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航天+:航天事业不是节日焰火

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响。甚至连《空间新闻》这样的专业航天媒体对此也是一带而过。如今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在2008年的6月19日,NASA也亢奋地向全世界宣布,凤凰号探测器发现火星上有水冰。两年后又宣布,凤凰号发现火星表面存在液态水。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几次消息发布确实都是阶段性的探索成果,值得人们重视。但在公众宣传上看,NASA的这些宣传攻势会如同此前发布的火星消息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溅起一朵小水花,然后就无影无踪了。

NASA一直在为载人火星探索的工程立项做着各种努力,进行了几十年的游说、宣传乃至危言耸听。但是无论美国政府还是美国国会,一直不肯按照NASA的申请拨出资金来实施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今天,谈及载人火星探索,美国各界都是一副“叫好不叫座”的态度。无论政客还是科学家、社会名流,都在口头上高调支持载人火星探索。但是到了制定预算和拨款的环节,就显得极为吝啬。按照如今的拨款强度,NASA即使到2030年,也不见得能够采取实质性措施来送人去火星。

回顾载人航天的历史,可以发现NASA一直没有摆脱阿波罗号的思维模式。载人登月当然是对人类历史的巨大推动,相关的科研成果也确实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阿波罗工程的模式本身,是不考虑经济回报的,只是用来和苏联进行战略竞争。国家把纳税人的钱大量投入某一个部门的项目,只要项目成功而不考察经济社会效益。对这个部门来说,当然是很理想的模式。但放在国家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就不见得那么合理。对普通美国民众的体验来说,阿波罗工程乃至后续的星际探索只是件比较炫酷的事情。如果有更多、更丰富的娱乐节目,在普通美国民众心中,有没有载人探索并不重要。实际上,如果NASA不再搞载人航天,多数美国人的生活也不会发生立竿见影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阿波罗模式很像政府出资的节日焰火,偶然放一次会引来众人惊叹。如果经常放焰火,就有烧钱的嫌疑了。

无论长期意义如何,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无论探索项目还是应用项目,航天界都须考虑自己的科研与创新是否能直接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率。不但美国如此,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反例。与载人探索相比,美国国会在给GPS拨款时从来没有犹豫过,美国社会也从来不讨论“要不要继续搞GPS”。而NASA的其他卫星系列,尤其是环境监测卫星系列,在申请预算的时候也很容易。而载人航天对于解决美国的现实问题并没有什么直接帮助。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常经济生活中最受重视的就是能源问题。美国学界曾经有人指出,载人航天最有实用价值的前景,就是建造和维护太空发电站。然而NASA很少谈论这种应用,而是一心派人前往火星挖石头。至于月球采矿、小行星采矿这类事情,也很少出现在NASA的言辞中。

从各方面情况看,NASA短期内不会脱离既定的思维方式,关于火星探索的预算之争也会持续下去,而载人火星探索的前景就不会是乐观的。但这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科学不是公费焰火,无论多么伟大的研究方向,也必须设法服务于现实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今天中国的航天系统建设有四个重大工程方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都必须认真考虑NASA的教训。

高分与北斗的本意,是直接为人民生活服务。但落地后的切实考虑自己如何把服务送到人民群众的掌心里、屏幕上,要成为行业领袖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高度的责任与产业格局。还是那句话,国家的补贴是打造不出辉煌的企业也成就不了一个产业的。作为国家关键空间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分与北斗,需要向其他基础设施运营商学习先进经验,例如电信、公路、航运、铁路。用真正商业化的模式打造竞争格局,推动服务水平提高。甚至可以考虑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让卫星及其应用系统的运营向企业化、混合所有制等方向转型。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已经证明,合法的商业竞争并不会危急国家安全,还能促进基础设施的快速升级和能力的大幅度跃升,不仅仅让人民满意,也切切实实为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回报。

载人航天与探月也必须考虑自己的现实意义何在。那怕仅仅是在太空里为中小学生讲物理课,展示一些地球上无法实现的试验和演示,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如果仅仅是供科学家写论文之用,那么这样的航天工程就不会有足够的支持率。NASA今天的窘境就是前车之鉴。NASA从事载人航天与星际探索数十年来,一直满足于超然于社会之上的感觉,与民生之间没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联系。所以,今天无论NASA宣布什么重大的星际发现,对民众来说也只能起到娱乐新闻的作用,令人深思。此情此景,不应该发生在未来的中国航天身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