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野外生存地理知识
一、野外天气观察
(一)观云识天气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二)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好天气的征兆
1、早晨麻雀鸣叫表示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愈好的日子里,叫得特别厉害。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下雨的征兆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另外还有几种:
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三)观天象识天气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在参考上述经验的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情况,作出较为额观的判断。
(四)山里的气象
春季山中的天气
移动性高气压和低气压最常在四月通过,天气转变非常激烈,每天温差也大,山中的温度会突然转冷。进入五月后,平均每三至五日为一变化周期维持至下旬为止。在云和雾笼罩之下转为多雨。
夏季山中的天气
有梅雨的地方,若梅雨维持近一个月,就进入了一年四季中最稳定的季节。从事野外活动就选在梅雨终止之后的月份,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梅时间不一,根据实际选择出游时间。夏季常有午后雷阵雨,来势很快,需特别注意防范,甚至可能下冰雹。
秋季山中的天气
夏末秋初台风仍然频繁,十月又秋雨纷纷,继续到十月上旬为界,山中温度开始下降,山也一副准备过冬的景象。气温变动很大,有时已略有严冬的征兆。多为白天时间渐渐变短的好天气。
冬季山中的天气
冬季型气压一出现,即转为严寒的冬天,且常一连多日地下着暴风雨。白天气温因为有日照而比较温暖,但晚上立即转凉,高山上偶尔还会下雪。冬季危险最大的是寒流,可以使温度剧减十来度,造成严重的冻伤。
冬季气候变化有一定周期,所以从事野外活动最好选在阳光普照的温暖日子里。
二、野外方向判断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为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 ,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
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
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差;
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怎样在野外识别方向?
(一)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二)夜间星体
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 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2.南十字星
在北纬23°30′以南地区,夜间有时可见南十字星,由四颗较亮的星组成,形同“十”字,在其右下方,由γ向α两星连线长度的四倍半处(无星)为正南方向。
(三)地物和植物特征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你还可以从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因为妈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苍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四)影钟法
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多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图中a)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图中b)。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南北方向与连线垂直。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经纬度地区,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只是必须有阳光。用它可以检测你移动的方向
(五)简易指南针
一截铁丝(缝衣针即可)反复同一方向与丝绸磨擦,会产生磁性,悬挂起来可以指示北极。
三、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
地图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地图,如县、市地图;街道图;游乐区简图;全球地图……等,然而户外活动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图是等高线图,此种地图能显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或缓坡、悬崖或峭壁都能表露无遗
(一) 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在外旅游怎样使用地图
出门在外要经常查阅地图,地图上所未记载的路线可能有几种情况,首先,可能是该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新道路,该道路又分为新辟建的道路塌方不能通行而另辟的便道等两种。这种道路完全靠人力开辟而成,沿途指标与油漆标志均设置完善,从外表一看,即知该路线的各种情况。休息地或当地居民为了便利采用新路线。亦十分留意提供有关该路线的资料。倘根据路标可确认是通往目的地之路线,则不妨安心地选择该路前进。
其次,可能是通往河流的小路,通往休息地的捷径、活动者自行开辟的捷径等。这些小路所设置的指标稍不留意很容易就疏忽,而且根本未设任何标志的情形亦很多。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所走的道路,且毫不知悉其通往何处,因此,难免感到不安。
