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 — 对中日唇腭裂治疗差异的印象
石冰教授与中国代表团和部分日本专家合影
01
▲
刚受邀参加完日本第62届口腔颌面外科大会归来,趁在上海转机的空隙,写下一点对中日唇腭裂治疗研究上的差异。
总体印象是中日两国唇腭裂临床治疗研究的差距越来越小,具体而言中国学者的观念和理论创新更加明显,如新旋转推进法,SF腭裂整复法和符合东方人鼻畸形特点的鼻畸形整复方法等等,均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且体现了对国际先进治疗理念的继承与发展。而日本方面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研究和临床观察方法和内容上的细腻,数据翔实,图片精彩,但所依据的理论多是20-30年前的国际传统理念,特别是日本前辈数十年前创建的理论和作法,更是被她们的后背们如实保留至今,明显缺乏活力和新意。
石教授与各专家齐聚日本,切磋交流
02
▲
具体来讲,在去年的第61届同样的大会上,我介绍了新旋转推进法的设计理念与创新技术,无论从手术设计原理的科学性还是精准性上,都通过对人中切迹角角平分线的设计原则上对旋转推进法赋予了新的价值,而对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的分类设计更是突出了因病施治的个体化治疗理念,是对精准外科在唇裂上的完美的体现和实现,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术后鼻翼塌陷和保持术后唇峰口角距的对称性问题。
这次我介绍了华西创建的SF腭裂修复方法,实现了对绝大多数腭裂患儿(95%以上)不作松弛切口,腭帆提肌解剖重建和软腭延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日本同行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更是惊讶,先后两位医生提问“你实现的诀窍在哪里”?
我回答依靠将腭裂的口鼻腔裂隙分而认识与施治之。顺序均是先将完全性腭裂变为不完全性腭裂,鼻腔侧的软腭裂施以较大Z成型术修复,以保证腭咽闭合完全率的提高,口腔侧的软腭裂则施以较小的Z成行术,比保证伤口顺利愈合,同时实现上述3个目标。并展示了365例患儿高质量的语音评估结果和部分患儿的头颅侧位片,证明SF法不仅提高腭咽闭合完全率,而且明显降低了上下颌骨关系异常的发生率。
石冰教授在主会场演讲
03
▲
大阪大学的Kogo医生介绍了上唇直线切口和口轮匝肌用细金属丝过度缝合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的新方法,其所用材料特殊,不普及,而且只是显示了术后人中嵴重建明显,但对大家最为关心的鼻畸形矫正问题,似乎通过口轮匝肌自然而然就可矫正之,这其实并不符合大多数医生的临床实际感受。
Kogo医生,鹿儿岛大学的Nakamura医生系统介绍了日本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方法,唇腭裂手术方法,尽管没有大的创新,但对术后患儿的三维立体观察和莫尔条纹分析的设计与结果值得学习和借鉴。其中他们展示的腭裂术后严重牙颌面畸形患儿的正畸治疗效果虽好,但我在思考,若能在婴幼儿期预防这种因手术而致的牙颌面畸形不是更有价值吗?
当然不少日本年轻同行的基础研究也是非常出色的,两国互为邻邦,在唇腭裂治疗理念和方法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特色和差异仍然明显。正如我反复强调的那样,学术无国界,医疗技术无国界,只要对患者有好处,我们就要尽力的去学习,学习永远在路上。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