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深度好文)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 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为钱所恼,乃至他人的评价,生活的鸡毛蒜皮,都可以成为你烦恼的原因。

“没有道路能够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烦恼的生长逻辑也可以用这个句式总结:“没有事件可以触发烦恼,烦恼本身长存。”

当烦恼来临时,我们总是错误归因,把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因为事情诱发了烦恼,就将所有的心力都纠缠在事件当中,却忘了首恶元凶,即便解决了事件,烦恼却也并未远去。

想要真的解决烦恼,只有抛开事件的迷惑,直击病灶。

而烦恼的真正病灶只有两种,一个叫我执,一个叫法执。

所正谓:分别幻相,贪著幻相。

为什么会分别贪著?

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也,犹如小猫照镜,与影撕咬;亦如翳目观花,空劳把捉。

所以我执的根本还是因为法执,愚夫众生因为执着五蕴、十八界等种种法为实有,进而产生我执,不明白以上诸法皆为假名安立,皆为缘生,并无自性。

连我、法都是缘生无性的浮云,烦恼就更是空无自性的了,但我们因为愚痴,却认同烦恼就是自己的心,并加以执着。

就像雾霾不是大山,甚至都不能被握在手中,但我们却被黑压压的错觉干扰,误以为前方的雾霾是一片大山。

而如果能够如实观照烦恼的空性,知道烦恼只是因缘聚合的产物,没有真正的实体,自然可以任它去留,不去管他,烦恼对你也就无法产生影响。

众生的这种错谬也被心理学家所捕捉,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

激发事件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正确的信念产生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引发正确的行为;

错误的信念产生错误的认知和评价,引发错误的行为。

同样的事件会激发不同的情绪、烦恼,同样的前因会引发不同的后果,就是因为众生底层的认知不同的缘故。

所以祖师大德可以做到“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而我们稍微受点委屈就会觉得生无可恋。

想要从这种期期艾艾草木皆兵的困境中解脱,可以试试以下这个不二法门:“如实观照”。

无论面临任何事件的发生,都要保持觉知,就好比随身带一面“镜子”。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镜子是真实而诚实的,自然地展露我们的每一部分,让我们了解自己。

但是不管我们是好是坏,它从不做评判,只是客观地给予我们观察和理解自己的机会。

所以,当感到自己烦恼来临时,最重要的用心如镜,“如实观照”。

但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生下来就会有俱生的我执扭曲认识到的一切,长大过程中,还会被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影响, 因为种种“邪教、邪分别”产生分别我执;

无形之中,我们的内在被刻画了很多是是非非的标准,任何事件经过这些标准的扭曲,都可能成为烦恼的诱因。

因为这些标准本身就是错的,是烦恼的温床。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标准、放弃评判,接受真实。

当可喜的境界产生时,坦然的正受喜悦,但是不粘着,不纠缠。

观照只是方法,如实才是本质,这个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一定也是最忠于事实的人。

但我们很多人甚至都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成见、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猜测。

罗素先生在对未来的寄语这样写道:

关于智慧: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

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也写过,'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看清事实和接受事实'。

因为只有看清事实,接受事实才有可能改变事实。

夏丏尊先生与弘一大师吃饭,他觉得菜太咸了,弘一大师却说“咸有咸的滋味”,于是他感慨道:

莱菔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得的了。

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也能用心如镜,如实观照,从种种烦恼中解脱,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还万物一个本来面目,也还自己一个本来面目。

妙人香,每一支香都是一份功德

(0)

相关推荐

  • 期末将至!每逢大考就紧张?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这些方法强烈推荐给老师和家长!| 知心育人②

    民小编说 每至期末,总有学生因为压力太大吃不好睡不好,进而影响考试成绩.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对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其实与学生对压力的认知和评价有关.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改变绝对化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运 ...

  • 别白受苦、是非不去辨、扛起岁月笑着活~

    延参法师:别在生活里白白受苦 生活是什么,发现创造,展望祝愿.没有现成的幸福,只有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改造,把那些不太幸福的活成幸福:把那些差不多的幸福,都活成应该的幸福:把那些不应该的幸福 ...

  • 认知成见

    ​读完本文约需30分钟 书友,你好. 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 我是徐英瑾.我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今天我为大家解读的这本书,是我自己写的一本小册子,题目叫<认知成 ...

  • 如何运用心理学ABC理论走出失恋之痛?

    引言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 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 ...

  • 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深度好文)

    ◆ ◆ ◆ 爱的钢琴曲十一 门纪宇 - 爱的钢琴曲 生命中, 你遇见的每一个人, 都是有原因的, 他们的出现,让你明白, 什么叫缘深,什么是缘浅.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关怀: 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 ...

  • 让我们从容地老去(深度好文)

    让我们从容地老去 文/ 佚名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这个福,则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即所谓的仁者之寿. 然而,当你郑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关注起长寿的时候,十有八九为时已晚. 长寿 ...

  • 刘力红:从为什么中医能治好非典说开去(深度好文)!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能够回答,是健康,是不病.这一点,中西医是一致的. 1 什么是健康 <素问·平人气象论>有一个非常简 ...

  • “我没有时间老去”(深度好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可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心如死灰:有些人老了, 却依然拥有一颗跃跃欲试的心. 决定人生兴衰的,绝不是年龄,过得充实快乐的人,永远没有时间老去! 关于老去的问 ...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为钱所恼,乃至他人的评价,生活的鸡毛蒜 ...

  • 庄子: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方为道心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01 人生应该秉持的最好状态是"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无论什么事情来到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无论是惊与喜,都不会过度的排斥:当这些事物" ...

  • 修行 | 物来顺应,物去不留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如愿朗读音频 用心若镜,不拒不迎 人人生来皆有烦恼,无论你的出身是贫是贱,境遇是好是坏,都无法左右烦恼的生长. 人们的烦恼总是有所谓的"原因": 为情所困, ...

  • 读《庄子》: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能超脱物外而不为外物所伤害

    (一)人的生死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活动,就像日夜永恒的交替一样,都是自然的规律. (二)人们获得生命,这是适时而得:失去生命,这是顺应变化.人们能够安心于适时顺应,哀乐的情绪就不会侵入胸中,这就是古人 ...

  •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这才是正确的处事态度。

    事未来而忧者愚,事已去而悔者蠢.为将来的事现在就开始忧虑,事情已经过去了,还念念不忘,烦恼不断,这是愚蠢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事不惧不恼不忧,这事如果是好事,笑着面对.如果不好,也要告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