由于通往河流的小路,一旦降临溪谷地区即无路可走,所以,试走一段当可辨别出来。通往休息地的近道,本为了确保野外活动者的安全,应该确实设置路标,但也有野外活动者自行安设的。那种路,不同于正规的路,很少有整修得很完善的,可以感觉到乃勉强开辟出来的路线。甚或有直上峭壁、行经岩壁、或通过危险地区的情形。倘不愿遭遇危险的困境,且时间上亦无太大差别,就应舍弃近道,选择正确的路线。
最后,地图再详尽,亦往往碍于各种限制因素,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并不限于上述的近道,修峻完善的道路亦在漏记之列。故为避免错过路标,亦应向附近民居的主人或其他活动者仔细打听,以利识别。
也有些是容易误闯的特殊路线,而这些路地图上不可能有所记载,倘不留意,有时亦将招致极大危险。倘一经发觉不对,应当机立断,毅然折返,千万不可逞强。这些路线包括:
积雪期使用的小路——这与夏季的路的不同点在于直攀而上的部份较多,且通过许多山谷等难以攀登之处。因为冬季完全冻结,所以反而易于攀登。另外,亦残留着冬季所使用的红布条或旗竿、以及在岩石上、树根部可发现登山钉鞋刮过的痕迹等。
为救助罹难者所开辟的小路——这种地方的路有何特点呢?当您目睹时,必定感到很不自然。因为该路多半通往岩壁或山谷。危险地方既多,且残留着救援之际所劈出的刀口、以及峭壁上盘出的环钩痕迹等。
供伐木、或高压线架设工程使用之道路——也有修峻得相当完善,易与登山路混淆者,但是,多半远离正常路线、且留置有砍伐的木材或工程器材等。
(二)等高线地图的基本标示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环线不会相合,除非地表显示悬崖或峭壁才能使某处线条太密集出现重叠现像,若地表出现平坦开阔的山坡,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而它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线为准,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让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图示有比例尺、图号、图幅接合表、图例与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图必须标示的符号,它是显示地表实际距离与地图显示之距离的比例相关性,例如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一公里,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表示一公分,即实际距离为五百公尺,对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图与实际距离的精确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图精确度较高。
图号是代表地图名称的编号,不同比例的地图均编订各自系统的代号,而它是以经纬度为单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图就能紧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极),磁北(磁针显示北方),方格北(地图指示北方)之间的关系与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时图下方并注有该逐年磁变数值,当我们使用指北针指示自身位置再对照地图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与周遭的地形变化。
图例是说明地图各种符号的意义,一般登山者较会注意的符号为三角点、崩壁、河流、湖泊与坡度。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于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
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于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于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征;(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三)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这里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
⑴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后将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
⑵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于地图。
⑶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于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于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于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于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于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四、野外生存寻找水源和取火
(一)你会在野外寻找水源吗?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户外探险者和野外工作人员,更是生死攸关的命脉。那么,如何在野外寻找到可饮用的水源呢?
