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皴法——卷云皴技法

山水画卷云皴技法解析

卷云皴是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三大流派之一。这种皱法主要表现表面呈圆转波纹肌理的石头,例如:钟乳石、流石、受侵蚀的层积岩、圆浑突兀的火成岩峰峦以及黄土高原一带水土冲失等景象。皴线向内卷曲,运笔以弧形为主,似云头勾卷之势,故称为“卷云皴”、“云头皴”。

图一是北宋郭熙《早春图》左下局部。此图大石的上端画法类似披麻皱,其余为皱笔向内勾卷的卷云皱。线条粗细极有变化并辅以淡墨皱染,石上全无苔点这类皱法一般配以枝杈向下的蟹爪枯树,而且以稳健中锋勾线,运笔骨瘦露筋,极具枯而不死的生命力。

图二是《早春图》中上局部。图中山峦类似披麻皴为多,在倒向左边的巉岩裸露处,以短小卷云勾皴,使山体姿态跌宕有致,气势转折稳妥。顶部以深淡变化的中锋藏头竖笔点苔,挺拔有力。

图三为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此图与前图同为卷云皴,但王诜的运笔比较尖俏而爽利,而且画法是勾皴与渲染、拖、刮并用,似已有“拖泥带水法”的萌芽。此图在最亮的突出部位,用白粉略加擦染,加强了“小雪”的意境。

卷云皴技法说明

图一、中侧锋并用,时而起笔处亦可用逆锋、侧逆锋再转向侧锋、中锋。笔与笔之间要交搭连贯,线条柔浑圆曲,但在某些转角处,圆中略见方钝,以现柔中带刚。卷云皴的运用一般在山体的下部、侧部较多,上部用比较平缓的披麻皱,但要注意过渡自然而有连贯性。

图二、以淡而稍干的墨色在山体的阴凹处及石纹的象搭处勾皴,以增加山体层次及重量感。最后可在阴凹处勾草、点苔,或在顶部画竖点,以示小树等植被,亦可不作任何修饰。

标签:
(0)

相关推荐

  • 山石皴法系列 | 王蒙与解索皴

    在元代, 中国的山水画有着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元四家"的出现使中国山水画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中以繁密风格著称的王蒙更是促进了元代美术的发展. 惠麓小隐图元 王蒙 王蒙, ...

  • 山水画中披麻皴的技法特点

    披麻皴:披麻皴由五代董源创始,董源山水画中山石多作披麻皴.线条形状如晾晒麻皮时,麻皮披散而错落交搭的样子,所以叫"披麻皴" .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 ...

  • 山水皴法——卷云皴的画法|

    卷云皴又叫云头皴,运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犹如云彩一般,因此而得名.这种皴法由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创立.卷云皴法,用含蓄的圆笔中锋,以湿笔皴出山石轮廓,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密皴,中侧锋并用. 步骤01 ...

  • 山水皴法——小斧劈皴技法

    山水画小斧劈皴技法解析 大.小斧劈是一种类型的皱,画大斧劈时,一定会有小斧劈在虚处调节画面的变化,但小斧劈皴可以独立出现在画面上3由于小斧劈表现山石比较细致而实际,根据山石的纹理结构,可以顺势变换方向 ...

  • 山水皴法——雨点皴技法

    山水画雨点皴技法解析 北宋范宽初学李成,续法荆浩,后自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诸物,吾与其师人,不如师诸造化",乃卜居终南.大华山麓,终日纵目四顾,对景求趣造意,发之毫端. 图一< ...

  • 山水皴法——豆瓣皴技法

    山水画豆瓣皴技法解析 <雪景寒林图>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北宋范宽的代表作之一,近年有争议,但在此只就技法论,不作真伪研究.在"雨点皴"一文的图二.四中已能见范宽运用了部分 ...

  • 山水皴法——折带皴技法

    山水画折带皴技法解析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师承董源和关仝,他兼取两家之长.由于他长年生活于大湖一带,湖面浩淼,天高云淡,境界广远.他常以几棵疏树,一个茅亭,数枝痩竹,平坡一组为近景,既无舟楫.人物点缀, ...

  • 山水皴法——解索皴技法

    山水画解索皴技法解析 元四家之一王蒙,脱出于董源.巨然,在披麻皴的基础上屈曲松卷,犹如绳索打结再解开一样,故称为"解索皴",又因其似略蜷曲的牛毛,又称为"牛毛皴" ...

  • 山水皴法——米点皴技法

    山水画米点皴技法解析 米点皴是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首创.其笔法源出于董源.巨然的披麻級.以润笔横点写山体,墨色浓淡层次有韵味,表示雨后山峦云雾缭绕的景色.这种风格的画中,连树林也用横点,树干不见根部 ...

  • 山水皴法表现的技法美

    "皴法美"的第一次提出是在贺天健先生的<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一书中.他认为中国山水画中皴法美的来源,是自然山石皴斮美的艺术加工,皴斮美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由此可见,要研究山 ...

  • 山水皴法——山水画刮铁皴技法

    山水画刮铁皴技法解析 南宋李唐继承了五代.北宋诸大家的优秀传统,并以范宽的画法为主骨,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成为南宋画派的奠基人. 图一<万壑松风图>是他的代表作,六尺加宽的中堂,气势雄浑, ...