倍增加的重量。当她的发条已经被拧得很紧时,确实需要松绑。有些词听起来很宏大,但却渗透在无数生活细微的时刻。比如,宽恕。
要理解宽恕,很重要的一点是澄清她到底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宽恕并非软弱幼稚而需要真正的勇气,并不意味着你原谅了就忘记了,也不是忍辱负重般忍受他人带给我们的伤害,不是要你打碎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不是我们在伤害他人时选择视而不见,事实上,我们可能会说:“再也不能这样了!我会竭尽全力阻止伤害,或让他人不再受伤”。
宽恕也也不是一种快速修正,不像翻书一样简单。正如正念带领者——杰克.康菲尔德所说,他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满哀伤和眼泪,后悔和伤痛。但宽恕从来不是为了他人,而是抬起附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从严厉、仇恨、痛苦中把自己的心解放出来。
可一次次的微小时刻发生时,那个影响会逐渐泛化开来,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系统。比如那晚过后的第二天一早,我蹲在洗衣机前往里塞衣服,我先生来到我身旁,捋了捋我那一头每一根都卷曲得非常任性和倔强的毛发。我知道,这已经是这盆液态氮“高功能”的示好了。我欣然接受。
然后晚上出去溜娃的时候,小区门口演节目,他举着娃站在我身后,时不时借娃的手偷偷拍我一下然后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我在想,也许他在回应我昨晚的表现。那一刻我“英雄母亲”的状态也养育了他。正如他给出的那个来自父亲的爱,也支持到了我一样。
所以养育,是来自父性或母性的功能,而不局限于“爸爸妈妈”的这个角色——母亲的温暖、抱持、承接、涵容,父亲的供养、护佑、支持和胜利。也许提供给你“养育”的人,是伴侣,是朋友,是闺蜜,甚至是孩子、陌生人,或者你脚下的坚实的土地。
去感受那些时刻,把自己养好一点。今天的微课结束了,周四见。
感谢李思曼老师的精彩分享。我们即将在11月22日下午2:00在我们的怀众官方微信群1、2、3和4号群同步直播第六十三场分享。预告如下图。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