其实,水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只要留心去观察,就可找到饮用的水源。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多注意听听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鸣和水鸟的叫声等。特别是在凌晨或有雾的早晨,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子和负离子较多,所以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如果能听到水,可以直接饮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当作流水的声音,那样会使自己误入歧途,身陷困境,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迷路。
嗅
通过鼻子的嗅觉,尽可能地嗅到潮湿气味,或因刮风带过来的泥土腥味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当然这得具备一定的训练素质和经验的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地理环境)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
如山脚下往往会有地下水,低洼处、雨水集中处,以及水库的下游等地下水位均高。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往下挖掘2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浆较多,需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此外,还可站在山峰的高处观察四周的环境,看近处是否有大河、河道、瀑布、水库等,此类地方,也可找到饮用水源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的情况寻找水源
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气上升,凌晨常出现像纱巾似的薄雾,晚上露水较重,且地面潮湿,说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裂缝处有白霜时,地下水位也比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
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也称黄花)、水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且水质也好;生长着灰菜、蓬蒿、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质不好,有苦味或涩味,或带铁锈;初春时,其他树枝还没发芽时,独有一处树枝已发芽,此处有地下水;入秋时,同一地方其它树叶已经枯黄,而独有一处树叶不黄,此处有地下水;另外,还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这些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在它们下面肯定能挖出地下水来。另外,在丛林茂密的山谷中,都会有溪水流出。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
夏季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另外,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再有,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斑鸠群早晚飞向水源等也告示着水的所在处。
根据天气变化寻找水源
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的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直接从植物中取水
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芯中滴出,这时你便有了可饮之水。提示:野芭蕉的嫩芯也可食用,在断粮的情况下,可以充饥。此外,还有一种竹子,靠根部的几个空竹节中有水。摇晃那些老的、发黄的竹茎,如果听到里面有汨汨的水声,就在第二个竹节的底部用刀切个小槽口,倒出里面的水便可饮用。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五味子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另外,在春天树木要发芽之时,还可从桦树、山榆树等乔木的树干及枝条中获取饮用水。注意:千万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
另外,还可以从芦荟、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椰子、番石榴、菠萝、甘蔗以及未成熟的丝兰花和龙舌兰的花茎等也都含有很多水份。
提示:从植物中获取的饮用“水”,容易变质,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然而,单纯的依靠上述方法寻找水源却不是长久之计,且较复杂也很辛苦,只限于少数人员和短时间,不适合人员众多或时间过长。就安全而言,希望朋友们最好不要远离水源一两天的路程,也不要单枪匹马独闯丛林。因为在自然界里,离开群体的人,能力是极其微弱的。
当你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饮,应该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二)您掌握生火的技术吗?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机。它不仅可以将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广泛的用途: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可以烘干衣服;薰过的肉食可以较长时间保鲜;火可以吓跑危险的野兽;烟雾可以驱走害虫,另外还可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削尖木棍。因此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地方生火。
1. 正常情况下,打火机和火柴是最重要的点火工具。出发前在火柴上滴蜡,防止火柴变潮。火柴万一潮湿,将它放在头发里面磨擦一番,头发产生静电可使其干燥,另外,要记住:一只小蜡烛只损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且蜡烛是良好的助燃剂。
2. 使用凸镜:强烈的阳光通过凸镜聚集后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火种。放大镜、望远镜或照相机凸镜都可以代替凸镜为您服务。
3. 电池生火:用导线连接车辆、手电筒或收音机中电池的正负极时发出的火花可用来点火。
4.钻木取火:这是一种简易的生火技术,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用一块坚硬的纺棰状木头在一块软木底座上磨擦钻孔,起初会落下细碎的木屑,尔后磨擦处会变热,为便于钻木,往往将硬的纺棰状木头缠在自制木弓上,加快转动速度,尽快引燃火种。
火的引燃及实际应用:
首先是要寻找到易燃的引燃物:如枯草、桦树皮、松针、松脂、细树枝、纸、棉花等。
其次是捡抬干柴:干柴要选择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要尽可能选择松树、栎树、柞树、桦树、槐树、山樱桃、山杏之类的硬木,燃烧时间长,火势大,木炭多。不要捡拾贴近地面的木柴,贴近地面的木柴湿度大,不易燃烧。
接下来是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将引入物放置中间,上面轻轻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火堆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可设计成锥形、星形、“并”字形、并排形、屋顶形、牧场形等等。也可利用石块支起干柴或在宕石壁下面,把干柴斜靠在岩壁上,在下面放置引入物后点燃即可。一般情况下,在避风处挖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约30厘米的坑。如果地面坚硬无法挖坑也可找些石块垒成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根据火堆的大小而定。然后将引入物放在圆圈中间,上面架些干柴后,点燃引入物引燃干柴即成篝火。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
点篝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篝火旁预备些泥土、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
五、露营知识
正确选择露营地和熟知如何搭建简便结实的帐篷是野外求生者必须具备的技巧。本章描述了多种帐篷搭建方法,从最简单的避风棚到适于长期居住的简易住所都有描述。
(一)何处搭建帐篷
如果你身处较高的开阔地带,应往下移动;如果所处之地低湿难耐,应向上移动。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着的较高处,而且此地不会受到落石或雪崩的威胁。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所以谷底常有冷空气聚集。气温较低时,很容易形成湿雾和霜降。在某些区域,沿着山坡有许多接纳雨水的平台,那里比较潮湿。山坡其他部分则相对干燥一些。
理想的地点还应离水源较近,附近有充足可利用的林木。别把帐篷搭建在与水源过分靠近的地方,那样极易受到蚊虫的骚扰,而且流水声会干扰你的判断,危险将至也不会察觉,或者与救援队失之交臂。
应该找到河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山区小溪在暴雨之后几分钟内即可变成湍湍急流,一小时内水位可以升高五米!在平阔之地,洪水甚至会超出河道。附近山川所下的暴雨很容易在无任何先兆时变成滚滚洪水向你扑来。要选择这样的地点--平坦无太多石块,使你有足够的空间发送求救信号,易于被救援者发现。
抬头察看周围有无蜂巢,有无在下一次暴风雨中可能倒下的死树。要远离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它可能会成为雷电的目标。身处森林边缘可使你看清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帐篷不能搭建在野兽经常奔走的路径上--因为你不会希望在觅食的野兽成为你的客人,还有可能一群前去饮水的野兽在瞬间踏平你辛苦营建的帐篷。但是可以将帐篷建在有人类留下痕迹的地方。
在炎热而潮湿的天气里,成群蚊子对于露营者来说可能是最可怕的东西。这种情况在没有一丝风的夜晚会更加严重,所以在选择露营地时,应该注意不要选择死水塘边、茂密的草地中和任何可能有积水的地方,这正星蚊子滋生的地方。另外,蚊子不会在通风的地方聚集,所以在闷热的夜晚选择风口的地方是个好主意,比如两座小山之间的地方,或者通风的隧道。回刮风的夜晚在一个别着大风的夜晚,应该把帐篷措建在一个背风处。但在很多时候,措建营地时的天气是非常平静的,所以应该对天气的变化作出预先的估计。有风的坏天气里。应该尽可能地把帐篷措在矮灌木丛中或者大石头堆中。在暴风雨来临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舒适与否的问题。而是选择的地点能否保证帐篷的安全,在大风中平坦的地势并不是好的选择。
不适宜搭建帐篷的地方:
1、有风的山顶(向山下移动,寻找背风场所)。
2、谷底和深不可测的山洞--相当潮湿,若白天天气很晴朗,夜间可能会有霜。
3、山腰平地--容易集聚潮气。
4、通向水源的山嘴--常为野兽饮水必经之路
(二)建设营地
营地选择好后即要建设营地。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野外露营地,整个营地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骤:
1、平整场地:将已经选择好的帐篷区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易刺穿帐篷的任何东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
2、场地分区:一个齐备的营地应分帐篷宿营区,用火区,就餐区,娱乐区,用水区(盥洗),卫生区等区域。用火区应在下风处,以防火星烧破帐篷。就餐区应就近用火区,以便烧饭做菜及就餐。活动及其娱乐区应在就餐区的下风处,以防活动的灰尘污染餐具等物。卫生区同样应在活动区的下风处。用水区应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上下两段,上段为食用饮水区,下段为生活用水区。
3、建设帐篷露营区:如有数个帐篷组成的帐篷营地区,在布置帐篷时,应注意:帐篷门都向一个方向开、并排布置。帐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4、建设用火就餐区: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块儿,烧饭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大家拾来的柴木应当堆放在区外或上风处。就餐区最好有一块大家围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块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了。
5、建设卫生区:卫生区即是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专门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处即可。如果住宿天数在两天以上,即应当挖建,临时厕所应建在树木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围帘了。大家的大小便就应该在修建的卫生区里进行,而不应满山解,而大煞风景。
6、建设娱乐区:娱乐区只要是场地平整即可,并清理场地里绊脚、碰头的东西,有时在玩一些游戏时应在一个划定的圈子里拉上保护绳,以免不注意发生意外事故。
六、灌木林穿越知识
(一)认识灌木林
灌木林使健行变得危险又艰辛。灌木林掩盖了悬崖、漂石、峡谷,害人发生危险;而且灌木林也是绳索的陷阱。
灌木林生长于潮湿地带、低纬度地区、以及树木稀少的亚高山(subalpine)地带。经常变换河道的河流不利大树生长,却很适合灌木林密生。侵蚀谷遇冬季雪崩吹袭,灌木全遭白雪掩盖,但夏季一到,立即毫发无伤地探出头来,吐出新芽。
攀登者喜欢老林或开阔的凌线甚于幼林。老林枝叶浓密遮蔽了阳光,抑制灌木林生长。但幼林中灌木林遍地可见。遭森林火灾、风暴、或砍伐而摧毁的森林再度复生时会长出浓密的灌木林,长到七公尺(二十尺)高时最是难缠。
风吹倒的树木、雪崩冲积扇(avalanchefans),和伐木留下的垃圾更难通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能使行进速度缓如蜗瞳,最好换一条路线。茂密交缠的西洋杉攀附着悬崖和岩石区,形成另一个障碍。
如果非和灌木林搏斗不可,下列办法可降低困难度。穿越灌木林须找最短的路径。行走在长而直的倒木上。推开和拉开灌木枝,较低的枝条用脚踩,抬起或攀着高处的枝条以便通过。碰上陡峭的地形,利用强壮的枝条做为抓手的地方。
然而避开灌木林才是上策。以下是避开灌木林的决窍:
尽量利用山径,走五里山径比穿越一里的灌木林轻松。
考虑在积雪掩埋灌木林的时节出游。有些山谷五月时覆满冰雪,很好走,但七月雪一融,非披荆斩棘无法通行。
避开雪崩路线(avalanche tracks)攀爬。长长的山谷最好走南向坡或西向坡,发生雪崩的频率较低。攀爬谷壁时,应穿越两条雪崩路线间的树林。
目标锁定密林,因为通常大树下灌木较稀疏。
走在碎石或残雪上,不要走旁边的灌木林。
寻找猎径。动物通常会找出最好的走的路。
选积线或支派(ridge spurs)来走,较干且无灌木,溪底和谷底往往满是灌木。
如果溪旁一侧长满灌木,请侦察另一侧是否较好走。
路线若与溪流平行,考虑直接走进河道。溪床或许在灌木桩中形成隧道,便于行走,但必须涉水。干溪床很理想,但在深峡谷中,溪流有可能遭倒木阻断或是形成瀑布。
路线若与山谷平行,考虑直接爬上林线或积线,选择高于灌木的路线。
如果山谷两侧有绝壁,往绝壁脚下走,绝壁下往往形成平坦开阔的走廊。
(二)丛林法则
你也许在电影里看到过不少在丛林中探险的人们惊心动魄的故事,你想到过如果你置身那样的环境中,会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呢?
在开始一次丛林跋涉之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随时准备面临严酷的挑战和不可预见的凶险。那么,你需要什么样的武装呢?
首先,你要牢记几条重要的安全要诀:
看见美洲豹,不要马上跑开,要朝它走过去,一边叫喊,一边拍手。遇到危险的蛇,如蟒蛇、银环蛇和枪头蛇,一定要迅速逃开。避开多数的昆虫——它们多数有着特殊的防卫系统,与它们和平共处远比首先发难要聪明得多。如果蜘蛛和蝎子爬到了你身上,轻轻将它们拂去就可以了,拍打它们往往会招致叮咬。向土著人学习一些防身技巧,比如将大蒜抹在身上,可以将虫子和蛇驱走。在丛林中生存下来,你不需要巧克力、苏打水或者激光唱盘播放机这样的累赘,你的土著向导会毫不客气地要你把它们扔下。
向导们知道,要想生存,你只需要四个最基本要素——水、食品、栖身之所和火。
水:泉水、河水和湖水都可以作为水源。但是不要忘记水藤,在热带雨林中它们随处可见,很多情况下河水、湖水都无法饮用,但是水藤总是充满了甜美的浆液。只要用刀砍下一米左右长的一段,把里面流出的液体喝下。热带植物的大叶子可以用来收集雨水或露水,你还可以就地做一个特别的太阳蒸馏锅来收集饮用水,饮用生水没有把握时,可以把水烧开,或者在水中加入碘片,以杀死寄生虫和其他细菌.不要携带净水器之类东西,它们徒然增加你的负担,在实际使用中,几天以后滤芯就会被杂质堵塞或被水中的物质氧化失效。
食品:出发时,你可以带上一些米、咖啡、茶和糖,但是丛林,特别是热带雨林中充满了丰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许多都可以作为天然食品。比如土豆和芋头。丛林中大量存在的无尾刺豚鼠,是一种不难得到的美食,它的肉味类似牛肉。凯门鳄(南美鳄鱼)的滋味也不错,可以熏或烤着吃,在肉上挤些丛林中的柠檬汁会更鲜美。另外,在溪流中垂钓,往往能够收获诸如刺尾太阳鱼这样的美味.绿色蔬菜在营养上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你可以从棕榈的叶子下面摘取空心菜一样的菜芯,它非常可口,可以生吃或者与禽类煮成一锅喷香的“鸡汤”。
栖身之所:与火在维持生命的三个要素中,栖身之所是最容易获得的。用棕榈树的宽大叶子和树木枝杈很快就能搭成一座防雨栖身的简单“鼠尾形”防水掩蔽棚。如果你用更多的树木枝杈做框架,用树藤把它们捆扎在一起,还可以做成更精致的三角形棚子,当夜晚来临或者大雨突降时,这样的棚子足以使你安稳栖身了。
火:在丛林中生火取暖煮食烧水,是极为重要的。土著人常常携带火种,但对于来自现代城市的人来说,随身携带一只高温打火机,如镁打火机或己烷打火机就足以应付了。最后,在你出发时,最好准备一双高质量的靴子,一块雨布和一顶军用蚊帐。如果你还能带上一把锋利的弯刀,既可以作为防身武器,又可以作为砍树取食的工具,你的丛林之旅就又多了一道保障了。
七、野外走路,你会吗?
野外运动的入门应该从走路开始。人是无法脱离行走的,行走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行走是最简单的运动,不分场地。到野外走一趟,享受一下披荆斩棘的滋味,你会感到其乐无穷。
走路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要视各人自身体能而定。长时间走路,最好是匀速行走。
上坡时,步子放小些,每一步都要稳。如果上坡太陡,可以走“之”字形。下坡时,也不要破坏原来行走的节奏,应扎扎实实地走。把鞋带系得紧一些,特别是在踝部,以免顶伤脚尖。通过吊桥时,吊桥很容易摇荡,最好一个一个地过。如有恐高者,眼睛向前方看,注意保持节奏。过独木桥时,将脚步变为外“八”字,眼睛看前方一两米处。通过速度的快慢要根据独木桥的长短、宽窄而定,如独木桥又窄又长,要小心慢行,注意保持平衡。渡河时,最好结伴而行,要先了解河水深浅。遇河水较深时,应选择其他路线;河水比大腿浅,在夏天或春秋季可以涉水过河,但赤脚不安全。天冷时,要选择河中干燥的石头通过,注意石头的稳固性和自身的平衡。
长途行军需要适当地休息。一般行军一小时左右,休息5~10分钟。由于每个人的体能不同,休息要视个人情况而定。休息时不要呆着不动,应做些放松运动,喝点水,吃点小食品。
八、野外避难之策
(一)防台风之准备
防台风的先决条件是预先获知台风警报,在台风来临前就充分准备应对之策。人在台风面前相当脆弱,建议如非得已,必须到周围的人口聚集区停留,获得帮助。台风往往引发道路泥泞,山体滑坡,树木折断,洪水泛滥等灾难性后果,不是个人能抗拒的。
防风、防雨、御寒均是防台风保身的基本原则。速往小屋或洞穴避难,若无此种场所时即选择没有土崩或洪水袭击危险的顾虑之处,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较安全的避难场所。若必须继续前进时,也要弯下身体且不可冒然淋雨,受潮的衣服会夺走体温,造成体力失衡。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二)躲避雷击
雷电对在野外活动者是极为恐怖的自然灾害之一。所以避开雷击是必备的防身技术。若3000米以上的高山和平地的温差20度以上时,就容易发生雷电。
雷电容易打在高的物体及金属性质的物品上,所以在发生雷电时应尽量放低姿势,逃进低洼或洞中。以树木顶端成45度角的地面范围,能够依靠树木避开直接的雷击(绝对不允许靠在树身上),所以可放心躲避。尽量将身上携带的金属性物品或铜板掷于远处。
为确保安全,身处山顶或顶端感到危险时,应立即移向低洼地。远雷有可能突袭而来,或从周围之云团直接打落。所以一有雷电的征兆,应不可再观望逞强,趁早避难到安全场所。
在生活中我们能碰到许许多多的灾害现象,而且很多灾害都是不可避免的。很多的灾害的发生会给我们带来财产上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那么我们该怎样尽量的避免各种灾害,或者面对灾害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